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有哪些呢?

2024-05-13

1. 当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有哪些呢?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的发生,都使人类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科技革命也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关注世界科技发展的历程及当今时代科技发展的状况,思考人类与科技的关系,以便我们更好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为世界各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日新月异的科技不断地改变社会生活和世界面貌。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当今时代,信息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纳米科学技术成为科学技术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资源已成为与物质资源同等重要的资源,其重要作用正在与日俱增。信息高速、广泛传送的特点使世界形成了一个没有边界的信息空间。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电子商务、电子邮件,使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方式发生着深刻变化。  举例:  1、21世纪头10年中,将有5亿台人工操作的机器和数不清的装配在各种器具、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中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起来,用于购买、出售和自由交换信息、信息服务。2003年,通过因特网交易的总额上升到4亿万美元,占世界工业经济产值的1/4,交易业务主要在办公室通过网络完成。  2、未来50年中,人们将制造出“微型机电系统”,把传感器、电动机和数字智能装置集中在一块硅片上,取代计算机硬件、汽车引擎、工厂装机线和其它许多生产过程及产品上比较昂贵的部件,应用于电信、无线电电机、计算机、航空、保健、包装材料、商业等许多领域,办公网络不必手工安装,可以在手提箱内自动完成。  3、生命科学将是21世纪的重点科学之一,在20世纪末克隆技术获得巨大成就及人类基因组序列“工作框架图”绘制完毕的基础上,人类将破译遗传密码,从分子级的水平上重新认识自己。生物学将通过开发诸如DNA为基础的计算机和软件来改革信息技术,使计算机和软件能像自然界一样可自行修整缺陷。以神经智能系统为基础的未来机器人将全面代替人类的一些枯燥繁杂、危险性的劳动及充当工厂、企业、公司等部门的管理人员、服务人员,甚至家庭保姆。  4、通过远程通信、视频会议、网络联系等,一半以上的各类员工可以足不出户,在家里办公;利用远程传输技术,因特网提供从幼儿园至中学、大学的全套教程,学生利用虚拟学校的软件上网,可自定进度、自主学习;居民住宅拥有包括保安、通信、自控、监控、网上购物、医疗保健等全套智能服务系统,不出家门什么都能办到。  5、数字化地球:地球每个角落的信息都集中在一起,并整理、归纳成有序信息,按照地球的地理坐标建立完整的信息模型,用全球网络连接起来,形成最大的数据库,使丰富的数字无处不在,这就是数字化地球。地球上每个人都共享这个资源,也都参与资源的积累。在数字地球展览馆,人们头戴显示盔,进入虚拟太空,可以穿越地球的每个角落。数字化地球,是真正的信息时代。  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不断为世界各国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向世界各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带来的新机遇,迎接挑战。  举例:二战后,世界上很多国家为了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纷纷增加科研经费支出,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1950年至1976年间,日本花费了60亿美元引进了1700多项先进技术,差不多把西方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科技成果都吸收了进来,创造了价值20000亿美元的社会财富,从而实现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成功范例。  日本战后的迅速崛起告诉我们,谁能抓住新科技革命带来的机遇,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所以科技革命不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当代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我国面临的发展机遇有哪些呢?

2. 你觉得当代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当前世界格局发展趋势是一超多强,多极化发展。
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形式走向缓和,和平是主流,局势相对稳定,中国势世界强国之一,更在发展中国的主干力量,国际的经济环境,多极化的经济结构和国际间的竟争可使中国对外经济活跃。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大,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扩展资料:
中国和平崛起对于整个世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其一,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
其二,中国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其三,深刻地改变了联合国的面貌,使这一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其四,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面貌,并推动国际秩序的除旧布新。

3. 中国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中国目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4. 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机遇与挑战并存,虽然说我们中国GDP总量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但我们中国的人均GDP与世界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很多,这也是我们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一大挑战,除挑战之外,更重要的是巨大的机遇。



因为经济能够取得快速发展,其过程的一大特征就是人口消费化与资产虚拟化,我们中国在人口消费化与资产虚拟化方面与很多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空间与潜力,这就是我们中国经济的巨大机遇。也就是说当很多国家在对经济的发展起到关键性助推作用的人口消费化与资产虚拟化方面遇到瓶颈与天花板时,而我们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也就是离这个瓶颈与天花板还远的了。



总之就是,在当前国际格局不断变幻、风起云涌与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依然严峻的当下,虽然我们中国的GDP增速有所回落,但这样的成绩在世界范围内依然是相当耀眼的,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与空间是其他国家与地区根本就不具备的,这也就注定了不久的将来我们中国经济肯定的会迎来再次的腾飞。

5.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求解啊

2008年9月,也就是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宣布破产的那个月,我们很多人意识到我们陷入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当一个个抱着纸箱、失魂落魄的职员们走出华尔街和其他金融中心的办公室时,监管机构和政客们正急着阻止情况造成的损害,对一些人来说,这种损害他们似乎完全没有理解。

五年过去了,尘埃仍有待落定,但是显然,后果已远非局限于金融领域。从看法上来说,很多国际公众认为经济力量的天平已迅速倾向于中国。

这种看法虽被中国的很多人接受,但却令北京感到头疼不已。中国将面对外国更加严格的审视,而它对这一点准备不足。中国在崛起的同时,还暴露了一个不断扩大的软实力赤字。

皮尤全球(Pew Global)的研究证明,中国正逐渐被视为领导全球经济的大国。根据2008年和2013年对20个国家的调查,断言中国是“世界经济强国”的百分比中位数从20%上升到34%。与此同时,美国从47%下滑至41%。

大多数发达国家普遍认为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经济体。今年,澳大利亚(61%,而2008年为40%)、德国(59%,2008年为30%)、西班牙(56%,2008年为24%)、英国(53%,2008年为29%)和法国(53%,2008年为31%)的大多数公众认为中国是世界经济强国。

有趣的是,越来越多的美国人也认为中国(44%)而非自己的国家(39%)是世界经济强国。加拿大大多数人(56%)也支持这个观点。

这种趋势显而易见,但是照目前的发展轨迹,在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中国在GDP方面(按人均估算,假设中的超越会花更久时间)不可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它未来的发展依然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这凸显出国际情绪能够如何言过其实,或许也反映出发达国家公众的想法,那就是自2008年以来,中国已经变成一个更强大的商业竞争对手了。

而对于世界其他地区而言(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很多人依然认为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不过,自从金融危机之后,持这种看法的人的比例是越来越小,这些地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最终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超级大国。”

当然,许多中国人欣然接受祖国在国际上越来越高的认可度。可是,北京同样将其视为是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中国伟大战略的前提是在它逐渐变强的期间,循序渐进、和平地(“和谐社会”)过渡到一个强国,同时还要保持低调。2008年之后,越来越多的关注焦点未曾预料、毫不经意地转移到这个国家。

正是这样,才造成中国的软实力赤字上升。软实力取决于一个国家在外交政策、政治价值观和文化方面的国际吸引力,这被北京视为一个关键的政治优势,但在这方面中国取得的成功非常有限。由于国际对中国所拥有实力的看法已经改变,有更多的迹象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在上升,有时候甚至对中国表现出毫不掩饰的敌意。

例如,英国广播公司(BBC)2013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根据在25个国家追踪到的情况,中国的全球声誉已经跌落到自2005年开始这项年度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2013年,对中国持有正面评价的比例平均跌落8个百分点,持有负面评价的比例却相反增加了8个百分点。在调查的这些国家当中,13个国家现在对中国持整体负面看法,相比有12个国家持整体正面看法。

英国广播公司的数据得到了皮尤全球的支持,而皮尤全球自己的年度调查结果也显示,根据2011年和2013年的调查,19个国家中,有14个对中国的好感程度降低。这两年中,在日本、英国和美国等国家都出现了两位数字的降幅。

造成下滑的原因有很多,并不相同。很多日本人忐忑不安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军方好战,美国人是担心北京所谓的货币操纵;中国对美国拥有庞大的贸易逆差,且持有美国的巨额债务,更不要说所谓的中国对美国利益发起的网络攻击。

随着这种批判性的审视加剧,北京必须寻求更好的方式,以解决令人头疼的软实力赤字。

最迫切的是,中国必须重新启动一个流程,解除外国对它作为一个崛起大国的意图的担忧。中国必须加紧努力,争取作为他国眼中一个有责任感和维护和平的大国。并用行动来证明这一切。

除此之外,它还需要加大力度进行国内政治改革、提高透明度并实行切实举措实现民主化。因为国际上很多国家可能仍然对中国保持警惕。

中国的形象也将获益于为了赢得更多外国人的“民心”而不断加强的公共外交活动。在象征性的层次,一些堪称范例的措施包括利用中国在太空旅行方面不断增强的实力开展引人关注的国际合作项目。诸多调查显示世界上很多国家羡慕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实力。

一个必要的更为广大的改革是减少中央政府发挥的作用,它的消息往往缺乏可信性和正确性。相反,中国可以从非政府团体——包括民间社团网络、侨民社区、学生、学术团体和企业网络等——不断扩大的作用中获益。

这项改革议程给北京带来重大挑战。不过,除非得到解决,否则中国的软实力赤字只可能扩大,尤其按照当前的轨迹,它在全球的影响力不断凸显的话。

中国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求解啊

6. 现阶段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全面一些。

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在整个世界格局新旧交替之际,中国所面临的外部形势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从机遇方面看,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多极格局中,中国对国际战略平衡的影响已比过去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也得到提高。特别是在亚太地区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合作体系,没有中国的参与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从挑战方面看:

第一,是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保护主义盛行,中国的对外经济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第二,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也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制约。

第三,少数发达国家推行一种新的强权政治,施加种种压力,企图迫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

第四,中国经济有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开发人力资本,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并不断寻找替代,这是中国经济长期要解决的问题。通货紧缩、投资不足和失业压力则是短期要解决的问题。从两个方面看,非注意新经济不可。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口压力。我们的自然资源总数还可以,但人均拥有量就少得可怜,而且实现工业化所付出的环境代价也相当高。优势是有大量的劳动力。要靠体制和改革、教育、科技来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资源。解决这些长期面临的问题,新经济带来了机会。从短期看,目前中国面临着传统经济结构调整的极大困难。从中国经济结构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抓住新经济,因为有很多问题是原有经济结构调整怎么也解决不了的。中国目前的状况使我们没有理由对新经济不加以重视,里面可能包含的机会,要去抓,要是不抓肯定会错过某种机遇的。

第五、因特网经济对中国的意义。

中国因特网经济虽然目前刚起步,但有战略性意义。

第一个意义,新经济不单单是网络经济,关键是网络里流的什么东西,它可以扩大知识的扩散,这一点对中国非常重要。就此,有理由看重利用因特耐特扩大中国教育、贸易、知识等的扩散,而目前的商务模式还很少涉及这个东西。

第二个意义,发展因特网经济在短期内对扩大外资引进、带动内需和扩大就业有积极影响。

第三个意义,中国的资源问题很大,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很低,需要通过信息网络利用知识经济、改变增长模式。

第六、当前亟需抉择的三大问题:一是要不要民营企业充当先锋;二是要不要不失时机地利用外资;三是要不要改革现有的规制框架,这是中国发展因特网经济面临的、并需要解决的三大问题。

首先,发展中国英特网经济的主体是谁?是民营经济,而且是非常年轻的民营经济。民营经济反应快,这是由它的体制决定的。我们的政策,包括前段时间中关村宣布的几个政策条款,还是很有潜力的,无形资本在中关村可以占到60%,这是新经济非常重要的特征。

第二个问题是要不要利用国际资本。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新经济的风险很高。许多政府部门都在那里很认真地卡。所谓“守土有责”。这个不能错,那个不能错,很理性,加起来则是一个整体无理性,因为结果是把起步机会丢掉了。风险投资,他美国人愿意投,干吗不拿过来,拿过来至少短期可以增加资金,增加需求,增加投资。任何资本到了这个国家之后都要服从这个国家的法律来活动。有人说上市了就会控制不住网上的传递,难道不上市就控制住了?而且正相反,越是上市的公司越注意法制行为规范。

第二是要不要改革现有体制。国内现有体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透明度,审批手续过多过滥,新经济是搞不成的。新经济对时间更敏感,并且它在早期得不到资源就起不来,我们就看不到它今后往哪里去了。

1、目前我国关于因特网经济缺乏清楚、明确、简明的规制框架、这是发展因特网的主要障碍。

2、一些行政部门在没有法律根据的情况下,任意扩大规制权限,导致混乱。

3、多部门无明确规制管制,这将使中国失去发展因特网的最可贵时机,导致在亚洲和全球竞争中落伍。

美国因特网的战略领先地位、并不仅仅是它既有国力的自然结果,而是政策和体制的选择;是政府、生产、企业良性互动的结果。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可以节约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的因特网经济,可以考虑借鉴美国的一些经验。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只有坚持独立自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才能充分利用有利因素,抵制外来的不利影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尽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国家。

从世界近现代史看,不少贫穷落后的民族和国家,能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经济起飞,他们虽然有着各不相同的具体条件和有利因素,但重视教育,善于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则是其共同特点。

我国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有勤劳智慧的人民,只要我们毫不动摇地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定地依靠科技进步,经过五六十年坚韧不拨的努力,就一定能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7. 我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重磅!RCEP签订,中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我国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

8. 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别是什么?

(一)发展需求劲头足 
第一,居民消费结构迅速提升。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处于迅速提升的状况。我国消费市场非常广阔,商机无限,广大人民改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迫切要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无穷尽动力。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要重点抓好三件大事:一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三是加强基础产业设施建设。 
第三,加速城镇化的进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2003年我国城镇化占40.53%,预计2010年达到47%,2020年达到55%。加速城镇化的进程,不仅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同时是保持我国发展需求的势头一项长远的举措。
(二)发展基础较好 
第一,我国有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资源,拥有丰富的科技人力和人文人力资源,并具有一定的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在5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我国“十五”计划期间完成了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如小浪底工程、三峡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已初见成效。南水北调正在筹划实施中。到目前为止,全国高速公路大体联网,最低程度是省内联网。 
第三,科技教育基础较好。建国以来,经过几代人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取得了一大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科技成果,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学科体系,拥有一支可信赖的有水平的科技人才队伍;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相当庞大,已拥有保持在校学生一千多万的共计1731所高等学校,全国普及义务教育人口达适龄儿童的98%左右,整个国家的文化科学知识素质有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