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怎么样

2024-04-27

1.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怎么样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很好的学院,学院拥有四个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承载着学校赋予的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
学院拥有2个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流体力学、岩土工程),并建有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2019年软科世界大学一流学科排名位居第1名,土木工程学科跻身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27名。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其他情况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拥有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深海技术试验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海上智能装备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数字化运维重点实验室、工程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支撑船海、力学、土木工程。
学院对接“双一流”建设目标,积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落实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计划,与密西根大学等38所世界百强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合作意向,开展学位课程联培及短期交换等项目,范围涵盖学院所有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学院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怎么样

2.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怎么样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是一所很好的学院,学院拥有四个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承载着学校赋予的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
学院拥有2个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流体力学、岩土工程),并建有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2019年软科世界大学一流学科排名位居第1名,土木工程学科跻身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27名。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其他情况简介。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拥有海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深海技术试验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海上智能装备与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水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数字化运维重点实验室、工程力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支撑船海、力学、土木工程。
学院对接“双一流”建设目标,积极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落实与海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计划,与密西根大学等38所世界百强大学和研究机构签署合作意向,开展学位课程联培及短期交换等项目,范围涵盖学院所有学科。
以上内容参考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学院简介

3.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什么时候成立的?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合作共建,是百年交大最年轻的学院。

2013年7月25日,在国家发展海洋强国战略的关键时期,上海交通大学成立海洋研究院,这标志着上海交通大学大海洋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海洋研究院以认知海洋、资源环境保护和利用、全球变化治理及海洋安全等为目标,组建了物理海洋、化学海洋、深海生物、海洋生态和海洋技术等多个研究团队。海洋研究院组织跨学科研究团队对海洋奥秘开展全面探索,致力于开展海洋综合过程观测、全球气候变化、深海生命过程、潜水器、水下观测技术及智慧海洋环境观测系统等领域的研究。五年来,海洋研究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科研仪器项目、面上项目、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科研经费总量在学校直属研究单位中连年名列前茅。

为进一步加快上海交通大学大海洋建设,解决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可持续性发展难题,支持国家海洋强国战略,2018年8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以“共建共享、实质合作、强化特色、融合发展”为原则,探索合作体制机制,签署双方共建协议。由此,上海交通大学与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走上共同合作之路。
2018年10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和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积极探索新型科教融合发展之路,发挥一流高校与一流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优势,宣布合作共建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海洋研究院前期的快速发展为海洋学院建设奠定良好基础,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作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主力军之一,为海洋学院建设和科教深度融合提供了重要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海洋学院什么时候成立的?

4.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有什么优势?

历经百余年春秋,船建学院勤耕不辍,始终秉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中国第一台7000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中国第一个海防导弹固体发动机总设计师王礼恒院士,“港珠澳大桥”专业护航、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孙钧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院士,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张光斗院士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服务国家民族之振兴。

学院拥有四个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承载着学校赋予的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拥有2个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流体力学、岩土工程),并建有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2019年软科世界大学一流学科排名位居第1名,土木工程学科跻身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27名。 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船建学院主动服务学校大海洋战略,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核心,土木工程、工程力学为骨干,交通运输工程为支撑,依托学院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地、交叉研究平台,对接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

学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跟海洋强国、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应用和开发研究,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年度科研经费逐年增长,2019年经费达2.66亿元。近十年学院科技成果省部级以上获奖百余项,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求解力学中强非线性问题的同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4000米级深海工程装备水动力学试验能力建设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500米深海观测和取样型ROV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实验技术开发与应用”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深水钻井隔水管涡激振动预报及抑制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降雨诱发堆积体滑坡机理和风险控制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5.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师资力量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任教师67名,特聘东方学者2人,教授14人(含博导5人),副教授25人。教师中已具有博士学位和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人数占学院教师总数的72%。学院大力开展科学研究,重视企校合作,目前建有虚拟现实实验室、水运系统决策技术与评价重点实验室、现代港口综合实验室、数字物流实验中心实验室、码头自动化控制实验室、交通工程实验室、FFA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丰硕。学院早在1983年就与亚太经社会合作培养航运研究生班,近年又与世界海事大学、西澳大利亚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与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开办物流管理本科专业,与香港理工大学、美国麻省海运学院、韩国仁荷大学建立互换学者及学生的交流机制。

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的师资力量

6.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师资概况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共有教职工298人,其中正高级职务75名、副高级职务101名。208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66.8%(其中,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者比例为17%)。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长江计划特聘教授2名、长江计划讲座教授2名、总理基金获得者2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名。其中有多名教授分别在国际船模试验池会议(ITTC)、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力学会议(ISSC)、海洋技术委员会(M.T.S)、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等国际学术组织和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等国内学术组织担任重要职务。师资队伍中不仅有德高望重、知识渊博的老教授,更有一批富于创新精神、活跃在学科前沿的中青年学术骨干,队伍中不乏有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等。

7.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有什么特色专业?

历经百余年春秋,船建学院勤耕不辍,始终秉承“饮水思源,爱国荣校”校训,积极发挥学科优势,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2019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总设计师朱英富院士,中国第一台7000米载人潜水器(蛟龙号) 总设计师徐芑南院士,中国第一个海防导弹固体发动机总设计师王礼恒院士,“港珠澳大桥”专业护航、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孙钧院士,中国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工程教育家茅以升院士,中国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工程教育家张光斗院士等一大批优秀人才,服务国家民族之振兴。

学院拥有四个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力学、土木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承载着学校赋予的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和服务国家战略、区域发展的重要任务。拥有2个教育部“双一流”建设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2个上海市重点学科(流体力学、岩土工程),并建有力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在2019年软科世界大学一流学科排名位居第1名,土木工程学科跻身2019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第27名。 在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关键时期,船建学院主动服务学校大海洋战略,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为核心,土木工程、工程力学为骨干,交通运输工程为支撑,依托学院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地、交叉研究平台,对接国家海洋强国、“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

学院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紧跟海洋强国、交通强国、“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工程技术应用和开发研究,加强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年度科研经费逐年增长,2019年经费达2.66亿元。近十年学院科技成果省部级以上获奖百余项, “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研发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求解力学中强非线性问题的同伦分析方法及其应用”项目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4000米级深海工程装备水动力学试验能力建设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500米深海观测和取样型ROV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海洋立管涡激振动实验技术开发与应用”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深水钻井隔水管涡激振动预报及抑制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降雨诱发堆积体滑坡机理和风险控制研究”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有什么特色专业?

8. 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学院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导师

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创立于1943 年,是中国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现代教育和科研的策源地;力学学科创建于1958 年,土木工程学科创建于1907 年,均是中国高校最早设立的学科之一。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培养了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先驱、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茅以升,“水利泰斗”、两院资深院士张光斗,中国导弹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获得者、“远望号”综合测量船首任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学彦等一大批杰出校友。[1] 
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整合造船与海洋工程学院和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宣告成立。[2] 
上海交大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历经七十年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基础扎实、底蕴深厚、面向世界、面对未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孕育创新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基地,船舶与海洋工程在国家一级学科评估排名中居全国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