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2024-05-13

1.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2. 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有哪些?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哪些的机遇和挑战?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处于调整中,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世界经济治理也出现了一些新变革;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基本面良好,主要经济保持增长。近年,美国经济增长4.1%,欧盟经济增长 2.1%,增速均有加快。据联合国统计,近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6%;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运行也面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资源能源价格高位震荡、贸易壁垒增加、货币 政策环境趋紧等问题和挑战。地区热点问题持续、恐怖主义活动、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和风险。面对世界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经济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关键词:经济形势;发展;机遇;挑战;    
     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首先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在充分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前提下再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好地发展我们的经济。 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当前世界经济正向全球一体化转型,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及其重要,了解了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就如同兵家在打仗中了解了敌方,可以主动快速地适应世界、发展自己。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是更好地发展自己国家经济的必要前提。 当今的世界经济是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世界市场是世界 经济体系的核心。 因此,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进一 步发展,世界经济运行中的竞争和摩擦也将日趋激烈。美国的强权政治、霸权主义行动,必然要遭到包括西方盟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强烈抵制。另外,广大发展 中国家独立自主意识已比过去大为增强,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也日益上升。因此,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必将在全球范围内产生更广泛的反感和抵制;西方强国在涉及自身利益问题上的摩擦,今后还将不断产生。
  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一,新贸易保护主义与世界经济新格局。在经济危机下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正在抬头,让人不得放松警惕,也使得我国的国际贸易受到巨大挑战。眼下这场始于 2008 年底至今还在不断加深的经济危机,正是直接由于以美元为国际货币为基础的不合理国际货币体系和次贷危机后美国不负责任的将债责转嫁他国而造成其席卷全球。这场经济危机深刻的揭示了现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的客观必要性。 而就国际经济体系来说,要重新设计充分考虑发展 中国家关切的国际经济机制,提高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话语权,采取 有效的制衡措施。
     第二,外贸出口的重创与拉动内需。在本次经济危机中,中国受到的直接冲击相对较小(尤其是金融部分)。但危机带来的外国市场购买力下降直接重创了我国的出口。中国经济其实是伴着三个“高”高速发展的,即高投入、高产出、 高顺差。改革开放后,我国生产力大大提升,随之而来的过剩产品,却因为我国 人民 “勤俭节约” 而在国内市场无法消耗, 只能拿到外国市场,再加上 “低成本” 、低价格,就造成了现在的高顺差。表面上,我们有世界上最多的外汇储备,这很漂亮,但实际上这也是颗不定时的巨大炸弹,拿着这么多外国钱有什么用,美元又在不断贬值。并且,我国的出口有三“低” ,即“低成本” 、低价格、低利润, 所以中国的出口商只能搞薄利多销, 这样顺差就更大了。 然而,所谓的 “低成本” 其实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所带来的“低成本” 。实际情况是,我们在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让外国人过上便宜便捷的生活。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是一种不合 理的经济发展模式。经济危机告诉我们,这条道路现在走不通了。那么,只能靠 拉动内需来解决,毕竟中国有 13 亿人口,这是一个巨大且基本上还未开发的市 场。但是这个市场的购买力低得可怜,有两个数字可以说明:2006 年,我们的 GDP 总量是 20 万亿,我们的储蓄存款是 18 万亿。这是为什么?因为中国的社会 保障水平还很低,老百姓总是担心未来生活没保障,以后没有钱花。不过可喜的是,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就敏锐的察觉到拉动内需的必要性,已经采取 措施,而金融危机正好是一个推行的契机。 
      第三,企业转型与就业动向。这次经济危机在重创中国出口的同时,也使得中国大多数以出口为主的中小型企业遭受打击,甚至是倒闭。据统计,从 2008 年至今,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倒闭了 60%,这个数字是相当可怕的,是一个惨痛的 教训。而这些企业大多是以出口为主的粗放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吸纳社会就业的主力。从外部因素来看,经济危机带来的外国市场萎缩和中国政府为应对经济 危机而采取限制出口拉动内需的措施,使得此类中小型企业只能被动的应对残酷 现实,甚至被淘汰。所以中小企业结构改革势在必行,我们应该倡导的是以创新为优势、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优势的创先行企业。从某种角度来看,这是挑战也是机遇。优胜劣汰,糟粕被去除,好的企业留下来。但是,也不能因此“一刀切” , 立刻把劳动密集型企业都排除在外。 中国就业的两股主力军——大学生与农民工主要流向此类中小型企业, 构成其中的管理者与底层劳动者。中国的人口基数毕竟很大,高新企业就意味着劳动力过剩与人员精简,现在只推行高新企业,13 亿人口靠什么吃饭?所以,改革要在缓慢与稳定中行进,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 阶段,也是一个关键的阶段。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世界经济正向全球一体化转型, 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的形式下,我国面临着许许多多机遇,同时也面临着许许多多挑战,我们能不能在这样的形势下把握住自己,充分利用 各种有利条件,发展我国经济,这主要看我们自己的智慧。

3.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中国经济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发展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性之一是目前的成功主要集中在非主流企业。这些企业不是不重要,它对GDP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都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在主流行业和价值的获取方面进展比较有限。  中国企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不可持续性。原因是制造成本没有充分考虑,最重要的成本之一就是环保。“中国制造”是在补贴全球,如果考虑到环保成本,笔记本电脑价格可能会增加20%、30%甚至更高,中国企业对全球带来的正面贡献没有进行足够宣传。  缺少造富的伟大的商业机构和世界级的领军人物。国家真正的强大必须要出一批真正伟大的商业机构,在世界主流行业有全球竞争力。  对于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我是看好美国和中国,美国会持久独霸全球,美国在国家层面以全球应对全球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看好中国,因为它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可以一个一个的放松管制,向民企开放,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要赢得全世界同行发自内心的尊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是财富的创造,同样重要的是财富的使用。一个真正的世界同行发自内心的尊重不仅是你拥有了财富,同样重要的是财富的获得、财富的使用、财富的组织。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4.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

一、国际舆论正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转变

二、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将继续扩大和深化

三、外交领域在拓宽,国际话语权在增强

四、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

五、人民币有望走向国际化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有:

一、国内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二、中国的和平发展要赢得国际社会的真正认同尚需时日

三、周边环境动荡,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当前国际形势跌宕多姿,变幻莫测。世界各种力量粉墨登场,加紧角逐,纵横捭阖,分化组合。各国忙于本国经济尽快企稳回升,并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布局谋篇,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全球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此形势下,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摘要】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提问】
您好,我正在帮您查询相关的信息,马上回复您。【回答】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

一、国际舆论正向有利于我国的方向转变

二、对外经济合作领域将继续扩大和深化

三、外交领域在拓宽,国际话语权在增强

四、发展低碳经济大有可为

五、人民币有望走向国际化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挑战有:

一、国内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二、中国的和平发展要赢得国际社会的真正认同尚需时日

三、周边环境动荡,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当前国际形势跌宕多姿,变幻莫测。世界各种力量粉墨登场,加紧角逐,纵横捭阖,分化组合。各国忙于本国经济尽快企稳回升,并为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布局谋篇,力争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有利地位。全球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在此形势下,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回答】

5.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中国经济正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已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但发展模式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最大的局限性之一是目前的成功主要集中在非主流企业。这些企业不是不重要,它对GDP的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都是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在主流行业和价值的获取方面进展比较有限。  
中国企业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不可持续性。原因是制造成本没有充分考虑,最重要的成本之一就是环保。“中国制造”是在补贴全球,如果考虑到环保成本,笔记本电脑价格可能会增加20%、30%甚至更高,中国企业对全球带来的正面贡献没有进行足够宣传。  
缺少造富的伟大的商业机构和世界级的领军人物。国家真正的强大必须要出一批真正伟大的商业机构,在世界主流行业有全球竞争力。  
对于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我是看好美国和中国,美国会持久独霸全球,美国在国家层面以全球应对全球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看好中国,因为它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可以一个一个的放松管制,向民企开放,我们应该充满信心。  
中国企业和企业家要赢得全世界同行发自内心的尊重,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关注。首先是财富的创造,同样重要的是财富的使用。一个真正的世界同行发自内心的尊重不仅是你拥有了财富,同样重要的是财富的获得、财富的使用、财富的组织。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6.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哪些

挑战有四点:一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下行压力;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城乡就业造成严重影响;四是国际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金融风险。机遇也有四点:一是世界经济深度调整给我国扩大内需带来新机遇;二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加快自主创新带来重大机遇;三是国际金融危机是我国扩大利用国际资源、人才的新机遇;四是全球经济调整对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带来历史性机遇。
在其他方面,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国际地位出现较为显著和重大的变化:第一,实力地位显著上升;第二,除经济实力外,中国的军事、科技、软实力也持续上升;第三,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世界其他主要力量的国际地位持续下降,更加显示中国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第四,十六大以来中国政府提出的“和平发展”战略,使世界各国对“中国威胁”的看法和担忧有所减弱,对中国的信任、肯定和信心有所增强;第五,在中国实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的同时,由于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价值观等因素,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消极态度仍然没有改变。

7. 世界大变局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首先,“大变局”是对国际格局发生巨大变迁的重大判断。西方出现了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第一次全面颓势,老牌强国云集的欧洲已陷入老龄化深渊,社会结构受到多子化的穆斯林与中东涌入的数百万难民的冲击,经济增长长期乏力,领人类启蒙运动与工业现代化之先的欧洲日益成为暮气之地,甚至被称为人类“博物馆”。
美国也不再是18世纪末《独立宣言》发表时的那个“美国”,盎格鲁-撒克逊传统在美国出现式微之势。在移民融合中,白人可能会在2035年前后在人口比例中降到50%以下。力挺保护主义、民粹主义与孤立主义的特朗普以“退群”“砌墙”“贸易战”等方式,试图力挽美国霸权之颓势。
同时,新兴国家集体崛起,全球政治出现大觉醒,西方发展经验在非西方世界出现“水土不服”,各国根据国情走自己道路之风日盛。
国际社会的行为体现出“新中世纪主义”浪潮,非国家行为体如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意见领袖,还有“独狼”式恐怖主义者、极端力量甚至智能机器等或好或坏的因素都日趋成为与国家平行的国际形势影响因子。
其次,“大变局”也是对国内治理出现综合难度的重大判断。互联网像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似的使社会出现了扁平化的治理困境与即时化的管理挑战。
中国数千年来一以贯之、自上而下式的垂直社会结构面临冲击,数字化时代的信息拥有人与流量占有者逐渐取代职别高低、财富多少、地位贵贱等传统标准,成为社会权势与运行规则的一个新标尺。
互联网使得均衡发展的迫切性急剧增加,但发展主义的陷阱在资源消耗、生态压力面前却暴露无遗,节约型社会的创建与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对政策的平衡感要求极高,甚至是对数百年来发展哲学理念的突破。
中国目前面对着颇大的贫富差距,全面消除贫困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前所未有过的“奇迹般”任务。与此同时,金融风险也不容忽视,中国是否能够持续保持从冷战结束以来“从未发生过金融危机的大国”纪录,是一种相当严重的考验。

扩展资料:
从全球权力重心的角度看,当下也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领导力继20世纪初之后再次出现洲际式转移。
一战后,全球权力重心从欧洲西移至北美,现在,随着亚洲崛起,全球权力重心正在逐渐向亚洲转移。
这反映在亚洲国家的市场活跃度、创新研发投入、工业制造规模、电子商务普及度、移动支付普惠性、基础设施便捷化等方面,甚至还包括时尚、旅游、电影、小说等消费文化行业,亚洲的全球号召力与软实力越来越多地使西方相形见绌,以至于出现了集体性的西方焦虑。

世界大变局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机遇?

8. 如何理解当代世界形势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一.跨世纪中国的可贵有利机遇

1.美苏两极雅尔塔体制解体后、世界加快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在世界和平主潮中可望继续保持国际和平环境所提供的机遇

在这个当今世界和平大潮中, 尽管局部战争增多, 但是新的世界大战的现实可能性总的说来不是越来越大了, 而是相对缩小了。中国有可能赢得更长的世界和平的国际环境, 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大业。在新的格局形成中, 一个超级大国为所欲为的时代已经结束, 多极共存中新兴力量发展机遇增多, 有可能突破旧格局的传统框架开创新的局面, 问题在于能否及时捕捉机遇。邓小平1990年3月在谈到国际形势时说:“我们可以利用的矛盾存在着, 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要善于利用。”国际形势在利弊相较的总体上说是利多弊少的。

2.新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的新产业革命同步发展的机遇

当代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在世纪之交已进入新的突破时期, 以信息高速公路、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为先导将会引起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新的革命性的变化。在这场大变革中固然现代化强国、科技大国占有基础和实力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和前两次科技革命时引起的变化一样, 后起之秀往往会异军突起的。面对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经济交往与合作更加密切,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大的总形势, 发达国家和包括我国在内的有一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这场新的大变革中, 在一定程度上是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的。这就给处于起飞时期中的中国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开发生产力的难得机遇。

3. 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主要形式的提供的机遇

和1945-1990年代时的美苏两极冷战格局以激烈的政治、军事较量不同, 走向21世纪的冷战后多极化格局, 转向了以军事、政治斗争为后盾而以经济和科技竞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形式。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 意识形态的较量虽然一直存在, 但是它实际上并在许多情况下是以退居后台的形式表现的, 并不总是将意识形态因素或什么“反共主义”作为处理国际的和国家关系的固定不变的原则基础的。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求同存异, 各国有选择发展制度、发展模式的自由、不干涉它国内政等原则已越来越为国际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的国家和友好国家所肯首。尽管西方国家不喜欢我们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也不喜欢西方国家坚持资本主义道路并把他们那一套制度和价值观强加在中国和世界人民头上。然而这并不是说, 我们警惕西方国家的“没有硝烟的第三次世界大战”就意味着要把意识形态因素夸大到其他因素之上, 以至忽略了导致苏东解体和新中国在一个相当长时期里发展不快的关键性原因。实际上对于不同会制度国家来说都不容以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关系划线的准则, 都在实际上以利于国家利益的和平与发展为准则。在这种情况下生产力的发展和速度、社会的和谐与保持稳定情况实际上是至关重要的。在跨世纪的90年代, 世界经济在起伏中保持增长势头, 而站在发展浪尖上的是亚太地区, 这对处于亚太地区中心地位之一我国来说, 显然是一个有利的发展机遇。

4.西方国家周期性危机阴影的断续困扰、前苏东国家解体后尚未摆脱困境和某些发展中国家政局动荡危机客观上提供了中国的发展机遇

邓小平在1983年说:“要抓住西欧国家经济困难的时机”1985年又说:“我们要抓住时机, 现在是改革的最好时机。”1991年说:“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 就是个机遇。......机会难得阿!”1992年他又说:“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关键是发展经济”“要抓住时机, 现在就是好机会。”别国的困难或动荡自然会影响自身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当然, 这样的机遇并不总是常在的。我们不能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别国的困境和大发展缓慢的基础下, 而主要靠自身的政策调整和改革。在当代世界的改革潮中, 我国正是在世纪末改革潮中后来居上, 从这个意义上说, 我国在改革开放政策调整上有较充分的回旋余地。

5.振兴民族和文化新精神提供的新机遇

在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多样化并存的时代, 有一个在新的条件下再创民族文化新精神并在全球发挥影响的问题。中华民族创造过灿烂的古代文明, 有过举世公认的辉煌。自15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开始落后了。正如邓小平同志说:“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 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 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 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我们知道15世纪前后正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这个一个由中世纪转向近代世界的时代,在这个关键时期的反差是中华民族迄今仍深受它的影响, 整整500多年的被动和挨打局面是我们永远难忘的。在走向21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似乎正面临着一场文化崛起的新浪潮。它的影响要比文艺复兴时期要广泛和深远得多, 但是人们对这场已悄然到来的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革命的认识还相当滞后。这对于一个走在全世界全方位开放前列的中华文化无疑带来了一个极其难得的机遇。它既要在新的条件下充分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又可以充分地借鉴近现代西方和世界其它国家的优秀文化, 从而创造新文化,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一个团结振兴的新兴中华民族,在民族矛盾激化的当代世界具有竞争力;一个改革开放的中华文化,更具有竞争力。相形之下, 基督文化在总体上已经走过了它的高峰期, 而伊斯兰文化在一些方面与现代化的协调和创造生机的活力方面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二. 跨世纪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尽管中国发展的机遇难得, 但是面临的挑战和潜在危机同样是不能掉以轻心的。这里涉及社会生产力能否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能否建立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口增长,政治经济社会改革协调的良性循环机制、能否真正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共同富裕,缩小贫富差距的目标、能否保持和发展健康富有活力的民族精神、以及开创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国际环境等问题。客观地说,在这些方面同样面临这十分严峻的挑战。

1.实现2000年的“小康”目标是一个需要全力以赴的艰巨任务

我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多次提出到本世纪末达到人均800美元的“小康”目标。这是按GNP10年翻一番的速度来计算的。 据1995年2月2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994年全年GDP总值是43,8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8%〖10〗按当时1美元等于8.45人民币的美元比价汇率和全国人口12亿计算为人均GDP3,650元,合432美元。而按1995年10月的通常1美元等于8.31人民币的美元比价汇率计算为439美元。从1995年1月1日到1999年12月31日结束后的2000年只有5年。以199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同样是11.8%来预测, 则到1995年底为48,968万亿人民币。这样“原定到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的任务将于1995年提前完成。”

按此测算, 1980年时的国民生产总值13,686亿人民币左右。1979年时我国大陆总人口为97,542万。据此当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411元人民币。>提出:要在“2000年, 在我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 这一目标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因为,按“九五”计划年增8%的速度计算, 则到2000年时国民生产总值预计达74,483亿元人民币, 按到1999年底我国人口预计12.75亿计算则人均5,841人民币, 超过比1980年翻两番的5,644元。而如果“九五”年增速在9%--11%之间, 则超过更多。

然而, 形势还是不容乐观的, 第一, 控制人口增长是个严重的任务, 原定2000年人口控制在12亿, 现在到1995年初就被突破, 如果2000年全国大陆人口到13亿形势就相当严峻。

第二, 这是按人民币计算的, 但如果按美元计算,则人均800美元的目标则就相当困难了。如到进入2000年时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比价为8:1计算, 则应为人均6400元人民币, 则12.75亿人口共81600亿人民币。按“九五”年增11.8%的速度计算, 到2000年时为76,505亿人民币, 实际人均750美元, 而如果到2000年时为12亿人口则人均为797美元了。而人民币和美元汇率如何直接影响到人均人民币和人均美元的计算。第三, 还有一个相当严峻的通货膨胀问题, 即必需把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一位数之内, 因为连年的两位数通货膨胀率使11.8%的GNP增长率大打了折扣。当然, 到2000年时香港已经回归我国, 按全国人均计算会有所提高但是原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并未计算香港在内。

2. 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是一项新的攻尖任务

中共中央14届5中全会>提出今后15年“为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宏伟目标。这是一项世代人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现代化的内含在不同历史时期标准是不同的, 有近代时期的现代化,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时期的现代化, 90年代的现代化水平, 也有根据预测下世纪中叶时的现代化水平。根据世界银行历年提供的全世界低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家三类GNP和GDP来分析, 至少达到上中等国家发展水平时才够格称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而在现代化国家中又有上中等国家、发达国家和最发达国家之区别。这里面的幅度和弹性是相当大的。中共中央>:“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保持年均增长率7.2%的情况下就可达到。这时如设定2,000年是GNP为8万亿人民币, 人民币与美元比价为8:1不变, 则到2010年时为16万亿人民币合2万亿美元。这个数字比1992年的德国GDP的数字
17,893亿美元要多. 比日本当时的36,701亿美元要少。但是按预测2010年时人口控制在14亿, 则人均GNP只有1,429美元。(未把香港的GNP计算进去), 而1992年时在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上中等收入国家和下中等收入国家是按1992年人均GNP2,695美元划分的, 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NP是4.020美元, 全世界人均GNP是4,280美元。

我们不妨以达到1992年时上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GNP是4.020美元为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如果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比价不变, GNP年均增长率保持7.2%不变, 人口在10年间增长1亿不变, 则2020年时为GNP 4万亿美元, 人均2,667美元; 2030年时为GNP 8万亿美元, 人均5,000美元。2040年时为GNP 16万亿美元,人均9,412美元。这超过了1992年时高收入国家人均GNP在8,356美元的标准。如果把香港、澳门的GNP计算在内, 如果在下世纪上半期内实现和台湾的统一, 无疑是大大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但是, 第一人口的增长控制每年增长在1%内, 2040年前稳定在不超过17亿人口是十分艰巨的任务。第二, 连续60年保持年增长率为7.2%以上的增长速度,这在世界历史上, 包括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史上是没有先例的。美国最快发展阶段的1869-1901年GNP在30年间翻了两番, 即15年翻一番。第三, 保持人民币和美元的稳定比价,使人民币成为国际上的硬币同样是十分艰难的。第四, 通货膨胀率务必控制在两位数以下, 否则GNP和人均GNP的实际增长率在相当程度上被抵消了。最后还有一个国际激烈竞争因素, 世界在发展, 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是以包括发达国家的停滞发展为条件的,世界银行几乎每年都提高了划分上中等国家人均GNP的标准。1983年上中等国家人均GNP标准为2,050美元,1992年为4,020美元,几乎翻了一番。因此要到达21世纪中叶时的中等发达国家水准, 当付出更加艰巨的努力才行。 

上面说的只是GNP和GDP数字, 还有一些指标是同样需要重视的。如:能源使用石油当量人均用量1992年中国600千克, 美国7,662千克, 全世界平均为1,447千克, 我国为世界平均数的41.5%; 1970年每个医生负担的人口中国为1,500人, 美国为630人; 高等教育占年龄组的百分比1991年中国为2, 美国为76;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1970年为18,1992年为27, 在22年中增加9个百分点,据此速度城市人口超过50%将在21世纪的40 年代, 而美国1920年城市人口即占全国的51%, 1970年为74%1992年为76%。

现代化最发达国家当推美国, 把中国的GNP和美国作一比较。1992年我国的GNP是5462.34亿美元, 而美国是59,355美元, 中国是美国的9.2%。按美国GNP年增长率为2%计算则36年翻一番。这样2028年时美国的GNP为118,510亿美元, 2030年时为123,298亿美元, 这时,中国的GNP为美国的65%。2040年时美国的GNP为150299亿美元, 中国为美国的106.45%, 超过了美国。但是如果美国的GNP年增长率为3%, 则24年翻一番, 2016年GBP为118,510亿美元, 2040年为237,020亿美元, 那时中国为美国的67.5%。2050年时, 美国的GNP为318,535亿美元, 那时中国的GNP为32亿美元, 略超过美国。不过美国人口只为中国的五分之一, 所以按人均GNP来说只是美国的20%左右。尽管如此, 再经过半个世纪的持续奋斗拼搏, 到2140-2150年间,在NGP方面超过美国, 这是中华民族世代英灵梦寐以求重振中华的宏伟大业!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