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2024-05-15

1. 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08年第一季度,我国食品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838.81亿元,同比增长25.5%;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35084家,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2842.7亿元,同比增长16.5%。预计今年全国食品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不低于10%。中国产业洞察网《食品工业调查报告》指出2013年初食品工业生产低位开局,行业运行面临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食品工业利润、食品进出口额增幅收窄,食品价格波动较大,食品安全任重道远。

食品工业的发展趋势

2. 食品发展现状及趋势

自从现代展览会在中国取得了长足发展,首先吸引广大商家眼球的就是各类型的食品展,从广交会到糖酒会,从洋展会进中国到中国自己的会展机构创办的各类食品展,从最初的几个到现在的全国各地每年几百个食品类展会,食品会展在中国的发展已经走向产业化发展趋势。



    展会的发展需要人脉,这里说的人脉不是一个展会能够接触到多少展商,更不是展会发展时间能有多长,更重要的人脉,不是有多少展商认识你,而是有多少展商认可你。目前在中国,能够看得到的食品展会一般都显示5届以上甚至10届以上,其实在这众多的展会中间有一小部分确实是一届一届的做下来的,但是大部分展会都是一种欺骗行为,就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办会的经历,就直接宣称已经举办很多届,这种现象其实是非常普遍的,没有任何积淀的展会让然不具备资源优势,没有积累人脉,所以也无法保证展会的实际效益,这样的展会几乎可以涵盖所有食品展会的80%以上(笔者是经过多年来实际调查的),所以就会有参展没效益,上当受骗的事情发生。



    展会的操作其实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商务运作模式。既然技术含量较高,就必然不是单一的作业模式,一则需要营销服务人员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再则需要把控时间、地点及各种技巧和方法,包括文案策划、艺术策划、信息布控、互联网布控等多种方式。事实上包括德国、英国等会展大国就是这样工作的。但是我们现在见到的食品展,定位就是电话营销,在操作时更是电话营销单一的模式,虽然业务人员有时候也会做一些网络推广和电子邮件发布工作,但是所推广发布的内容一般为千篇一律的唯一邀请函文,即便有一些所谓的新闻信息,也是东拼西凑而来,究其原因,其实是不具备文字写作的能力,所以并不能准确报道展会信息。因而就会出现狂妄吹嘘,夸大其词甚至连蒙带骗的现象,或许广大展商已经对这种现象恨之入骨。



    食品展会的发展方向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北京INIE中国食品展大会总策划与项目执行总监刘涛先生如是说:展会的效益决定展会的成败,展会的艺术性操作可以为广大展商提供强有力的效益保障,展会的文化氛围必将带动产业文化的发展,展会的综合素质其实就是在展现会展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或许行业朋友们多年的参展过程中已经受伤太深,但是INIE这样的食品展,不仅可以抚慰您的创伤,而且可以让您和您的事业如日中天。没有受伤的INIE,必将引领中国食品展会走向健康发展的新跑道。

3. 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亲亲您好,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趋势二: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趋势三:行业进一步规范化发展,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摘要】
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提问】
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提问】
亲亲您好,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一: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趋势二: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趋势三:行业进一步规范化发展,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不断增强【回答】
亲亲您好,趋势四,娱乐化:时尚化与娱乐化是一对双胞兄弟。由于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食品成为时尚化、情趣化和娱乐化的载体,在物质消费的同时,也享受着娱乐带来的心灵满足。以年轻人和少年儿童为消费群体的食品,是娱乐化的舞台,食品不仅好吃而且要好玩,所以这种娱乐化营销已形成明显趋势。【回答】
亲亲您好,趋势五:细分化:食品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竞争激烈,食品市场也由大众消费时代进入分众消费时代,消费越来越多样化、个性化,这就要求企业在营销上更要有针对性,根据市场细分提供专一化的产品,打造某一类或某一人群市场专家和老大,抢先占据消费者心中有限的心智资源,从而做强做大。【回答】

食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

4. 食品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19年度冷冻冷藏食品行业执行食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改革创新辟新径,迎难而上求发展,实现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冷冻冷藏食品门类增加,品种丰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向定制化、高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有力满足市场消费升级趋势,对安全、营养、方便、快捷的需求。
主要冷冻冷藏食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国鲜冷藏肉产量2817.5万吨,同比增长0.9%;冷冻水产品739.2万吨,同比增长3.7%;速冻米面食品302万吨,同比下降0.2%;冷冻饮品246.3万吨,同比增长0.6%。



果蔬产品是与“三农”联系紧密,与居民日常消费息息相关。伴随现代消费升级、生活节奏加快,鲜切蔬菜及速冻果蔬产品受到团餐及连锁餐饮等业务渠道追捧,同时大量进入百姓日常生活消费。净菜销售比例显著提升,净菜产业发展十分迅猛。



肉制品行业实现全面恢复性增长
2019年度,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复生猪生产,同时促进禽肉、牛羊肉生产,多渠道增加肉类产品市场供应,全国肉类行业生产实现全面恢复性增长。受2018年猪疫情影响,生猪存栏、出栏数同比分别下降27.5%和21.6%,国内猪肉市场供应出现缺口。
牛羊肉、禽肉、鸡蛋和牛奶生产全面增长,增幅高出近5年来的平均水平。牛羊肉、禽肉、禽蛋、牛奶市场供应充足,有力填补猪肉供应缺口,达到丰富老百姓的“菜篮子”,改善膳食结构目的。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规模以上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企业3503家,共计完成营业收入10169.3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牲畜屠宰、禽类屠宰、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完成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8%、25.8%、12.4%。
生产冷鲜、冷藏肉2817.5万吨,同比增长0.9%。2019年全行业实现利润506.7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牲畜屠宰、禽类屠宰、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1.5%、142.0%、19.7%。



我国是猪肉生产和消费大国,猪肉产品需求坚挺。自2018年8月我国确诊发生第一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2019年度全国共报告发生了63起非洲猪瘟疫情,共扑杀生猪39万头,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年肉类产量7758.78万吨,同比下降10%。



其中,猪肉产量4255万吨,同比下降21.3%;年末生猪存栏31041万头,同比下降27.5%;生猪出栏54419万头,同比下降21.6%,国内猪肉市场供应出现缺口。在国家一系列宏观产业政策引导下,由于养殖场户前期补栏的后备母猪陆续产仔,新生仔猪数量增加,基础产能得到逐步恢复。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2月全国生猪出栏、能繁母猪存栏环比分别增长2.7%和3.4%,已实现连续4个月增长。全国生猪基础产能势头好转,猪肉供需矛盾将有所缓解。



冷冻水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
在国家“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养护和加工全面发展中国特色渔业”产业政策引导下,2019年全国水产品加工业稳定发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全国水产品产量6450万吨,其中养殖水产品产量5050万吨,同比增长1.0%,捕捞水产品产量1400万吨,同比下降5.0%。水产品存量充足,满足市场供应。有效改善食物结构,提高人民营养水平。



2019年规模以上冷冻水产品加工企业1257家,同比下降151家。累计完成营业收入2487.7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利润总额103.7亿元,同比增长0.1%。生产冷冻水产品739.2万吨,同比增长3.7%。



速冻米面制造业再上新台阶
近年来,我国速冻米面食品市场发展成熟,运行比较稳定。速冻饺子、包子、汤元、粽子大宗产品拥有稳定市场份额,成为百姓日常居家生活必需品。新近开发出蒸饺、手抓饼、馅饼等因操作方便,味道鲜美受到市场欢迎。
近年来米饭炒菜、急面、饭团等快餐类方便食品受到市场推崇,进入食堂、酒店、团餐场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我国速冻米食品产量为302.04万吨,同比下降0.2%。



我国速冻食米面行业已处在较成熟稳定时期,行业规模约700亿元,龙头品牌具有明显优势,市场集中度较高。2018年三全、思念、湾仔码头三大龙头企业已经占到64%的市场占有率水平。



——以上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速冻食品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5. 未来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2016年中国食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图】
2016-05-25 13:39:54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食品产业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与趋势,这对于中国食品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应对这些变化,将挑战转化为机会,实现更大的发展,是中国食品产业面对的重大课题。

    随着中国经济由外需向内需驱动的转换,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将得到提升。总体来看,未来的食品、农业需求增长,与经济总体增长相类似,即由过去的数量驱动 ,逐渐转化为价值驱动 ,由吃得多 向吃得好 转换。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食品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资料,2014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含烟草)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8,933.0亿元,同比增长8.0%;实现利润总额7,581.4亿元,同比增长1.2%;税金总额9241.5亿元,同比增长7.2%。

2008-2014年我国食品行业销售收入情况


    一、食品产业需求增长预期放缓,未来发展更加依赖价值驱动

    随着中国经济由外需向内需驱动的转换,经济增长质量和可持续性也将得到提升。总体来看,未来的食品、农产品需求增长,与经济总体增长相类似,即由过去的数量驱动逐渐转化为价值驱动,由吃得多向吃得好转换。

    从整个食品行业来看,未来一段时间,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食品行业发展增速和盈利水平将出现回落。以中国A股市场食品饮料行业73家上市公司为例,分析3年多来食品企业经营数据的变化,发现食品行业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增长都呈现出回落态势。2014年A股73家上市企业营收3731亿元,同比增1%,净利润为487亿元,同比降8%。相比较于前几年,行业发展速度出现比较明显的放缓。

2014年我国食品工业发展简况(家,亿元)


    从细分领域来看,新常态对食品和农产品带来一些结构性的变化:

    1、谷物和油籽消费稻谷和小麦整体持平,玉米和大豆继续增长,但增速放缓。

2010-2014年谷物产量情况(单位:亿吨)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消费量对比


2011-2015粮食品种消费结构占比



    2、肉类消费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已经达到较高水平,其增长已基本饱和;未来的消费增长将主要来自牛肉和禽肉,其中禽类的消费量可能由于相对较低的价格水平得到较大增长。

    我国是牛羊生产消费大国,羊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牛肉产量仅次于巴西和美国,居第三位。近年来,我国牛羊生产持续稳定增长。2013年,全国牛出栏4828.2万头、羊出栏2.8亿只,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6.8%、34.7%,年均增长1.8%和2.3%;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673.2万吨和408.1万吨,分别增长31.2%和54.5%,年均增长2.1%和3.4%。近些年,牛羊肉在肉类消费结构中一直保持在13%左右,2013年牛肉、羊肉分别占肉类总产量的7.9%和4.8%。

    2014年我国肉类产量总量为8,387.24万吨,较2013年的7,958.1万吨增加了429.14万吨,同比增长了5.39%。

2014年最新各省肉类产量变化情况


2014年最新各省肉类产量占比



    3、乳制品消费量乳制品消费量将持续提升,但整体消费量增长趋缓。

2006-2015年中国乳制品产量及增长率统计表


中国全部折成液态奶人均消费量(千克/ 年 )


    4、其他处于食品产业链下游的行业由于需求的收入弹性更大,细分市场的结构性变化更加多样化。

    二、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品类渠道区域分化

    随着国内供需状况发生根本改变以及国内食品消费不断升级,在经济新常态下,食品在消费品类、消费渠道和消费区域等方面将呈现分化的趋势。

    1、食品消费品类出现分化随着食品消费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一般性、温饱性的支出比例在逐渐减少,而体现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消费支出比例则在逐年增加。近两年,从价格看,与健康相关或提高消费者生活质量的高端产品,每年平均的价格增幅超过2.5%的通胀率。而大众消费产品,如碳酸饮料等,价格增幅明显低于通胀率,部分出现负增长。从消费行为来看,在相同品类中,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选择购买高端单品,即售价高出同品类平均价格20%的单品。

    2、食品消费渠道出现分化近30年间,在食品零售环节,新型渠道的持续扩张形成对传统渠道份额的不断蚕食。目前,传统杂货店和大卖场的销售增长普遍放缓;相比之下,超市、小型超市和便利店的情况较好,涨幅高达9%。而电子商务的崛起,更是对商超构成巨大压力。

    3、食品消费区域出现分化中国一线城市依然是快速消费品的重要阵地,但已经不是增长最快的地方。快速消费品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增长速度显著放缓。2014年,一、二线城市的零售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仅为2%,而中小城市(三、四、五线城市)则高达7.7%。快速消费品企业包括食品饮料企业,正在重新布局市场营销和销售资源,向中小城市发展。

    三、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逆转,对食企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人民币升值预期的逆转,在农产品进口需求、原材料成本、境内外融资以及海外兼并重组计划等诸多方面,将对中国食品产业和农业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食品企业,尤其是那些主要原材料来自海外的生产商,必须承受新一轮的成本波动。然而,由于下游行业的激烈竞争,导致这些成本的增长很难被体现到终端产品的价格中。

    1、谷物和油籽人民币贬值对谷物和油籽的需求影响有限。由于自给率较高,以及政府的贸易配额保护政策,中国谷物进口量不大。相对而言,中国的油籽对于进口依赖严重。虽然对进口总量影响有限,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可能会改变进口来源地组成。

2011-2015年中国三大谷物产量与进口占比


    2、乳制品近年来,乳制品行业的增速减缓,主要是由于2013/14年的高价格、市场逐渐成熟以及政府反腐的溢出效应造成的。小幅的人民币贬值并没有对奶制品进口的需求产生过多的影响。

    3、动物蛋白总体而言,货币贬值对中国肉类进口量影响有限。尤其对于猪肉和禽肉,进口占肉类消费总量的份额很小。自从2012年起,由于中国本土牛肉市场长期短缺,一直增加对于进口牛肉的依赖,全球牛肉价格处于上升通道,货币贬值将会给牛肉进口带来更大的价格压力,从而影响进口牛肉量的增长速度。

2007-2014年中国牛肉消费市场规模情况


牛肉消费增长空间预测


    4、饮料近年来,关税降低导致进口葡萄酒的竞争力加强,并且拥有了一批忠实的客户。人民币贬值使部分葡萄酒进口商考虑提高价格以获取更多的利润,这会给国内的葡萄酒品牌带来机会。而白酒行业的高利润外加人民币贬值的大环境,使该行业备受外国投资者的青。

2010-2014年中国软饮料产量


软饮料行业增速走势(%)


中国人均软饮料消费量


    2015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达555,263,533升,同比增长了44.58%;进口额为2,038,936,011美元,同比增长34.30%,葡萄酒市场复苏后加速增长。

2015年我国酒类进口统计数据


    5、包装食品人民币贬值对进口包装食品的影响不大。

    四、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食品企业须加快走出去

    中国人口占世界近20%,而耕地和淡水资源分别只占约10%和6%。鉴于资源的有限性,我国政府历来强调“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具体来说,对主要口粮,即小麦和水稻,将坚持并完善最低保护价收购政策,以保护农户利益和种粮积极性。对于其他农产品,如玉米、大豆、油菜子等,政府将在不同程度上减少干预,更加注重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两种资源,在确保国内生产的基础上,适度进口,从而有效保障国家食品粮食安全。

    “十一五”期间,农产品、食品进出口贸易由小额顺差转为逆差,“十二五”期间食品进出口贸易逆差进一步扩大,未来一段时期,农产品、食品贸易逆差还将扩大。

    中国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是和世界资源互补的,我国政府鼓励一批有实力有全球战略的企业走出去,在这样的背景下,有一部分企业已经通过直接投资和供应链合作等方式参与到全球的供应链。政府出台的“一带一路”新政策支持农业走出去,和一些资源丰富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从而使中国和全球供应保持稳定。

    五、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不断提升,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将加速

    智能小家电食品安全非油炸方便面儿童安全手表珠宝首饰休闲服装小家电调味发酵品食品饮料软饮料乳品纺织在过去几年,由于食品供应链各环节的利益分配失衡,再加上监管不力,造成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事件,对行业发展和消费者的信心造成了负面影响。

    在政府监管层面,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管理的工作力度。2015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国家也明确提出要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预计,2015年以后至2020年左右,将是我国肉菜类食品溯源建设的加速推广期。一方面,试点城市的建设验收要加快;另一方面,各级政府推进构建全覆盖的流通溯源体系速度也有望加快。预计,食品流通溯源建设主要有四大方向:一是扩大覆盖地区范围;二是拓宽追溯品类;三是沿着种植养殖及食品加工、餐饮上下游双向渗透;四是探索模式创新。

    随着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食品企业也会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加快建立适应自身特点的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未来食品行业发展趋势

6. 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2020食品产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一带一路”是中国与丝路沿途国家分享优质产能,共商项目投资、共建基础设施、共享合作成果,内容包括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政策沟通、人心相通等“五通”。

2019年全球食品产业市场规模超过93.7万亿元,同比增长大约6.2%,增速较快。其中中国大约为14.6万亿元,美国大约为22.1万亿元,欧洲大约为23.5万亿元。

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带动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

得益于自动化生产的逐渐普及,中国食品的质量控制进一步得到改善。另外,内陆人口成本依然较低,性价比优势依然明显。同时,我国饮食文化深厚,带有独特风味的美食众多,这些产品进行规模化生产后在全球将有较大的市场竞争力。所以,我国食品出口潜力巨大。

7. 食品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1、市场规模:通过对过去连续五年中国市场食品工业行业消费规模及同比增速的分析,判断食品工业行业的市场潜力与成长性,并对未来五年的消费规模增长趋势做出预测。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柱状折线图)”。

2、产品结构:从多个角度,对食品工业行业的产品进行分类,给出不同种类、不同档次、不同区域、不同应用领域的食品工业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并深入调研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容量、需求特征、主要竞争厂商等,有助于客户在整体上把握食品工业行业的产品结构及各类细分产品的市场需求。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

3、市场分布:从用户的地域分布和消费能力等因素,来分析食品工业行业的市场分布情况,并对消费规模较大的重点区域市场进行深入调研,具体包括该地区的消费规模及占比、需求特征、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

4、用户研究:通过对食品工业产品的用户群体进行划分,给出不同用户群体对食品工业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占比,同时深入调研各类用户群体购买食品工业产品的购买力、价格敏感度、品牌偏好、采购渠道、采购频率等,分析各类用户群体对食品工业产品的关注因素以及未满足的需求,并对未来几年各类用户群体对食品工业产品的消费规模及增长趋势做出预测,从而有助于食品工业厂商把握各类用户群体对食品工业产品的需求现状和需求趋势。该部分内容呈现形式为“文字叙述+数据图表(表格、饼状图)”。

食品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

8. 功能食品行业的发展趋势

功能食品是指具有营养功能、感觉功能和调节生理活动功能的食品。它的范围包括:增强人体体质(增强免疫能力,激活淋巴系统等)的食品;防止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便秘和肿瘤等)的食品;恢复健康(控制胆固醇、防止血小板凝集、调节造血功能等)的食品;调节身体节律(神经中枢、神经末稍、摄取与吸收功能等)的食品和延缓衰老的食品,具有上述特点的食品,都属于功能食品。
功能食品包含保健食品
功能食品主要是欧美、日本对能够改善身体健康状况或减少患病的食品的一种称谓,国内更多的是对保健食品的定义,它们的本质相同,均属于食品,但适用人群范围和摄取量有微小的差异。功能食品是普通人可以日常适量摄取的食品,而保健食品更倾向于特殊人群定量摄取的食品,前者包含后者。

我国功能食品渗透率和海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
由于我国膳食补充剂发展历史尚短,居民使用膳食补充剂的意识和习惯尚未完全建立。从人均消费金额来看,我国功能食品人均消费金额偏低,为发达国家或地区的1/8-1/6。2018年,我国功能食品人均消费金额117元,而中国香港、日本、美国人均消费分别达767元、662元、924元。

美国功能食品渗透率超过50%,其中,60%的功能食品消费者属于粘性用户;日本渗透率达40%左右。而中国渗透率仅为20%左右,其中粘性用户仅占10%。我国功能食品渗透率水平和美国70年代接近,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消费者营养意识的培育与提升,未来功能食品渗透率有着较大的进步空间。

据统计,2009-2018年我国保健品行业产量总体呈逐年增长态势。2018年我国保健品行业产量为58.75万吨,同比增长9%。随着我国保健意识越来越高,初步估计2019年我国保健品行业产量近61.69万吨。

功能食品需求洞察 年龄需求多元化
根据CBNData研究数据,补充蛋白质属国民膳食行为,95后年轻人尤其偏爱;29-50岁中青年人群的保健品消费结构中,补铁、调节内分泌等是他们的主要补给需求;51-70岁的中老年人群不仅购买力度最大,购买频次也是佼佼者。

除此之外,根据CBNData研究数据,23-50岁的消费者除了持续补充蛋白质补之余,对调节内分泌、美白淡斑、补充铁元素的相关产品消费开始加入保健品购买清单。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功能食品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