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杀明军4000人,明朝倭寇72人为什么就敢攻打南京?

2024-05-16

1. 击杀明军4000人,明朝倭寇72人为什么就敢攻打南京?

根据历史记载,在明朝嘉靖时期,有一群贼寇大约72人,从浙江的地方登陆,然后途径安徽江苏等地方,企图攻打当时的明朝南京,当时南京的守军有12万多人,但是竟然几乎没有人敢应战,后来不得已出战歼灭敌寇,但是还是损伤了几乎4000人,这72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

个人觉得虽然有夸大的嫌疑,但是也不能否认这个事实的存在,这72个人之所以敢攻打南京,肯定是有原因的,第一个我觉得就是当时守军的数量有水分。因为当时明朝采用的户籍军官制度,用现在话来说就是代代相传,所以经过几代之后就很弱了,和真正的守备军相比,恐怕水分要缩小很多,可以肯定的事几乎有百分之二十的人是冲着军饷去的,真正有实力的人太少了。

除了数量之外,再说的就是质量,已经缩水了这么多的军队,战斗力如何呢,其实当时南京守备军几乎全是农民组成的,不是说农民不行,而是平常缺乏锻炼,没有应战能力,数量再多也没用,不管和谁打仗都不会赢,除非是用人头堆积。

然后当时明朝的倭寇有很多是日本武士组成的,日本的武士放在现在也很有名,善于作战,而且意志力很强。都是训练有素的人士,但是也不全是日本武士,还有很多是沿海的盗贼,但是不能否定的事作战能力,所以别看只有72人,能重伤这一群乌合之众,也是情理之中。
所以就是这样的一个72人的盗寇,杀死了当时的守备军4000人,这一战也被明朝历史上记为奇耻大辱的一战。

击杀明军4000人,明朝倭寇72人为什么就敢攻打南京?

2. 明朝倭寇72人就敢攻打南京?还击杀明军四千人,到底是真是假?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达到了表面上的大统一,但是其实在明朝内部存在着一些小矛盾,尤其是在江浙一带深受倭寇的侵扰,这一种情况延续了几百年,虽然在明朝出现了很多抗击倭寇的大英雄,但是仍然还是没有什么很大的成效,直到16世纪戚继光出现明朝东南沿海的倭寇才开始不像之前那样活跃。



那么明朝作为一个有实力统一中原的大王朝,并且这个王朝奉行的是不让公主和亲的政策,这在很多封建王朝中都没有实行这种政策的,如果不是实力强盛的话谁又敢制定这样的政策,就连公元7世纪唐朝的强盛时期也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那照这样推理明朝的国力应该是比较强盛的,那问题来了,这样一个强盛的国家居然被倭寇侵扰了数百年,那么倭寇的实力是有多么的强大呢?为什么军官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对于倭寇这个问题束手无策呢?在明朝中期的时候,曾经有一个人写过一本书,在这本书当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有一支72个日本人组成的一个倭寇团体,他们经常从浙江上岸来侵扰沿途的百姓,他们所经过的地区对堪称一场浩劫,能拿的东西基本都会被拿走,拿不走的就是放了一把火烧掉,这一群人沿着浙江一路抢到了南京那些。那些试图反抗的明朝百姓也被他们砍成了重伤,可这72个人竟然毫发无伤跑到南京城门下,准备攻占南京城,这样一看我们就可以得知倭寇在明朝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
当这72个倭寇想要攻占南京城的时候,南京城的驻守官员立马就开始戒严,并且还发动全城的老百姓,让他们来帮助军队进行工作。南京城有着十三道城门,之后会有这么多门是因为南京城的交经济原因,南京城经济发达为了符合客流量,所以南京城的出入口比较多。



这样一来就会是南京城的守卫力量分散,但是再怎么分散想要歼灭72个日本人,应该也是一件比较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惜事实却并非如此,南京城的驻守官员派出军队迎战之后,竟然让这72个日本人挑衅了他们一番,并且还赔上了900多位明朝士官的性命,而对方却丝毫也未损伤。
这就让很多的人震惊了,900多个人竟然打不过72个人,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驻扎在南京城的军官们,他们基本上不懂得军事而且也没有什么大的谋略,本身自己又十分的懦弱,不敢夜袭这72位日本人,导致他们开战的时间一般是在白天。



而这72帮倭寇在白天的时候就如出入无人之境一般,明朝的士兵根本就无法伤及他们,等到晚上明朝士兵不出现之后,这帮倭寇就开始活动了,有些进行烧杀抢掠,有些休养生息准备第2天的战斗,这样一来,明朝的士兵就不可能赢过这72个日本人了。



当这个消息传到城中的时候,城里的百姓都十分的气愤,南京城有着数万的守军,这数万的守军竟然无法将72个日本人制服,并且还让他们当成猴一样在耍着玩,这对于大明王朝来讲是一件耻辱的事情,虽然最这群倭寇被制服,但是却让明朝牺牲了四千士兵的性命。

3. 明朝的倭寇为何怎么大胆,72个人就敢攻打南京?

那个时候的明朝军队确实有点弱,倭寇确实战斗力比较高,所以那些倭寇才敢这么大胆去,一路从沿海杀到南京。
因为天下陈平已久,那个时候,朝廷实行军户制度,像军队、士兵什么的都是可以世代传承的,老子是当兵的,儿子也会是当兵的。而因为天下陈平已久,只有一些小部分动乱,所以这些士兵也很少去打仗,要供给自身,往往是靠种田。

所以那些士兵一般种地花的时间,比训练花的时间还要多。所谓三天不练就手生,而一个经常种地的士兵,你认为他是会种地呢?还是会作战?而倭寇就不一样了,他们生在动乱之中,不说他们的身手怎么样,仅仅心理素质就比普通士兵要高,至少杀人什么的都是司空见惯的,而这些士兵有可能很多,连杀人都没杀过。

所以相比起来,这些士兵的战斗力确实要低,当然也不是说明朝的军队全部都很弱,是有一些强军的,但是因为地图板块很大,又要时刻防备周围的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那些精锐部队还是数量不够用的。
虽然倭寇说起来是倭寇,但其实他们可以算得上是职业强盗,倭寇是专门靠打劫为生,以比起一般的军人来说,倭寇的战斗力可以说非常高,而且虽然他们是寇,但其实他们有成熟的情报系统。有着情报有着战斗力,所以他们有着非同一般的胆量。

即使如此,也不应该让几十个倭寇深入内地,并且一路杀到了南京,到底真相是怎样的,咱们也现在无法判断,虽说那个时候明朝军队的战斗力不高,但也不以至于如此,其中肯定还是有着其他原因的。

明朝的倭寇为何怎么大胆,72个人就敢攻打南京?

4. 72个人就敢打南京,明朝倭寇咋这么牛?是因为明军太无能吗?

自从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以来,江浙一带的倭寇就很严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了数百年的时间,直到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出现,明朝东南沿海的倭寇才逐渐平息下来。那么问题来了,明朝的倭寇战斗力到底有多猛呢?当时的明朝正规部队又为什么对这些倭寇束手无策呢?是因为当时明朝指挥官和士兵们太无能吗?

据明朝中晚期文人周晖的《金陵琐事》记载,在明朝中期,有72个日本浪人所组成的倭寇团体,从浙江严衢悄悄偷渡上岸,沿途烧杀抢掠,沿着徽州、宁国等路线一路抢到了南京城下,此时被他们砍死砍伤的平民百姓已经有将近3000余人。要知道,尽管当时的明朝皇帝已经将首都迁到了北京,但是尽管如此,南京城的战略位置也十分重要,这72个倭寇能够毫发无伤的跑到南京城下并且还打算攻城,可见当时的倭寇已经嚣张到了何种程度。

于是南京城很快就宣布戒严,并且全城老百姓帮助当地军队守城,由于南京有着13道城门,因此兵力也显得过于分散。但是按理来说,就算只有数千人的军队,要想歼灭这72个日本浪人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但是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南京守军派出军队迎战之后,这72个日本浪人竟然如入无人之境,前后杀死了900多位明军士兵之后才撤退,并且对方72个人一个人都没有阵亡。

实际上,这帮倭寇在撤离南京之后就躲到了附近村落的一户农家之中,他们狼吞虎咽地吃着抢来的美酒和美食,吃完之后就睡着了。如果这个时候,南京城之中的守军能够派出一批斥候侦查这帮倭寇位置的话,那么在黑夜之中派遣几百人的军队就能将他们击败。可惜的是,南京城之中的将领基本上都不懂军事,不仅懦弱无能,并且他们也没有谋略,只知道一味的莽上去和别人对拼,一旦被击败就如同丧家之犬一样紧闭城门不敢出来,因此才使得这帮倭寇大摇大摆地从南京城下逃走了。

对此讲述这件事情的周晖也很愤怒地评论道:“每个月南京数万守军所吃掉的粮食就有八万多石,他们却连72个小小的倭寇都对付不了,这简直是大明一朝的奇耻大辱!”那么大家觉得明朝军队这么多人却对72个倭寇束手无策,是倭寇太厉害还是明军太无能呢?

5. 72个人就敢打南京,明朝倭寇为何如此厉害

日本九州了出现许多无主武士或浪人,他们化身为海贼进入中国沿岸以掠夺烧杀为业,而明朝政府无法有效的剿灭其中重要原因是在於这些武士群有出色的战术和精良的武器。他们能及其嫺熟地使用双刀,攻击时采取名为蝴蝶阵的战法..



蝴蝶阵:根据戚继光《纪效新书》所述,入侵倭寇以三十人为一队,每队相距一.二裏,吹海螺为号,相互协同作战。双方开始接触时,队长把摺扇往上一挥,部下就以刀锋向上,当对方稍一迟疑错惑时,他们就骤然倒转刀锋迎头砍下,霎时一片刀光,上下四方尽白,不见其人,而对方已死伤累累,此外,他们还使用弓箭.标枪.鸟嘴铳(铁炮)明朝军队根本无法对付这样精锐的奇袭部队,戚继光称这些倭寇服从命令听指挥,内部团结,非常有战斗力,所用阵法谓蝴蝶阵,即战时随扇挥舞,队伍如蝶而飞行。



有鉴於日本浪人武士集团的精锐战法,戚继光研创了名为鸳鸯阵的战法来克制。针对蝴蝶小灵快猛,戚继光采取以小制小,灵快对灵快,勇者胜的方法而将每十二人编为一队:队长一明、伙夫一明、战士十名。前面四人为藤牌标枪兵,可以抵挡日本的武士刀和刺伤敌人先锋,另有两名“狼筅”兵,即持一丈三尺长左右的毛竹枪的兵,再後是两名“镗钯”兵,即长七、八尺的铁钯,顶端凹处放置火箭,点燃直冲敌阵。



显然这是一个攻守转换十分灵便的小分队,各小分队又互相形成鸳鸯倚靠之势,以长克短,,进则齐进,形成交换有序,不断可以进攻的阵势。加上戚家军铁的纪律,遂破了倭寇战无不胜的蝴蝶阵。

72个人就敢打南京,明朝倭寇为何如此厉害

6. 72个人就敢打南京,明朝倭寇为何如此厉害?

之所以七十二个倭寇能够攻占明朝一直攻占到南京,我认为并不是那72个倭寇,泰国的凶猛,而是明朝的军队实在是太无能了。

这72个倭寇偷偷地从江浙一带,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一直杀到了南京城。当时他们72个人杀的总人数多达3000人。在他们杀这3000个人期间,他们没有受伤,也没有死亡。什么样的高手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呢?我认为他们的水平肯定是有的,但主要还是因为明朝的军队太过的垃圾了。

我们都知道抗击倭寇的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对他们的戚家军要求是十分严格的,而且其实戚家军也并没有多少的人,但是就是这一支人数不少,但是纪律十分严明的军队,却能够把倭寇打得落花流水。而反观这72个倭寇,一直杀到了南京城,而且在南京的时候和我们中国交战,明朝派出的士兵也伤亡了900多人,而且没有能够杀掉一个倭寇,还让倭寇在他们的众目睽睽之下逃走了。

我认为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南京的那些士兵一点作战经验都没有,而且当时的守城大将也没有一点作战和谋略布局的意识,只知道一味的上去和那72个人拼命,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也不知道找一些人去打探一下他们72个人的底细以及居住的地方,好给他们来个偷袭或者围剿什么的。所以说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的作战意识而这七十二个人又是训练有素的日本倭寇,所以最终导致了如此耻辱的事情发生。

7. 为何1555年,几十个倭寇在明朝的江南能杀伤4000人?

首先,明朝末期政府腐败,导致给军队的军响是不多的。导致军队的武器装备不合格,难以抵御强大的敌人。然后就是士兵贪玩好耍,没有真功夫,上不了战场。最后,将软兵熊,上战场,贪生怕死。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中国封建王朝的定律。强如明朝也难以摆脱这个规则。明朝虽然击败了拥有蒙古铁骑,杀的欧洲人抱头鼠窜的元朝,但还是被纸醉金迷的生活渐渐腐蚀了政府,软化了身心。变得碌碌无为,整天都只知道贪图享乐。由于统治阶级的腐朽,本是应该分配给军队的军饷,在明朝,统治者用来花天酒地,虚度余生。这就导致了明朝军事科技停止不前。大国竞争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明朝在原地踏步,其他国家却在蓬勃向上的发展。落后了,必然就只有挨打。由于没有足够的军饷,当兵的在训练的时候也没有足够的干劲,一个个的在训练的时候浑水摸鱼,滥竽充数。都长官来检阅军队实力的时候,就装腔作势,狐假虎威一下。将强身健体的武术练得花枝招展。这些士兵的三脚猫功夫一旦上了战场,只会被那些精锐部队乱杀。同时,明朝有一句古话叫做好死不如赖活着。再加上平时的训练不到位。明朝的将士们根本就没有军人最基本的血气。还没有奔赴战场,开始打仗。就已经开始计划逃跑路线。看看应该怎么逃,逃的快而不被发现。其说,他们是保家卫国的军队。还不如说是一群取悦观众,装腔作势的跳梁小丑。真本事没有,刀枪棍棒倒是耍的飞快,观赏性极佳。这样一群土鸡瓦狗,一旦碰到真正的精锐部队。士气就已经掉了很大一截了。而士气是古代行军打仗是最最重要的。

为何1555年,几十个倭寇在明朝的江南能杀伤4000人?

8. 70人倭寇何以能杀死4000明朝军民?

1555年,中国明代嘉靖年间,一股70人左右的倭寇在中国的杭州湾登陆,创造了被日本史学家称之为“军事奇迹”的征程。这股70余人的倭寇在富庶的华东地区如入无人之境,一路烧杀淫掠,扫过杭州北新关后窜入安徽省,随即又折返江苏大肆扫荡烧杀一番后居然围绕着当时的明朝陪都南京城绕了一圈扬长而去,而那会的南京城足足驻扎了12万的明军。虽然这股倭寇最终在这股倭寇最终在江苏武进被尽数歼灭,但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整整杀死了4000多中国军民。

为什么驻扎在南京城的12万庞大军队在警报早已频频传来的情况下仍然对这一小股倭寇束手无策?围歼这些倭寇时又为何付出这样匪夷所思的惨重伤亡?在此,小编为大家一一道来。
首先,这些倭寇都是日本流亡的浪人,也叫野武士,都曾经是效忠日本某个大名的武士。这些日本武士和我们熟悉的士兵是不同,他们属于世袭的封建统治阶级,不少武士都有封地,侍从,在不济的也有俸禄,很像西方的骑士。自从秦始皇统一中国那时起,朝堂大臣文武分开,而在日本仍是文武兼修,武职和文职都由武士担任。所以,武士不但武艺高强,而且有较高文化水平。反观当时的明朝,军队采用的是卫所制,兵士有军籍,世袭为军,平时屯田或驻防,战时为兵,闲时为农。由于明朝战事都发生在长城以北,华东、华中、华南的军队久不识兵事,说是职业农民也不为过。农民遇上自幼习武的武士,当然是以羊搏虎,这一情况在二战抗日战争时又重现,拉壮丁来的中国士兵在与训练有素的凶残日军肉搏时伤亡是6比1。

其次,双方武器质量差别太大。日本极度缺乏钢铁,所以在日本只有武士才有佩刀特权,而这些武士刀采用的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灌钢法打造,人力将烧红的铁块捶打变薄后折叠再烧红再打。好的武士刀发发复复捶打折叠上千次,成钢时称为“千层钢”。而明军由于军队数量庞大,军刀是不可能像日本武士那样千锤百炼的,都是粗枝大叶打出来的。在抗倭前期,倭寇常常是先砍断明军士兵的兵器再杀死,明军的伤亡也因此非常之大。后来抗倭名将戚继光按日本武士刀的模样仿制出“戚家刀”,刀身加长,刀背加厚,而且只在刀尖七寸处开锋,这为的就是防止士兵的刀被倭寇砍断。

再次,当时日本正值战国时期,这些浪人都是久经沙场杀人如麻的老手,而明军承平日久,猪都未必杀过,甫一接触这些凶悍倭寇自然不是对手。双方一交战便成了屠杀,士兵没了士气人再多都会畏畏缩缩。

正是由于的卫所军队已经无力阻挡倭寇,明朝朝廷特允许地方武备置办团练,而戚家军属于“兵”制,兴化守军则属“军”制。另一种军制体制“营兵制”从此与“卫所制”并存。戚继光便是在那时招兵买马成立的戚家军,并以“鸳鸯阵”采用以多打少的战术与倭寇交战,最终消除了倭患。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