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就是什么

2024-05-14

1. 和谐社会就是什么

我们党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其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样的和谐社会,应该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的社会;应该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的社会;应该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社会;应该是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的社会;应该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社会;应该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社会。这六个基本特征,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建设这样一个和谐社会,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望采纳~

和谐社会就是什么

2. 什么叫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3. 什么叫和谐社会啊。

和谐社会的特征是什么

什么叫和谐社会啊。

4. 什么是和谐社会?

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由于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关系,自然界对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成为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1、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自然界与人类是两个不同系列的存在方式,自然界是一种自在的形式,而人类则是一种自觉的存在形式。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种以实践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对象性关系。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通过劳动从自然界获取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和能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又反作用自然界,即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空间和条件。恩格斯认为,那种只承认自然界对人的作用,而不承认或无视人与自然界的作用的观点是片面的自然主义的历史观。当然,人在自然界中生存,也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人的能动性与人的受动性是对立的统一。如果人们在自然界的面前,为所欲为,那么就必然会受自然界的惩罚。因此,人的能动性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自然界的报复。但是,长期的人类实践证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广度和深度,将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扩展和提高,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性将会越来越强。这无不证明,人在自然界中将越来越获得自由,越来越成为一个自然界的主导者。 

2、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最高境界 

自然界是人的栖身之所,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自然界,人是无法存在的。但是,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最高产物。因此,随着人类的产生,纯粹的自然转变为属人的世界,自然界便因此成了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两者的密切关系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是协调的关系,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 

树立对自然界的整体观念以及确立人与自然之间的伙伴关系,这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协调发展的前提,我们应该对生态环境的问题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人作为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界同处一个系统中,我们不能破坏这个系统的有序性。同时,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物质前提。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同时也是自然界的调节者控制者,而这种调节的能力和控制的能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高的。此外,还必须解决好人类社会自身的问题,调整好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没有合理的社会制度,就不可能有和谐有序的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就不可能真正协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3、人的素质在构建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自然界演化而来的人类,是不断地进化与发展的。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与发展,社会文明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而人类的进化与发展又主要表现在人的素质的提高。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在打制石器工具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掌握制造技能而逐步实现的。能够制造生产工具,标志着人类自身具备了新的素质。人类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主,而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的过程中,人类又慢慢地学会了养殖业和种植业,遂由攫取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正是依靠人类素质的提高而实现了由渔猎社会向畜牧社会、农耕社会的转变。在数千年的农业社会里,人类不仅发明和使用生产工具的技能与日俱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思想文化,人类素质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近代以来,人类摆脱蒙昧主义的束缚,思想空前解放,智慧之光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科技和工业迅速发展,物质财富急剧增长,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历史的足迹表明,社会文明总是随着人类自身素质的高低,永远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客观尺度,人的素质在构建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的素质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当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更离不开人的素质这一因素。这是因为自20世纪中叶开始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节律和面貌,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瞬息万变、充满活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新的变革,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说20世纪仍然属于“财富源于资源”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将完全进入“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崭新时代。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因此,人的素质始终是当代社会文明普遍关注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 

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加速我国社会文明进程的必要条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5. 什么叫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是民主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进入21世纪后,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

所谓和谐社会,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这都与和谐分不开。

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理想,建设各阶层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什么叫和谐社会

6. 什么是和谐社会?现在和谐吗?怎么就和谐呢?

和谐社会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你说现在和谐吗?现在是中华民族历史道德水准很差时期,什么地沟油、毒奶粉、毒大米事件层出不穷,归根到底和政策有关。
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句口号从哲学意义上就是错误的,导致了今天的人们没有了信仰,唯一的信仰就是钱,人人自私自利,怎么会和谐?

7. 社会和谐是什么意思

请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和谐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 

由于人与自然界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关系,自然界对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成为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1、人与自然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自然界与人类是两个不同系列的存在方式,自然界是一种自在的形式,而人类则是一种自觉的存在形式。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是一种以实践为纽带联结起来的对象性关系。一方面,人依赖于自然界,通过劳动从自然界获取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和能量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人又反作用自然界,即通过劳动来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空间和条件。恩格斯认为,那种只承认自然界对人的作用,而不承认或无视人与自然界的作用的观点是片面的自然主义的历史观。当然,人在自然界中生存,也必然会受到自然界的制约,人的能动性与人的受动性是对立的统一。如果人们在自然界的面前,为所欲为,那么就必然会受自然界的惩罚。因此,人的能动性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自然界的报复。但是,长期的人类实践证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的广度和深度,将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扩展和提高,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协调性将会越来越强。这无不证明,人在自然界中将越来越获得自由,越来越成为一个自然界的主导者。 

2、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和最高境界 

自然界是人的栖身之所,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自然界,人是无法存在的。但是,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而且是最高产物。因此,随着人类的产生,纯粹的自然转变为属人的世界,自然界便因此成了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对象。两者的密切关系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之间是协调的关系,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也是社会和谐的最高境界。 

树立对自然界的整体观念以及确立人与自然之间的伙伴关系,这是人与自然界之间协调发展的前提,我们应该对生态环境的问题有一个足够的认识。人作为世界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界同处一个系统中,我们不能破坏这个系统的有序性。同时,必须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来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发展。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物质前提。人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同时也是自然界的调节者控制者,而这种调节的能力和控制的能力,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高的。此外,还必须解决好人类社会自身的问题,调整好社会关系,建立合理的社会制度。没有合理的社会制度,就不可能有和谐有序的对自然界的利用和开发,就不可能真正协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3、人的素质在构建社会和谐中具有重要作用 

从自然界演化而来的人类,是不断地进化与发展的。随着人类的不断进化与发展,社会文明也在不断地向前推进。而人类的进化与发展又主要表现在人的素质的提高。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在打制石器工具的过程中逐渐积累经验,掌握制造技能而逐步实现的。能够制造生产工具,标志着人类自身具备了新的素质。人类祖先在漫长的岁月中,主要以采集和渔猎为主,而在长期的采集和渔猎的过程中,人类又慢慢地学会了养殖业和种植业,遂由攫取性经济过渡到生产性经济。正是依靠人类素质的提高而实现了由渔猎社会向畜牧社会、农耕社会的转变。在数千年的农业社会里,人类不仅发明和使用生产工具的技能与日俱增,而且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思想文化,人类素质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近代以来,人类摆脱蒙昧主义的束缚,思想空前解放,智慧之光照亮了前进的道路,科技和工业迅速发展,物质财富急剧增长,创造出了高度发达的工业文明。历史的足迹表明,社会文明总是随着人类自身素质的高低,永远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客观尺度,人的素质在构建社会和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的素质是促进社会文明发展的主要因素。当代社会文明的发展,更离不开人的素质这一因素。这是因为自20世纪中叶开始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发展,已经在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日常生活的节律和面貌,世界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瞬息万变、充满活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人类文明产生了新的变革,对人的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如果说20世纪仍然属于“财富源于资源”的时代,那么21世纪将完全进入“财富源于人力资源”的崭新时代。现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和国民素质的竞争。因此,人的素质始终是当代社会文明普遍关注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主要因素。 

人的素质的提高是加速我国社会文明进程的必要条件。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发展,人们开始追求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

社会和谐是什么意思

8. 怎么理解和谐社会?

你怎么理解和谐社会  
 这个问题问的好
 
 “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构想,又包括相应的执政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所指的“社会”,应是一个具体的发展领域,与经济、政治、文化相并列。“和谐社会”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包括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构想,又包括相应的执政党的执政能力、社会治理方略和社会运行机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针对这些情况提出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和奋斗目标,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把握好和谐社会建设的着力点。
 
 和谐社会,即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用社会运行论的术语来说,就是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社会。社会学不是别的,在我看来,就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对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和谐社会就是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东中西部不同区域、人和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些关系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社会。从这一视角看,我们也可以说,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和谐或和谐社会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科学。这是从正向说的。从反向来说,社会学则是研究如何减少不和谐因素,把不和谐因素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和限度之内的学问。
 
 从社会互构论的角度看,和谐社会意味着多元社会主体——个人、集体(群体、组织、阶层、阶级等)、社会,以及作为整体社会的代表——国家,经由行动意义效应的互构过程,在认同和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持久的行动协同。换言之,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体间行动关联及其模式化结构的最佳状态,这种状态是以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为基本前提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指明了和谐社会的制度性结构性质和价值取向,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新型现代性理论的一种富于创意的表达。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也有其特定的时代含义,它已不同于传统社会中那种原生性、自发性的和谐秩序。这是因为,现代性完全改变了个人、社会和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社会挣脱了自然生长、缓慢进化的缰绳,在跌绊震荡之中向未来疾驰。原生性、自发性的和谐秩序不复存在。现代社会世界面对着种种悖谬:困境与希望同在、风险与机遇共生、毁灭与创造相互轮回。显然,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和谐的意涵远远超越了传统的范域。应该说,社会和谐是现代性过程所凸显出来的问题,是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焦点、越来越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性课题。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种美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种社会理想。中外历史上都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
 
 进入21世纪后,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并将其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六大报告第一次将“社会更加和谐”作为重要目标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
 
 基本特征
 
 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以上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为指导,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总要求)
 
 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重点)
 
 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着力点)
 
 走共同富裕道路,
 
 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同发展。
 
 基本原则
 
 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
 
 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具体含义
 
 一是个人自身的和谐,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三是社会各系统、各阶层之间的和谐,四是个人、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五是整个国家与外部世界的和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是思想道德体系和先进文化建设,这都与和谐分不开。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接和弘扬中国自古所崇尚的和为贵、和谐为美的和谐社会理想,建设各阶层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共治的和谐社会,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追求的目标。
  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一方面,它不同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也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更不是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另一方面,它也不同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而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我们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智力支持和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这一要求的进一步展开和丰富。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怎么理解“和谐社会”﹖  
 凡事忍让一下,有不满也要理解,有损失再赚就好,一切向前看,没事发生就和谐了
  如何理解“和谐社会”  
 凡事忍让一下,有不满也要理解,有损失再赚就好,一切向前看,没事发生就和谐了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