
封面新闻记者 曾业 刘彦君融金汇银
秋意渐浓的十月,一场跨越川鄂两省、绵延七十余载的寻亲,在互联网的助力下,终于画上一个温暖而圆满的句点。
10月19日,四川邻水县城南镇和平村5组,73岁的陈家福颤抖着双手,接过寻亲博主甘彪递来的视频通话邀请,屏幕那端,是远在湖北荆州的表侄钟广强。“您是我的亲人,我应该叫您表叔!”两位素未谋面的亲人,难掩内心的激动,笑着,却涌出泪水——这一刻,他们期待过无数次,终于变成了现实。

甘彪让陈家福与钟广强视频通话。(受访者供图)
一封断绝的家书
埋下半个世纪的思念
故事的源头,要回溯到70多年前的四川邻水。
陈素兰,一位在乡间教书的女子,温婉知性,命运却在时代洪流中悄然转折。1948年,她的丈夫原籍在湖北省公安县,当年是一位国民党军官,在战乱中带着她离开四川,回到湖北老家定居。从此,山河阻隔,音讯全无。
“奶奶说,她到湖北后,家人不让她写信回四川。”钟广强回忆道,“因为爷爷的身份特殊,怕惹麻烦,所以断了跟四川的所有联系。”这一断,便是几十年的杳无音信。陈素兰在湖北默默生活,将对故乡的思念深埋心底,直至离世也未能再踏足故土。
而四川这边,陈素兰的哥哥,曾于1947年得一子,却在动荡年代不幸走失。1952年,他再得一子,取名陈家福。这个孩子,正是陈素兰在世时始终牵挂的“娘家人”。
“陈素兰是我的亲姑姑,她有一个妹妹,是抱养的,只比我大10多岁融金汇银,我喊二姑,已经去世多年。”73岁的陈家福告诉记者,二姑曾告诉他有亲人在湖北,托人打听过地址,曾经写过信,但短暂联系过以后,不知什么原因,就一直没收到过回信了。
“由于收不到回信,后来的五十多年里,我们想过找人,但不知道从哪里找,怎么找。”陈家福说,随着老一辈相继离世,他的年龄变大之后,便对寻亲一事不抱太大希望了。
一段波折的经历
他们五年前曾“擦肩而过”
陈家福4岁左右时,父亲去世,由陈家过继至王家抚养,改名为“王家福”,在邻水县和平村长大。村里老人告诉他:“你有个姑妈在湖北,以前是教书先生。”
陈家福回忆,他出生在四川省邻水县城南镇。“家庭发生变故之后,我的母亲改嫁到了王家,将我带入新家庭抚养。在王家,我的生活还是挺幸福的,继父对我们母子俩很好,所以后来与陈家的联系并不多。”
陈家福坦言,他虽然知道有个姑妈去了湖北,但他只知道姑妈叫陈素兰,不知道她家在哪里,更不知道她是否还活着。“2020年,我曾经在湖北省公安县打过半年工,但不知道姑妈的家就在这个县……”回溯过往,陈家福才意识到,当年曾在不经意间与血脉相连的家人“擦肩而过”。
而在湖北省公安县,陈素兰的后人却始终没有放弃寻找。
“我父亲和几个叔叔,都一直在寻找四川的亲人。虽然有过消息,但遗憾的是,断了联系之后一直没再联系上。我父亲已经不在人世了,留下终身遗憾。”钟广强说。
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希望曾短暂照进现实。当年,钟广强的三爷爷托一位同乡前往四川打听消息,终于找到了陈素兰的“娘家”。得知陈素兰还有一个抱养的妹妹在世后,双方曾短暂通过书信往来。然而,因为家庭发生了变故,双方书信中断,再也没有联系上。
一条热心的评论
点燃川鄂两代人重逢希望
时间来到2025年。
随着短视频平台和网络寻亲公益项目的兴起,陈家福的表侄、陈素兰的孙子钟广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借助互联网寻亲。他一边通过社交媒体发布寻亲视频,一边在四川寻求寻亲志愿者的帮助。长期从事寻亲公益行动的甘彪,是四川省邻水县人,也收到了求助。

钟广强发布的寻亲视频截图。
“前不久,我们收到粉丝留下的一条热心评论,说他们村里有个叫王家福的老人,以前姓陈。得到这个线索后,10月18日,我开车去村里核实,没想到真有这么个人。”甘彪说。
原来,钟广强通过抖音平台联系到甘彪,讲述了家族往事,希望他帮忙寻亲。10月17日,甘彪发布了钟广强的寻亲视频,迅速在全网传播。经甘彪初步核实,“王家福”就是钟广强正在寻找的“陈家福”。
“我问老人,您到底叫陈家福还是王家福?老人笑了。我又告诉他,说湖北有亲戚在找您,他马上说湖北确实有个姑姑,联系不上——当时一下子就对上了。”甘彪了解到,陈家福1952年出生,从没见过姑姑,算下来已断联73年。

甘彪深入陈家福家中核实情况。(受访者供图)
经初步核实,陈家福的出生年份、家庭背景、亲属关系、过继经历……所有线索都跟钟广强掌握的信息严丝合缝。当天,看着眼前这位两鬓斑白的老人,甘彪十分激动——他正是钟广强苦苦寻找的表叔,也是陈素兰在四川唯一的直系血亲后人。
在甘彪的帮助下,目前双方已通上电话,但尚未进行DNA鉴定以正式确认亲属关系。“还要抽血,见面的事情,往后再说。”接受记者采访时,陈家福言语间既有期待,也有克制。毕竟,分离太久,感情需要时间重建。
虽然陈素兰已离世,但在这个家庭中融金汇银,川鄂两代人跨越世纪的血脉纽带,从未真正断裂。
兴盛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