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学习国民经济统计学

2024-05-14

1. 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学习国民经济统计学

国民经济统计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各种经济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是由一 活动的宏观总和。从社会再生产过程 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国民经济 秦苏保! 看,国民经济是其各环节,即生产、分 统计指标所组成的多层次、多系统的 配、流通和使用各领域活动的总和; 指标群。从认识论角度看,它是对国 从社会再生产的组成要素看,国民经 民经济总体各种特征数量方面系统 济包括劳动者的经济活动,也包括各 的统计描述;从学科理论角度看,它

又是经济统计学基本内容的直接体 种实物流量和资金流量;从行业角度

看,国民经济又是各个经济部门,即 现。具体说,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可以反映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全过 农业、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的总

和。不同的经济主体,活动于不同的 程的特征和不同部门经济运行的结 部门和环节,产生了种种经济流量, 构性变化。

交织在一起,形成纵横交错的有机整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主要包 体。国民经济统计学则是以国民经济 括国民经济资源统计、国民经济总量 为研究范围,从宏观上对国民经济运 统计、国民经济过程统计、国民经济

动态统计、国民经济结构统计、国际 行全程进行数量上的描述,对各种经

济流量进行整理、分析,取得全面的 经济关系统计、国民经济效益统计和 统计信息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八个方面。 依 据 和 基 本 方 法 论 的 一 门 统 计 科 在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中,国 学。可见,国民经济统计学在国民经 民经济资源统计对一国劳动力资源、 济运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自然资源、国民财产、国民财富与资

产负债等内容进行统计、分析,预测

国民经济运行及社会物质生产和再

生产的物质基础,提出一定时期国民

经济发展的起点以及与之相适应的 一、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国民经济总量统 反映国民经济总体和各部门的 计,是对一定时期内国民经济运行总

成果的统计,通过这一统计和分析可 运行状况

以使人们概要地掌握一国国民经济

的基本规模和水平。国民经济过程统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是指一定国

民经济现象总体的某种特征的数量 计、国民经济动态统计和国民经济结 构统计既可以从数量上了解一定时 概念。而国民经济现象则是极其复杂 期内国民经济运行的结果及其产生 的多层次、多系统、多方面的总体,单 过程;又可以了解经济运行状况,分 个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只能表现这个 析国民经济发展的数量趋势,对经济 总 体 的 某 一 特 征 或 特 征 的 某 一 方

波动进行监测和预警;同时还可以深 面。为了客观地描述和反映整个国民 入系统地分析国民经济内部的组成、 经济现象,就必须采用一系列相互联 构造及其相互关系。国际经济关系统 系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分别反映国

民经济总体的不同特征和不同侧面,

并反映它们之间的联系。即建立科学

的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

湖南经济 # $ !" !""!

1/2页

计可以从宏观上分析国际贸易条件、 因为有了政绩,才可能提拔,才可能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水 效益、国际收支平衡情况及其与经济 升官,才可能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 平的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结构也在不

“发展的关系。国民经济效益统计既对 断地发生变化,或者说,国民经济结 数 赏识。难怪乎社会上广泛流传着

”“”字出政绩、数字出官。经济人这一 构始终处于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始终 国民经济整体效益作综合评价,又可

直接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投入产 处于一种调整状态,然而,这种调整 假设不能不说在我们地方政府领导

人身上有着充分的体现。我在某县调 出比率。并不是一种随意性的调整,它必须建

立在科学依据的基础之上,这种科学 由此可见,国民经济统计既是我 查中,基层干部反映,县里为了达到

“”小康水平,强行指令各乡镇政府主 们认识社会的手段,又是我们进行社 依据主要就来自国民经济统计数量

要 领 导 虚 报 人 平 年 收 入 达 千 描述和分析。如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统 ! ( ) 会管理与监督的一门社会科学。计以及它所包括的产业结构水平统 元,实际上有些乡的人平年收入还不

足 千元。有些乡镇长在统计表上签 $ 计、产业结构动态统计、产业间关系 二、国民经济统计为国民经协调统计和地区经济布局结构统计 字时,都感到心中有愧,手在发抖。人

“” 们不禁要问,当县领导拿到小康县济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 就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科学 就不感到 ’ 依据。“”榜文时,就心安理得吗经济结构包括生产力结构和生 地方上报乡 ’有愧于地方父老乡亲吗产关系结构。生产关系结构又分为所 镇企业产值时,县领导可以直接指示 有制结构、经济管理体制结构和收入 统计部门毫无根据地上报数十亿元 分配结构等;生产力结构主要包括技 三、国民经济统计的准确性人民币的年产值。生产规模小、生产 术结构、规模结构、布局结构和产业 对国民经济运行的影响 能力差、生产技术落后、为数不多的 结构等。产业结构是以产业部门划分 乡镇企业,从何而来如此巨额的年产 国民经济统计是一项复杂的系 为基础的生产力结构,它主要指产业 值,真是荒谬。他们为了某种利益,敢 统工程,在各级政府中均设有统计部 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比例。对产业 置国家法律而不顾,冒天下之大不 门。统计部门的职责应是按国民经济 部门或国民经济部门的划分,按照产 韪。由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人事体 统计学的原则和指标体系对国民经 品的经济用途将社会再生产分为两 制下,在这样一些求官、求名、求利的 济运行的总体及各产业部门的经济 领导人中报出的统计数据能真实吗’ 运行进行系统、真实地统计,以便得 这种不真实的统计数字能给政府作 到真实可靠的经济数据和信息,为经 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 % &大部类:! 出准确的经济运行评价、作出正确的 济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从 % & 消费资料的生产部门;按照自然 "决策吗我想是不可能的。’ 这一意义上讲,统计部门应该是独立 条件和技术条件把国民经济划分为 基于目前统计中存在的问题,尤行使职能的职能部门,不受任何因素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并把农轻重的 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统计管理 的干扰。但是,在实际运行中,统计部 关系作为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比例 刻不容缓。首先,应从管理体制上入 门往往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影响,统 关系;按照生产进程把国民经济划分 手,赋予统计部门独立行使统计职能 计数据经常带有某种不真实的成份 为三次产业:第一产业———农业、采 的权力,将现行的统计部门从由同级 或水份,这就给国民经济运行带来了 掘业,第二产业———加工工业;第三 政府控制中分离出来,实行中央垂直 一定的影响,往往会对国民经济运行 产业———商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可 领导,以便我们的统计数字真实、可 的结果作出不实际的评价,导致经济 见,经济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结

运行的不稳定性。 靠。其次,加大查处力度,一旦发现在 构体系。 统计中弄虚作假的事件,追究当事人 为什么我们的统计数据会出现 在国民经济统计中的结构统计 和统计部门领导、地方政府领导的责 难道是国家没 ’ 这种不真实的现象呢则主要侧重于产业结构和地区结构 任,依照有关法律,严惩不贷。第三, 有建立相关的政策、法规,难道是各 两个方面。长期以来,我国的产业结

级政府不知道真实的统计资料对整 加强统计人员的职业教育和业务培 构始终处于低水平阶段,农轻重比率

个国民经济运行及对经济决策的重 训,严格统计纪律,提高统计质量,为 所反映的是重工业比重大,但重点不 政府提供真实可靠、具有绝对参考价 要性,难道是各级统计部门玩勿职守 突出,轻工业仍处于低层次、低效益 值的统计数据,为国民经济发展服 或无章可循、无据可依、草草了事,回 务。 状态,农业产业尽管在速度上增长迅 答是否定的。作者在调查中发现,在 % 作者单位 湖南经济杂志社 & 速,但其内部结构变化不大,发展后 劲不足,受各方面的制约较多。地区 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造成统计数据 % 责任编辑 苏 平 & 经济结构上,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失真、水份过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出 于地方政府政绩的需要,换句话说, 突出,地区封锁、重复建设、效益低下

是出于地方主要领导人政绩的需要,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就说明国民经济

结构的调整是必然的。

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学习国民经济统计学

2. 也谈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我们为什么要读经济学?人类社会,从来都是各种知识的大乱炖,科学、人文、经济、历史等,无论从哪条线去了解人类,都是一场费鞋底的知识马拉松。不过,只要抓住经济这一个线头,就能扒掉整个人类历史的毛裤。

3. 学习经济学有什么意义

系统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的基础专业知识,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熟悉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中外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了解经济学的学术动态;具有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调查、经济分析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实际经济方面的工作中,经济学多是通过数学模型来验证各种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像保险、股票、利率这些经济变量的预测就是通过数学模型进行预测的,所以该专业的很多毕业生进入各类金融机构(如期货市场、外汇市场)做技术分析工作。

扩展资料
经济学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资本论》、西方经济学、统计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经济学说史、发展经济学、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线性代数、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产业经济学关心的主要是垄断行业的运行机制以及各垄断公司的竞争行为,以后想去大型企业工作的考生可以选择这个专业。很多大公司都设置有专门的市场研究部门,这些部门就是利用专业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现有行业情况,得出分析结果,然后作出企业的决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经济学专业

学习经济学有什么意义

4. 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开展学习指导?怎么样进行学习指导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初中数学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二、对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三、学习能力的指导。
  第一方面,对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具体体现在:
  1、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对学好数学有热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创设情景的引入,或从远及近以及有实例进入课堂;还是在讲授新课,例题、练习或者是答疑解难,课堂小结中,应根据教学内容选用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还可以安排即严谨又活泼的教学结构,形成热烈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心情愉悦地学习,从而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锻练学习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得体,联系实际的开放性题等,例:……从中“悟”出规律。让他们在学习中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磨练意志,争取独立解决问题。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看书、做笔记、独立完成作业等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需求;对学生应进行反复训练,持之以恒;并通过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激发自觉性;建立评价表扬制度;鼓励学生发展;创造良好学习环境,使班级建立学习规章制度,养成良好学风。发现学习的倡导者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慧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他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这样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于上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此情境中,好的“学法”才能被学生愉快地接受,才能发挥正常的功能。
  第二方面,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1、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学习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数学过程中。特别是教师能结合教材内容讲述一些运用科学学习方法获得成功的例子,并让数学学习优秀的学生交流学习数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开辟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等形式来强化学生的认识。
  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按照数学课程标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合理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具体做法是:某些数学结论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启发式提问取材想、发现,应留有余地地让学生猜一猜问题的规律、解题方法、结论等。如在讲零指数幂的定义时由 ÷ 从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得 ÷ = 。从除法化为分式后约分得 ÷ = =1从而引导学生猜想 的定义。当然在讲解时应强调前面的导入,由于出现了除法运算就应保证分母不为零,从而在得出零指数幂的精确定义 =1(a≠0)。类似的导出负指数幂的概念。又如在求n边形的内角和时,使学生置身于猜想发现的情景之中,先让学生考虑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内角和,考虑其规律猜想出n边形的内角和,再加以严密的证明。内是得导处多边形对角线条数的公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使学生多动手实践,积极自主探索,并与师生间、学生间合作交流。
  3、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实际,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对学生点拨学习方法。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并能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在引导学生总结时,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应用,在训练中巩固掌握学法。最后指导学生课前预习和形成自学能力,这样就将学法指导的重要目标——教会学生学习落到实处。
  第三方面,注重数学学习能力形成的指导。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它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对学生数学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加以指导培养是重要的环节。
  2、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重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金桥。
  3、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这样就具有从事继续学习的基本功。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总是要先给学生观察事物的一些方法,力求做到细致、全面。能够通过观察发现事物的差异,从而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和特点。在这一系列的训练活动中,学生的观察力才会得到培养和逐步提高。另外如注意力,包括注意力的集中、注意力的分配、注意力的持续性和转移等。这些都有一个训练培养的过程。在数学中的计算过程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注意力,它也有利于培养发展学生的注意力。如很多初中学生在进行有理数运算时,常常是注意了计算而忽略了符号。在合并同类项时注意了系数而顾不上指数。这些计算中的失误、究其原因有知识是否过手、掌握知识是否熟练的问题,也有运算时注意力是否集中的问题。因此在学习数学时,要求学生在注意力方面有良好的素质,而数学中的运算或证明就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这方面的素质。还有记忆力是人类思维的素质,特别是理解性的记忆,往往与后天的培养有关。因此老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经常要求学生把需要记忆的内容作分析和类比比较。特别是需要学生将新知识和已被头脑中记忆的一些内容相类比。即在分析已有知识和新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过程中,理解记住新知识。如在记住Rt△的勾股定理的基础上,分析射影定理的共性与个性,自然有利于记住射影定理这个新定理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又如对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其性质定理系统的分析与类比,都极大地有助于学生理解记住这些数学知识。当记住这些数学内容后,学生就能建立或扩大这些数学知识概念的体系或建立数学内容中不同概念体系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时正如著名科学家阿尔福•托夫勒斯所说:“所谓天才就是先于别人或多于别人掌握求识界的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相结合,教师的指导与学生探求相结合的方法以促进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5. 请联系你的实际情况,谈谈学习公共关系学的作用及意义.

理性的处理人际关系问题

请联系你的实际情况,谈谈学习公共关系学的作用及意义.

6. 联系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公共关系学有哪些现实意义?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现实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没有公关意识的企业不是一个好企业,不掌握一定公关知识和技巧的人不是一个好的企业经营者。开设公共关系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熟悉公共关系的主要技巧,成为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综合性应用人才。以下,我们对公共关系学的主要特点、内容及学习方法做一点介绍。 
一、公共关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交叉学科。其特征为外延大、内含少。所谓“外延大”是指:公共关系学广泛借助管理学、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语言学、政治学、法律学、历史学、民俗学、礼仪学和哲学等学科的理论方法,所以专业基础理论范围广泛。例如:公共关系的主体是组织,对组织的结构和性质的分析需要社会学的知识。公共关系的客体是公众,调查公众心理时就要用心理学的常识。公共关系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传播活动,为了提高传播质量,必须研究传播学的理论。公共关系的本质是一种管理职能,因此公关操作需要运用许多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公共关系写作需要较高的语言和逻辑能力;公关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公关交际过程中要熟悉各个国家、民族、地区人民的风俗礼仪习惯等等。相比较而言,公共关系自身的专业理论则并不很多,主要包括公共关系定义、历史、职责与功能、组织与人员、工作程序等几个部分,内容不多,而且也不很复杂。基于这样一些特点,就要求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与自己在其他相关学科学到的知识进行比较,思考它们与公共关系学的关系。同时博览群书,尽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适应公共关系学涉猎广泛的特点,在各门学科的综合中获取新知。 
第二,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其应用技术部分则显得丰富发达,而且还在继续发展,因此我们非常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我们的教科书上已经包括了一些案例,在电视录像课上,教师又补充一部分案例。但是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要想把公共关系变成自己的知识,还需要随时随地注意我们身边的新案例。已经写到教科书上的案例,至少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即使是经典案例,反复被各个组织使用,也会变成过时的东西。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强调创新性,照搬照抄前人使用过的经验,传播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必须以不断创新的经验来丰富公共关系。新的经验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我们电大的同学都是已经参加工作的人员,在我们的身边就会有许多组织与公众进行沟通的生动经验。譬如我们的企业如何在市场上进行公关宣传?我们的组织如何在内部员工中进行增强凝聚力的教育?要善于将我们学到的理论知识来论证这些经验,使它们变成公共关系的新方法。即使一些活动由于种种方面的原因效果不佳,或者由于我们单位的领导不重视,造成组织与公众关系不良,我们也可以从反面总结经验,看看是在什么地方违反了公关原则,我们应当吸收什么教训?其二,注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上出现的一些新鲜案例。每个组织进行公关活动,都会在媒体上广泛传播,他们的构思、设计、实施都有一些巧妙之处,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列宁说:“生活之树常青,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中的丰富经验将会推动理论不断发展。 
第三,公共关系学是一门新兴的,而且还在不断发展的学科。公共关系从产生之日算起,到今天不过百年的时间,从课程的内容中同学们就可以感受到,连公共关系定义这样的基本点,理论界还存在着争议,所以我们都是采用讨论式教学,意在启发同学们思维,而不是给同学们灌注某种现成的知识。对于一门新兴的学科来说,其概念存在某些争议,不够严谨,不同的教科书可能对同一个概念有不同的称谓,甚至对某些事实的陈述都有部分的出入,这对于一门新兴学科来说在所难免。但是,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又使我们不可能等待它完全成熟以后再学习。因此同学们在学习时要注意方法的灵活性,不必在一些枝节问题上耗费过度的精力。 添加评论 
.评论读取中...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取消 
.

7. 结合实际,说明学习产业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经济学的客观梦想

    有关经济学家的笑话很多,且贬远多于褒。不过,很少有经济学家对此耿耿于怀,因为经济学家这个行业依然是最受关注、最有地位、最能赚钱的行业之一;也依然不断有人试图进入经济学家的行列。所以,很多经济学家自己也常常谈起此类笑话,看似自嘲,实则自夸。当然,也有些此类笑话是没有贬义的,或者对于经济学家自己来说,不觉得是贬义的。其中一则笑话说的是,一群物理学家看到经济学家所用的数学知识,感到大为吃惊:经济学居然用如此复杂的数学!经济学家看到物理学所用的数学知识,同样大为吃惊,物理学居然用如此简单的数学!在一些人看来,这是在嘲笑经济学对于数学的过分使用。而对于经济学家来说,这却是在褒奖经济学家所用的工具越来越先进,自然也就越来越朝着精确的自然科学的方向发展了。

    社会学家和政治学家们对经济学的帝国主义倾向很不以为然,认为经济学家与他们其实并没有什么两样;自然科学家们更不认为经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而经济学家们则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摇摆。经济学家们自然希望经济学被认为是自然科学,因为自然科学更加精确,而且更加客观。客观与精确正是经济学家们自我标榜且引以为豪的地方,而且希望凭此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家。经济学家以理性人为出发点,引入了边际分析和广泛的数学工具,试图建立一个客观、精确的经济学帝国。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强调实证经济学的重要性,着重就某一个现象进行解释,认为经济学应该说明的是“是什么”,而不是“应该是什么”,因为后者往往带有太多的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难免包含太多的个人利益。

    到了今天,计量经济学更是如日中天,在中国尤其如此。翻开中国最有名的经济学学术期刊,绝大多数都是计量文章,甚至某些期刊已经到了没有计量的文章便不能发表的地步。中国经济学家在国外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也几乎全部是计量文章。为什么计量经济学会如此兴盛呢?说到底无非是经济学追求所谓客观、真实与精确的结果。计量经济学通过不断改进的工具、大量的数据和严谨的方法为经济学建立起了一个看似精确与客观的经济学帝国。但是,事情果真如此么?

    经济学家的客观

    2004和2005年是中国经济学的多事之秋。从郎咸平炮轰格林科尔开始,中国大陆的一些著名经济学家与郎咸平展开了激烈交锋,甚至很多具有人身攻击意味的词语从一些名经济学家的口中说出。这场争论最后几乎演变成了全民参与的争论。从网络上看,郎咸平几乎是大获全胜,但是,也有人统计说,学习经济学的人大多反对郎咸平。众所周知,与一般人相比,学习过经济学的人多半更加右倾,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也丝毫不奇怪。在这场争论中,毫无疑问,很多经济学家和学经济学的学生是从“客观”的角度来论述的,而经济学的所谓客观就是“效率”。对于自我标榜为客观的经济学而言,选用效率作为评价经济政策或者经济表现的标准没有丝毫的意外。因为,从经济学的核心假定——人是自私和理性的出发,最终的结果只能用“效率”来衡量,而且,用公平来衡量经济政策或表现的好坏总是充满了“价值判断”,是极其主观的。

    但是,从效率出发也不一定能够保证经济学的客观。特别是2005年格林科尔最终倒闭,其董事长也因为涉嫌犯罪被捕之后,很多人对经济学家的客观与中立越来越怀疑。这本身不奇怪,也不能说明大陆的经济学家就失败了。但是,随后传出的消息无疑让人吃惊。在与郎咸平的争论中力挺格林科尔的部分经济学家曾经在格林科尔的资助下召开过一个学术会议批判郎咸平,并且将争论上升到改革路线的高度。这其实也没有什么,因为郎咸平的确试图得出一些普适性的结论,所以,将争论上升为“改革路线”之争也很正常。但是,在当事企业的资助下举行的学术会议是否可信就值得怀疑了。更为重要的是,随后的调查表示,格林科尔付给了这些经济学家高额的出场费和稿费。而且,还有经济学家随后不断出席由一些大型民营企业,尤其是由国有或者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举办的各种会议,高调发言,更是引发了一系列争论。普通民众对经济学们的不信任似乎也在蔓延。

    这种不信任是建立在经济学家为少数人和少数既得利益集团说话的基础之上的。不过,这种为少数人说话的经济学家往往会很快被大多数人不信任,并不能对经济学构成实质性的伤害。即使经济学家们依然信任这些人,也不要紧,因为大多数民众不信任意味着经济学市场必然萎缩。所以,个别经济学家没有任何根据的发言并无损于经济学本身的客观,只会有损于经济学家个人或者这个团体的客观。不过,问题往往是,经济学本身就是客观的吗?

    经济学是否客观?

    经济学往往有很多基本的假定,经济学中任何一个理论或者一个模型更是有非常多的假定。这些假定的本意是为了抽象与简化现实生活,从而增强模型的解释力。但是,这些假定往往与现实情况不符,由此导致它对现实情况的解释力不足。事实上,经济学的发展正是建立在对经济学假定不断修正的基础之上。某种理论或模型的发展也是建立在对某个假定不断修正的基础之上。比如,对古典经济学价格刚性假定的修正,得出了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完全竞争假定的修正产生了不完全竞争理论;对交易成本为零这一假定的修正产生了新制度经济学。某个具体的理论或者模型的发展更是如此,从古诺模型到勃川德模型再到斯坦克博格模型,就是通过改变有关厂商竞争变量和竞争方式而得到的。博弈论的发展也是如此,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到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到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再到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都是基于对一些假定的改进。当然,这些对假定的改进,很多情况下都是越来越倾向于现实。也就是说,这使得假定越来越接近现实。但是,由于一个抽象的理论与模型往往需要很多假定,而要把假定做到完全与现实相符几乎是不可能的。这种不可能除给了经济学不断改进的空间之外,也给了经济学家很多解释的空间。这种空间其实就是经济学家的“权力空间”,这个“权力空间”不但给了经济学们改进理论的可能,也给了经济学家们争论和解释的可能。

    如果说理论只是提供了一个想法或者解释的话,那么,实证经济学,尤其是目前高度繁荣的计量经济学则给了经济学们证明自身的客观与精确的机会。很多理论往往相互冲突。比如,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哪一种效应更强呢?这需要实证检验。比如说,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有怎样的影响?不同的理论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哪个理论是可信的?这也需要实证经济学的检验。于是,实证经济学成了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重要标准。

    但是,对于理论经济学家而言,这种检验总是值得怀疑的。就案例检验来说。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与俄罗斯的休克疗法相比,哪个更加成功?印度与中国的经济发展,哪个更加成功?如果单从目前的经验来看,毫无疑问,中国改革比俄罗斯改革成功,比印度的也更加成功。但是,如果我这样说,肯定会被经济学们认为不严谨,甚至被怀疑是否真的学过经济学,至少也是没有学好。比如,有很多经济学家就坚持认为,中国的改革不一定比俄罗斯的成功。因为,尽管从目前来看,中国的经济发展更好,但是,俄罗斯通过休克疗法建立起了更好的制度与市场环境,将来的发展可能比中国更快。也就是说,经济学告诉我们,从长期来看,中俄的发展情况还不一定。不过,正如凯恩斯所说,“长期是对目前的事情的一种误导,在长期,我们都死了”。而且,从长期来看,任何事情都是不一定的,因为谁又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这些事情可能会彻底改变目前中俄经济发展的全貌。因此,说未来不确定可能是对的,却是毫无用处的。如果我们只会说不一定,经济学存在的意义就值得怀疑。也许经济学家会说,决策是领导者的事情,我们只是提供建议和信息,更加丰富的信息将有助于决策者做出更加正确的决定。但是,如果所提供的任何信息都是不确定的,而且,对于一个我们都能观察得到的事实,我们依然说,孰优孰劣不一定。那么,经济学作为一门“长期的学问”就是没有价值的。

    同样,对于实证经济学家们而言,实证检验也是值得怀疑的。且不说不断改进的计量方法会让人发现前人所作的实证研究的缺陷,不同的计量方法之间也会产生各种争论。如果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出的结果是一致的,倒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绝大部分情况下,不同的计量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那么,我们该信任哪一个呢?再者,很多计量研究对数据往往非常敏感,数据的变化往往会导致结果的改变。同样,熟悉计量经济学的人都知道,很多情况下,对变量的选择往往会成为争论的中心,而变量选择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是不一致的。

    再以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例。从库兹聂兹以来,这一话题一直是经济研究的热点,因为这个问题对一个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含义,对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会形成冲击。但是,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始终在争议中进行。国内学者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近几年也有所增多。在1990年代以前,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多半表明收入差距有助于经济增长,或者二者呈现出倒U型关系。由此得出的政策建议自然是追求更有效率而不是更公平的经济政策;1990年代以后,很多研究运用政治经济模型或者带有社会学倾向的模型,说明收入差距扩大会导致政治上对投资的抑制,或者对社会地位的过分追求会使投资受到抑制,从而会阻碍经济增长,而且,相关的实证研究也证实了这种理论分析。这些研究很多发表在很有影响力的学术期刊上,比如《美国经济评论》、《政治经济学杂志》。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结论也是莫衷一是。由于不同的研究结果推论出的政策建议是完全相左的,决策者无疑更加疑惑。

    经济学家的解释空间

    理论研究会得到相反的结论不足为奇,实证研究得到相反的结论也很正常。如果我们得到的实证研究结果与理论相悖,我们也许会由此发现一个新的理论,或者发现另外一个藏在证据背后的东西。自然科学常常这样发展,但经济学很难这样发展,原因在于,自然科学的事实只有一个,而经济学往往能够发现很多个“事实”。当我们发现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的结论相反时,我们多半会去改进实证研究的方法,寻找新的数据,或者提出新的解释。但是问题随之而来:经济学的理论和模型众多,对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理论提出不同的解释,而哪个理论正确,往往依赖于实证研究的检验。如果实证检验的结果也是相反的,由于不同的检验结果也能得到不同理论的支撑,我们很难判断哪一个检验或者说哪一个事实是成立的。从而,我们会发现,理论和事实都是不清楚的。

    很多初学计量经济学的人都会发现,数据或者方法的微小变化会使得检验结果大不相同。这说明结果不稳健。在很多情况下,尤其在我国的很多经济学杂志上,我们看到的计量检验都是不稳健的。但是,面对这些检验结果,我们往往能够看到很多似乎合乎理论的解释与说明。或者说,对于不同的计量检验结果,作者拥有很大的解释权。只要结果是显著的,我们便总能找到“合理”的解释。最著名的例子来自英国的一位经济学家。他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太阳黑子的活动对英国的经济发展周期有显著影响。很多人都认为这个结论是荒谬的,并以此嘲笑经济学,但是,按照经济学家的逻辑,这事还真不一定啊。

    好在,计量经济学的工具在不断改进,对各种因素的控制也使得计量经济学越来越精确。但是,经济学家对理论、对现实、对实证检验结果的解释依然存在很大空间,对同一事情往往存在多种解释,这无疑让人烦闷。就像我们看一些小品文,同一个故事,翻来覆去地讲,竟然能够讲出几十个道理,甚至还是完全相反的道理。

    正是由于经济学对结果的解释空间很大,我们就不得不提醒自己:小心思想背后的利益。经济学家标榜自己的效率标准,以此说明自己的客观和中立。可是,阿克顿勋爵的话依然在耳边回响: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也有翻译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换成经济学的语言,有权力,就有寻租。而经济学家对理论、对现象、对实证检验结果的解释空间就是一种权力。因为有空间的存在,就有解释的权力,而这种权力必然导致寻租。正如经济学所认为的,经济学家绝不是道德上一定高尚的人,相反,他们都是自私的理性人。那么,又有什么理由认为他们不会利用自己的解释空间,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寻租呢?

    如果经济学只是帮助人们解释现象存在的原因,或者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各种现象,那么,这种解释空间的存在没有任何不妥。但是,每一个经济学家总是希望自己的主张为决策者所用,古今中外,莫不如此。我曾经以为国外的经济学家可能不会如此,可是一名诺奖得主来复旦大学讲演的时候,PPT(PowerPoint 的幻灯片文件)上就几次出现与美国总统的合影,我顿时知道所有的经济学家果然都是理性人。而且,就目前看来,经济学对决策者和普通民众都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如果一个经济学家,一个理论是服务于少数人的,其后果往往会非常严重。所以,经济学的解释空间也就相对而言对社会有着潜在的危害。也正因为如此,一个充分竞争的经济学市场、一个反对垄断的经济学市场、一个能够允许而不是排斥所有人发言的经济学市场是缩小经济学的解释空间、瓦解经济学的绝对权力的必要条件。同样,一个更为广泛的知识市场,一个允许社会学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等等充分表达的学术市场的存在也有利于控制经济学解释的空间,从而减少经济学家寻租的空间。

    所以,无论是决策者,还是普通人,当看到一种经济理论时,请先告诫自己:警惕思想背后的利益。

结合实际,说明学习产业经济学的重要意义

8. 联系当前实际并结合自己的认识,谈谈为什么说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依据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我们党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标志。胡书记同志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引导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根本利益并团结起来为之奋斗,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解决好的一个根本问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共产党员都必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自觉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一、坚持党的宗旨是我们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依据

  政党的宗旨是政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我们党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写入党章,并一以贯之地体现在党的全部工作中。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不断发展壮大,才凝聚了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坚持党的性质的本质要求

  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明确规定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就鲜明地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公开宣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80多年来,无论形势任务发生怎样的变化,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冲击和考验,党的宗旨始终没有改变,而且其内涵不断得到丰富和拓展。

  十六大党章对党的性质作出了新表述,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就把党的性质和宗旨紧紧地连在一起,鲜明地揭示了坚持党的宗旨是坚持党的性质的本质要求。一是把党的先锋队性质由“一个先锋队”表述为“两个先锋队”,更加清楚地表明我们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这是我们党依据新的历史方位和历史条件,对党的性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也是对坚持党的宗旨要求的进一步发展。二是突出强调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并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终归结到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丰富了党的宗旨的内涵。也就是说,坚持党的先锋队性质,做到“三个代表”,核心都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改变或丢掉了这一条,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党的性质,就会使党丧失先进性。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党的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的事业。无论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还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都需要我们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动员和率领千千万万人民群众为之共同奋斗。广大人民群众正是从党的奋斗历程中,从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从广大党员不怕牺牲、英勇奋斗的具体行动中,从不断获得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的切身感受中,深切领悟到我们党是实实在在地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因而自觉自愿地跟党走,积极投身并不断推进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翻身求解放,得到了人民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妻子送郎当红军,母亲送儿上战场,千百万父老乡亲推小车、抬担架支援前线的动人情景,都是人民支持党领导的革命战争的真实写照。陈毅同志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新中国成立后,为改善人民生活,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迫切愿望,我们党积极探索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广大党员干部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顽强拼搏,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迅速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邓小平同志在总结这段历史时说:“为什么过去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人民群众一块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进入新世纪,我们党明确提出了“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集中体现,是人民意愿的集中反映,鼓舞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致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懈奋斗。

  我们党80多年的历史证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3.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现实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政党的产生和存在,都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先进的政党必须植根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沃土,才能不断发展和壮大起来;而最广大人民群众之所以需要先进政党,归根结底就是先进政党始终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始终为他们服务。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选择了我们党,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应尽责任和神圣使命。只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党才会有牢固的执政根基。

  长期执政的有利地位,和平年代的优裕环境,一方面使我们党取得了更好地服务人民的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脱离群众的危险在一些方面进一步加大了。因此,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就必然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