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基金会概况

2024-05-13

1. 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基金会概况

1966年,台湾正努力摆脱农业生产的型态,为吸引外资,在高雄成立第一个加工出口区;曾经在台湾投注大量关怀的国际慈善组织,完成阶段性任务后,陆续将资源转向世界其他更需要的地方。当时台湾一千两百万人口中,仍有一百三十万处于政府的贫穷线下,等待援助。在最进步富裕的社会,也有暗角苦难的众生,何况在那匮乏年代里的偏僻贫穷「后山」━━花莲。时值二十九岁的证严上人,秉承佛陀「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精神,结合四位同修弟子及三十位信众,成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从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每日节省五毛钱买菜金,以慈悲喜舍之心,起救苦救难之行,开启了救贫、救苦、救急、救难的慈善工作。上人亲自带领弟子深入社会暗角、关怀贫病,走过无数的风霜雨露━━「在慈善工作上救济的方式有长期济助与急难救助;善款的运用则秉持『诚正信实』;且要一元当作两元用的去『亲手遍布施』。」「慈善是慈济志业的根基;而慈善工作要达到『直接、重点、务实』,就必须借助访视。进行访视可说是福慧双修━━走入案家,看到人间疾苦进而伸援,就是造福;看尽人生形貌而有所悟,即是增加智慧。」━━直至今日慈济人仍然亲耳、亲眼、亲手、亲脚的关怀贫病苦难,一日也不曾停歇,为普天下苦难众生作怙恃。从最初一年救济十三位贫困个案,到70年代台风赈灾进行数千人份的发放,在一次又一次的赈灾、济贫活动当中,归纳出了「勘灾、造册、发放」的准则,也确立了对受助者长期关怀、定期访视的作法,也成为慈济日后对应灾变的根本程序,于急难时从容运作。慈济的每一项救助活动,从访查、发放到追踪,都是由委员们亲自进行。在受济者最迫切需要的当下,施予援手,给予物质上的救助及心灵上的温慰;在政府及其他团体济助之后,寻找真正需要救助的漏网之鱼;该救助的绝不吝惜,不该花的,则一毛钱也不浪费,使善款能涓滴不漏地到达受济者手中。在济贫的同时,也会善用智慧,鼓励贫户尽快摆脱贫穷的阴影,自力更生;并且在情况改善后,有能力帮助他人时,也捐款救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以真正达到济贫、互助的目的。慈济的慈善志业由花莲一地逐步扩展到台湾各地,进而泽被海外。自1991年援助孟加拉水患,揭开国际赈灾的序幕,对于受灾国家,除了提供粮食、衣被、种、药品的紧急援助外,还援建房屋、协助开发水源、提供义诊;关怀项目尽管有别,「尊重生命」的理念却是始终如一。随着经验累积,建立的「长期济助」、「急难济助」、「房屋修缮」、「冬令发放」、「大型赈灾」等五大基本模式,至今依旧是最主要的慈善工作型态。※慈善工作的型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多元化而更形丰富。许多富有者在从事济贫工作的同时,心底潜藏的悲悯之爱、助人之忱也跟着被启发出来,使他们的爱心得到落实的力量;参与慈济的人数与日俱增,所从事的慈善工作也已由早期的物质救助,提升必须辅以深入的精神疏导和关怀。除了长期关心照顾户,带给他们物质和精神的肤慰外;一些隐藏于社会一角的仁爱之家、狱政机关、身心障碍收容机构也受到慈济人的关怀眷顾。定期的探访,以活泼生动的手语教唱、亲切温柔的按摩喂食、感人热泪的现身说法或带动资源回收,温暖了他们凄苦的心田,化落寞的暗角为一方清净的福田。尽管时代脉动与社会情势不断转变,慈济志业也走向更多元的风貌,然而慈善基本精神,从教富济贫到济贫教富的内涵不曾改变。慈济重视的不只是救济、援助的成效,更在乎启发人性善的良能,让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尽一己之力的人,且能在付出中「自我成长」--教富济贫,是富者因施而乐,学习付出爱心济助贫困,找到生命的意义;济贫教富,启发贫困者富有爱的的心怀,走出生命的幽谷。「在最黑暗的角落,点一盏灯;在最凄寒的路上,生一堆火。」慈济的慈善事业,在上人以宗教家的实践精神带领下,以佛教精神中「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清净大爱为基础,将「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使佛教的教义,具体落实到人间、社会、生活中,将古代佛教教义中「慈悲喜舍」的精神,透过力行实践的过程,济世利他,重新发扬光大。2003年,以「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之名,正式成为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联系单位(The Committee on NGO of the Department of Public Information)的一员。同年,台湾有一群企业家志工为能让慈济急难救援,更掌握时效、及时配合供应灾区志工的援助工作及物资需求,他们以慈济大爱的精神和环保理念,成立「慈济国际人道援助会」(Tzu Chi International Humanitarian Aid Association, TIHAA),是一个有系统的后勤行政与研发团队,以提升赈灾工作效能。

台湾佛教慈济基金会的基金会概况

2. 慈济基金会

慈济基金会是个神奇的台湾慈善组织。认识这个组织源于一次看一个台湾教授写的书,书名已经不记得了,但知道了慈济,而且那时正好是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大热的时期,所以对这个总部正好在家附近的慈善组织有了很大的兴趣。
  
 在一个周末去总部参观了一下,面积很大,有三层,每层的面积有二百平米吧,是一个企业家也是慈济会员捐出来的地方,二楼是搞各种活动的,平时不太用,三楼和四楼有厨房加活动室。离这里不远的一楼还有一个书店。慈济会有环保活动,迎新年活动,去养老院看望孤老活动,我各种活动都参加过,慈济的素食味道也特别好,书店会有读书活动,插花,礼仪学习或者养生分享,还会有教师的联谊活动,慈济的活动涉及面非常广,在台湾有慈济医院,慈济大学,在医疗和教育方面都投入大量资金。去到慈济的会所,我的感觉就是回家了,特别温馨,会员都像家人一样。
  
 这个慈善组织的创始人是证严上人,她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创立的。因为家境贫寒,周围也都是需要帮助的人,所以她没有成家,把所有的精力用来帮助别人。那时大家都穷,所以她的起源是发动周围的妇女每天节约五毛钱去帮助别人,称为竹筒岁月,日行一善,她们不喜欢别人一次性的捐一大笔钱,她们希望会员每天都行善,拿出很少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她的慈善事业就是这样从一群大部分是文盲的家庭妇女开始的。慈济基金会发展到现在已经在全球都有会所,每当发生天灾人祸的时候就会有慈济会员的出现,出钱出力去帮助受灾人员。
  
 我特别感动的事,慈济基金会帮助别人是以授之以渔的方式。我有个学生,在人生非常艰难的时候,我把他的情况上报给了慈济基金会。自从慈济接管以后,她们每个月会派人去看望他,帮他找工作,这个事情一直持续好几年。她们不会一次性给困难的人很多钱就不管了,而是做到了从心里上的陪伴和物质上的帮助,所以很多受到慈济基金会帮助的人最后都会成为慈济的会员,自己不困难后去帮助别人。
  
 每年冬天,慈济基金会都会对苏北的贫穷的女孩有春蕾行动,去提供过冬的物资帮助她们。在慈济会员去发放物资的时候她们都会鞠躬90度,感谢她们接受帮助。慈济志工的理念是帮助别人的过程,自己收获也很大,所以要感恩被帮助的人。所以慈济每次活动都会放《感恩的心》,在慈济感恩教育的连锁做得非常好。
  
 有些人生活非常富足了依然不幸福,可以常去慈济参加活动,你会收获幸福;有些人总是抱怨生活的人公,可以去参加慈济活动,你的心胸会开阔,会快乐起来;有些人总会对自己不满意,可以去参加慈济活动,你会发现心灵的美好更加重要;只要对生活不满意的,都可以去参加慈济活动,你会改变态度,当然如果你对生活很满意的,也可以去慈济,你可以帮到更多的人。慈济基金会是个让人平和感觉富足的地方。

3. 慈济基金会的介绍

慈济基金会,全称财团法人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是台湾的佛教慈善团体,其前身为证严法师在1966年4月14日于台湾花莲创立之“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简称“慈济功德会”。“慈济”二字之意义为“慈悲为怀,济世救人”。1980年1月16日,台湾省政府核准“财团法人台湾省私立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立案,“慈济功德会”改称为“慈济基金会”。

慈济基金会的介绍

4. 慈济基金会的简介

1991年,慈济美国分会发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劝募活动,将所募款项透过红十字会援助孟加拉飓风灾民,从此开启海外救援工作。1994年,慈济基金会成为一个覆盖全台湾的财团法人。2008年2月27日,中国国台办正式批准在中国大陆成立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并成为首个由非大陆人担任法定代表人的民间基金会。2010年7月19日,联合国上午十一点钟召开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大会,会中正式通过“佛教慈济基金会”(Buddhist Tzu Chi Foundation)成为“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非政府组织的特殊咨询委员”(NGO in Special Consultative Status with ECOSOC)。慈济致力于社会服务、医疗、教育,被誉为“台湾的良心”。  将近二十年的时间,慈济踏上了大陆的土地,从1991年开始累积至今日于2010年8月20日下午举行『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在大陆江苏省苏州书院成立的正式挂牌典礼。2010年八月二十日的志工早会上,证严上人由衷地感恩。「结缘也二十年了,这一念心充满了感恩啊!虽然我无法亲自到当地,可是在遥远的此方,我也以最虔诚的心来祝福,来感恩。」「佛教克难慈济功德会」1966年由证严上人创办于台湾省花莲县;慈济为兴办医院向省府申请「财团法人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在1980年1月16日获立案通过;然而,因为照顾的对象遍及全台,为此又向内政部申请全台性的财团法人登记,于1994年终于完成全台性的财团法人登记。「财团法人台湾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是立足台湾、宏观天下的慈善团体,四十年来在台湾致力于社会服务、医疗建设、教育建设、社会文化等志业。 慈济的主要志业:“四大志业、八大法印”,即慈善、医疗(如慈济医院)、教育(如慈济大学、慈济技术学院、慈济小学、慈济中学)、人文(慈济人文志业中心、大爱电视、经典杂志、檀施会、慈济月刊、外语期刊)、国际赈灾(如援助川缅)、骨髓捐赠(慈济骨髓数据库)、社区志愿者(慈济各分支会所)、环保(如慈济环保站)四项, 统称为「四大志业」;另投入骨髓捐赠、环境保护、居住小区志工、国际赈灾,此八项同时推动,称之为「一步八脚印」。慈济推展其志业时,普遍以证严法师的“普天三无”为原则,即所谓“普天之下没有我不爱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信任的人;普天之下没有我不原谅的人。”希望以此理念,推动所谓“佛法人间化”理想。而在此理念下,该基金会之慈善事业运作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及不分国度。团体中也不乏其他宗教、种族的志愿者。 1966年证严法师经历“一摊血”事件及“三修女”的来访,决心“消灭贫穷”,在花莲普明寺成立慈济功德会。功德会成立初期,便开始从事社会救助事业,故证严法师常言:“慈济以慈善起家。”从感恩户(即“慈济照顾户”)的个案调查、复查,赈灾的勘灾、造册、发放等,皆是由多年的关怀、多次的赈灾经验中,逐渐建立一套完整的机制。除了让被照顾者安身外,也要安心。进而再启发被照顾者的善心,达到“善的循环”。 证严法师在经过多年的社会救济后,证严法师发现“因病而贫”、“贫病相依”现象。1972年“慈济贫民施医义诊所”在花莲市开设。开启了医疗志业中之“医疗站”、“义诊”之关怀方式。1979年5月法师在静思精舍之慈济委员联谊月会中,提出了兴建佛教慈济综合医院的构想。而为了启建医院,向台湾省政府社会处申请成立“台湾省私立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获立案通过,始得已筹募慈济医院之款项。法师及慈济委员一方面在全台湾发起“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莲万蕊造慈济世界”之募款、募心活动,另一方面也向政府寻求建院用地。1980年10月19日,时任台湾省主席的林洋港先生拜访精舍,询问法师是否放弃建院想法,法师便向拿出帐册向主席说,如果建院失败,将会退还所募之款项,主席见言:从来没有一间寺庙会将捐款退回。便向蒋经国总统回报此事,三天后10月22日总统亲临精舍。法师便向总统再度提出寻求建院用地的构想,总统允诺,指示花莲县府设法协助建院用地问题。后历经三次换地,两次动土,终于在1984年4月正式兴建。1986年8月17日正式启业。这也源于而慈济医院秉持救人为先的观念,成为全台湾医院立下免缴住院保证金之先例,尔后卫生署要求全国医院也比照办理。在台湾,慈济医院各分院已有六间及一间诊所;而马来西亚也有洗肾中心及义诊所。 1993年8月美国红十字会组织抗原室李政道 博士拜访证严法师,说明国际骨髓数据库的隶属情况。同年10月,“慈济基金会骨髓捐赠资料中心”成立于花莲慈济医院。1998年筹设脐带血库,因容量限制,于2008年11月已停止收集。2002年更名“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常简称慈济骨髓库 )。 慈济医院于1986年启业后,因台湾东部资源匮乏、交通困难,西部的医生不便前来,造成早期慈济医院,医护人员不足之情况。证严法师感于东部专业医疗人员不足,及增加东部高等学校就学率,于1989年开办“慈济护理专科学校”,培养东部护理人才,于1999年改制成为慈济技术学院。1992年5月31日,慈济大专青年联谊会于台北分会成立,证严法师开示“慈青悲智行,联谊启慧根”。慈青回到学校在各校成立“慈青社”,法师期许能够成为校园清流,将善的种子植入校园。1993年创立慈济医学院,于2000年获准升格成为慈济大学。2000年有感于教育要从小扎根,因此创立了慈大实小及慈大附中,完成幼稚园至博士班的教育完全化。慈济在台湾各地的学校有慈济大学、慈济技术学院及花莲、台南两地各有慈济中学、小学。在美国有19所人文学校及5所人文班;在马来西亚有大爱儿童教育中心;在泰国有清迈慈济学校。 人文志业初期原名“文化志业”,于2004年更名。期许人文可以成为“人品典范,文史流芳”。1967年,克难功德会成立第二年,“慈济月刊”杂志创刊发行。当时慈济月刊仅为一大张,共四页之报纸。1986年9月,“慈济道侣半月刊”正式发行。1998年8月,经典杂志创刊。2004年3月慈济道侣并入慈济月刊中;道侣改以丛书形式出刊,有生命及幸福两系列。1996年1月,慈济万维网正式上线。影音节目方面,1986年4月,“慈济世界”广播节目播出。 1995年12月,慈济节目在其他电视频道委托演出。1998年1月1日,正式于中视电视台中成立“慈济大爱电视台”。2005年1月1日,位于台北关渡的慈济人文志业中心正式启用,慈济大爱台、慈济广播部、期刊部、经典杂志迁入人文志业中心。慈济人文相关志业有大爱一台、二台、大爱广播、静思人文、慈济月刊、经典杂志等。八大法印八大法印原名“八大脚印”,证严法师认为过去称八大脚印,实为八种妙法,故在2007年正名为八大法印。 1991年孟加拉水患,慈济美国分会发起美金“一人一元”的劝募活动,将所募款项透过红十字会间接援助,成为开启国际赈灾之先例。隔年,1992年中国大陆华东、华中水患,慈济人于发起街头募款,正式踏入大陆地区,开启国际赈灾之志业。当时的两岸关系仍属紧张,此举让当时的台湾民众颇不谅解与诸多批评。证严法师认为人道主义应超越于政治现况,期望以大爱弭平对立。1992年进入中国大陆援助水患灾民时,和大陆领导阶层达成“一个目的”、“二个原则”、“三个不为”、“四类物资”、“五种协助”。此五点成为日后慈济国际赈灾的五点共识。一个目的:赈灾。二个原则:直接、重点进入灾区,深入最无人关怀之处。三个不为:不谈政治、不刻意传教、不搞宣传。四类物资:温饱的物质、复耕的物质、卫生的物质、解决居住的问题。五种协助:造名册、请提供车辆、维持秩序等等。 1990年8月23日朝,证严法师于台中新民商工演讲。行经夜市区,见其收摊后街上留下大量垃圾。演讲精采处,见大家用双手热烈鼓掌,便说:“请大家把鼓掌的双手,用在捡垃圾、扫街道、做资源回收,让我们这片土地变成净土;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会中有一名女孩——杨顺苓,因受法师的演讲,在会后一个月期间内到处捡拾资源回收物,并将资源变卖所得善款以“慈济人”的名义捐出。环保志业因此而开启。1992年01月,台湾各地慈济人践行法师理念,在各地区设立“环保教育站”。慈济大爱台有部分资金来自于慈济资源回收溢注之基金。故有“垃圾变黄金,黄金变爱心,爱心化清流,清流绕全球”之口诀。2008年大爱感恩科技成立,以环保志愿者回收之宝特瓶抽丝制造成纱,可用来制成慈济赈灾使用的毛毯及衣物。 1997年贺伯台风席卷台湾,造成台湾重大灾情。证严法师毅然改变慈济会员原有的人脉推动模式,推展“社区志愿者”计划,要求慈济委员、慈诚队员改以社区为单位,于各地推展健康照顾、环保志愿者、社区绿化等工作。期待左邻右舍能发挥“敦亲睦邻、守望相助”的精神,散播“人人是志愿者”的理念,让人人心中充满爱。法师指示慈济人落实“四门四法四合一”,分为“合心、和气、互爱、协力”四组,即以社区做为根本,再由各社区联合组成小区,以此方式有效率地将资源统合。以此模式,慈济人经常能走在最前,做到最后。 正式参与慈济团体者,如慈济委员、慈诚队员、慈青等,应依循证严法师所定十戒: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 不抽烟、不吸毒、不嚼槟榔 不赌博、不投机取巧 遵守交通规则 孝顺父母、调和声色 不参与政治活动、示威游行 [编辑] 提倡素食 慈济推动斋戒,证严法师:“近来天灾接连而来,相信大家都很心疼、担心,多少也有些恐慌。然而,我们更需要的是具体防范的力量,这必须回归到人与心。在古代,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必定举国上下全民斋戒、不杀生,清除身口意的污浊,祈求上天降福。”、“斋就是素食、不杀生,常起慈悲心念,同时断绝心中贪瞋痴等恶念;戒是持戒,守好人生的规矩,力行三好──说好话、做好事、发好愿,清净身口意。”我们天天推动爱洒人间,为天下祈福,此刻,也期待大家以斋戒、不杀生的具体行动,表达一分虔诚的力量,持续爱洒人间,带动社会爱的共鸣。 基金会并不强制会员茹素,唯参加慈济活动时,则需素食。慈济大学学生亦无须信仰佛教,无须素食。为鼓励素食,位于花莲市慈济医学中心、慈济大学的同心圆餐厅与慈大附中的妙膳厅,提供教职员生早餐新台币10元吃两样东西,午、晚餐20元吃到饱的餐饮,唯推行环保,员生需自备环保碗筷。因物价上涨,慈济基金会不得不调整供膳部份的价钱,原为10元的早餐涨了5元,20元的午餐也涨了5元,同时原来吃到饱的中餐及晚餐也开始进行供量的限制。原来每天中餐晚餐都会提供五样的菜,但从97学年度开始,同心圆餐厅每周择一日只供两样菜。

5. 慈济基金会的理念

《福田一方邀天下善士·心莲万蕊造慈济世界》慈善志业国际化━━国内长期贫户照顾、急难救助、居家关怀、国际赈灾......立足台湾、放眼天下、用大爱走向地球村,祈愿天下无灾无难。医疗志业普遍化━━地区医院、骨髓数据库、儿童发展复健中心、护理之家、山区及离岛义诊......尊重每个独一无二的生命慈济医疗网,让每个家庭,有安心做后盾!教育志业完全化━━用爱做沃土,良能与功能并重;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慈济认真培养下一代。人文志业深度化━━居住小区服务、机构关怀、环境保护...慈济志工,为祥和社会做清流!杂志、书籍、广播、电视、因特网......,慈济人文志业为净化人心做先锋。

慈济基金会的理念

6.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的介绍

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1966年由证严上人创立于东台湾的花莲一隅,最初由三十位家庭主妇每天省下五角钱,投入竹筒里,与五位弟子,每人每天增产一双婴儿鞋,以克己、克勤、克俭、克难的精神创立慈济,开始济助贫困,拔苦予乐的工作。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获国务院批准通过于大陆成立基金会,成为大陆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由境外非营利组织所成立的全国性基金会,并于2010年8月20日于苏州静思书院举行挂牌典礼。

7. 如何评价台湾慈济功德会(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

曾经在北京当过慈济功德会的义工,深有感触,所以想分享一些所见所闻所感。
慈济功德会,是一个独立组织,是为救难扶伤而存在。

当年亚齐大海啸,死亡无数,死者多半是回教徒。众所周知的,回教徒过世後,尸体处理和埋葬有严格的规定,於是,慈济功德会作的第一件事,是在亚齐盖了「回教」的教堂。有信众问了,「咱们佛教徒,捐钱给回教徒盖教堂,是不是说不过去呀?」证严上人答的很好,大意是:「救灾救难,是发慈悲大愿,而真正的慈悲,是为受苦者安心。」

再说另个事,多年来,台湾有人反对慈济功德会,说是「把钱拿了,去救外国,不救自己同胞」。其实,这种批评也很无稽。在佛徒眼中,众生平等,且不说「本岛、外国」之分,就是「差别心」。更实在的一点是,十元台币,在台湾,只能买一包泡面。但在非洲国家,却能供养一个孩子,至少吃上一天。把钱,送到更需要的地方,是慈济功德会坚持的善行原则之一。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我知道慈济功德会在台湾可能颇受微词,很多台湾人认为拿了自己的钱救了外面的人而不满,而且对于某些众所周知又不方便回应的问题,例如某会,例如大陆在民生、福利方面的成绩,地震救灾款项去处及其他涉及政治的话题,我并不知道,也不在意,作为慈济志工,我们只管做好我们的事情。

如何评价台湾慈济功德会(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