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市长坠楼原因

2024-05-17

1. 莆田市市长坠楼原因

对于福建莆田市长张国胜跳楼,在公众中流传颇广的一种说法就是“受中纪委调查”,迫于压力选择跳楼。但有关部门表示,中纪委从未对福建莆田市长张国胜进行过调查,更无找他谈话。此外,中纪委也从未接受过关于张国胜的举报信。这就让原本已经扑朔迷离的莆田市长张国胜跳楼案,更加雾里看花了。 

  目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经警方核查,福建莆田市长张国胜跳楼系自杀,而非他杀。好端端的一个市长,既没有犯什么政治问题,又没有犯什么经济问题,无故跳楼,这似乎有些说不通。 

  其实,无论福建莆田市长张国胜为什么跳楼,有什么隐衷,事情的结果终会水落石出,真想大白于天下的。

莆田市市长坠楼原因

2. 莆田历史事件

抗战前后日本对福建的侵略
    
  西方殖民主义的坚船利炮撞开中国大门后,福建成为受外侮最早的省份之一,在清政府被迫向英国开放的五口通商口岸中,占了两处(福州、厦门)。1894年7月,日本悍然挑起甲午海战。战后,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霸占了与福建唇齿相依的台湾、澎湖。1898年4月,日本政府照会清政府,强迫中国声明不割让福建予他国,次年又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福州、厦门日本租界协议书及其附件。福建从此沦为日本的“势力范围”。  袁世凯继承了晚清政府的腐败衣钵。他和此后的北洋政府日益投靠日本,日本侵华势力日益扩张。福建人民深感切肤之痛,于是就有了1915年全省呼应的反对“二十一条”斗争风潮,有了“五四”运动时八闽人民为抵制日货在福州南门兜树立的“请用国货”这一不朽丰碑。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的侵略势力大幅度向福建扩张。  [铁证一]日籍浪人潮涌福建。日本把福建强行据为“势力范围”,派出大批浪人,深入福建各地,遍及各个层面。日本最大的浪人团体“黑龙会”最初便是在福州等地开设机关的。这个在中国最早进行间谍活动的日本特务组织,往往以领事馆、学校、照相馆等为掩护。日本侵华的许多头面人物,如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等人都曾作该团体领袖头山满的门生。  厦门和福州成了日籍浪人麇集、从事各种非法营生的场所。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中期,居留福州市内的日籍浪人就有1.5万多人,占福州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这些浪人均负有“政治责任”,是日本侵略军的鹰犬。他们化装成商人、公司代表,或教师、学者,或小贩。有的以开旅社为名,经营赌场、烟馆、妓院等黑业,广推毒化政策;有的勾结内地土匪,走私贩毒,大做军火、鸦片的不法勾当。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浪人大发横财,蓄积武装,为日后的侵略准备内应。浪人还大肆伪造纸币,掠夺财富。报纸为此惊呼:“迩来市面发现假钞票甚多,商民受累不浅”;“伪钞在福建已成为金融界一严重问题”。  日货的涌入也达到了高潮,报纸一片呼叫:“福州日货之拥挤情形,可称已达沸点”;“福州已成华南第一日货销售市场”……  接踵而来的是,日本所谓的“考察团”相继来闽,探测资源,策划修筑铁路,妄图进一步掠夺闽地物产。  [铁证二]文化渗透日甚一日。1932年1月9日,福州《东方日报》出现“倭贼”两字。日本驻福州领事要挟国民党福建省政府“永禁该报出版,逮捕主笔”。同年9月4日,厦门《华侨日报》因揭露日本移民及日籍浪人设置赌场、毒窟等罪恶行径,当天被浪人投弹一枚,炸伤职员数人。各地稍有反日倾向的报刊,无不遭到打击和捣毁。  日本驻台湾总督府认为,“如欲控制华南一带之言论,以推展华南政策,必须在闽粤之枢要地点发行报纸”,于是就选择适当的报纸给以补助费用而操纵之。《闽报》、《全闽新日报》等由此成为日本侵略福建的舆论工具,日本帝国主义思想毒素“散布于中国人不知不觉之中”。《全闽新日报》在“西安事变”发生时,竟刊载“蒋介石被枪决”的消息,无耻造谣,惟恐中国不乱,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铁证三]政治攻势加剧。1933年11月,爱国将领蒋光鼐、蔡廷锴等领导十九路军在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反蒋抗日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事变翌日,日本驻福州总领事宇佐美接到日本外务省电训:“如新政府采非友谊的排日行动,以确立关税自主权及撤废不平等条约为名,威胁日侨之生命财产,防止上决采适当处置。”同时,日本借口“保侨”,派驱逐舰6艘由马公港分驶福州、厦门海面,肆意威胁。  11月22日(“闽变”第三天),宇佐美发出了致日本外务省的电传,云:新政府如有侵犯日本权益,则将采取断然处置。在他的要求下,日本军舰以战备的姿态频频开到福建“示威”。  12月22日,日本驻南京总领事须磨忽然来榕。在闽秘密活动一周后,旋赴台北与日本驻台司令商讨对付“闽变”之法。随后,日军舰艇协同蒋介石的“讨逆军”占领厦门。日本海军陆战队也在福州登陆,向新政府进攻。  “闽变”失败后,日本驻福州和厦门领事馆办事的陆海军武官由原来的一二人,各增至10多人。到后来竟设立起陆军武官处和海军武官处来,加紧对福建诸方面的渗透和掠夺。  1934年,日本间谍泽重信利用日籍浪人林滚、谢阿发、王昌盛等,拉拢国民党派来福建的特派员杜起云,策划华南自治运动,妄图组织伪“华南国”。他们到处颁发伪旗,委派伪职。由于福建民众及全国报界、文化界的揭露与反对,更由于抗日怒潮与日俱增,国民政府处死了杜起云,使“华南国”胎死腹中。  日军并不死心,转派关东军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深入福建各地,纷设特务机关。土肥原长期在华生活,能讲一口流利的汉语,对中国的旧军阀了如指掌。这个日本特务系统中有名的“中国通”,是制造中国分裂内乱的专家,他的大半生历史就是一本荼毒中华史。  日本以浪人为侵华先锋,最早在福建进行特务和间谍活动,随着土肥原的入闽“指导”,福建更是成了日本特务组织在华南地区的活动重心,其中以厦门为甚,日本陆、海、外三省临时联合办事处就设于此。策划地方土匪暴动是特务机关的主要活动之一。特务机关暗中以金钱枪械援助土匪、秘密会社,以便在适当时机令他们竖起反叛之旗,达到“以华制华”的目的。继1935年闽南“农民自治军”从事汉奸活动之后,在特务机关与汉奸、民族败类的勾结下,日本军国主义仿效在华北的故伎,策划了所谓“福建自治运动”,企图利用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作其傀儡,以作为暂时掩盖广大民众的耳目”。1936年3月,伪“福建自治委员会”在厦门鼓浪屿中华旅社秘密开张,17名傀儡委员粉墨登场;9月,“大亚细亚协会厦门分会”又在厦门鼓浪屿柏原旅社成立,公然打起“为促进亚细亚各民族之团结,以谋共存共荣,永维亲善和平”的旗号。  [铁证四]军事攻势肆无忌惮。1936年,日本制定以台湾为中心的海洋侵略政策,妄图控制中国大陆的南进通道。日人打着“亲善和平”的幌子四处招摇时,日军舰艇频频入侵福建沿海:  1936年夏,莆田湄洲湾、惠安崇武海面发现日舰偷测港湾,拍照地形,行动诡秘;  1936年8月5日,日本联合舰队司令、海军大将高桥三吉率领大小军舰76艘,官兵2.8万余人,从佐世保军港出发驶到厦门港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演习”。此事表明,日军日益从“隐蔽的干涉进到武装占领的前哨战的阶段”;  同年12月,日本海军第四舰队司令和第五驱逐舰队司令江户兵太郎等重要军事长官,先后率舰抵达厦门,窥探闽粤防务;  1937年1月,日本海军第五水雷舰队司令细萱、第三舰队司令及川先后抵达福州……日本海、空军在闽粤领空、领海有恃无恐地多番“操演”。  日本军国主义悍然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福建备受注目。福建的金门、厦门、福州等地相继沦陷,福建广大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同仇敌忾,全力投入到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正规军的福建籍子弟兵,为保家卫国浴血奋战,给侵略者以沉痛打击,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钟兆云

3. 莆田历史事件

 
  远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的活动。
  夏商时,莆田区域属“九州”之一的扬州。
  西周时,是“七闽”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属闽越地。
   
  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莆田被正式纳入行政建制以来,秦王朝时期,从建立闽中郡到纳入行政建制 ,南朝时期,置莆田县。
  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
  不久,改闽州为丰州,州署设晋安郡(今福州)。
  陈光大二年(公元568年),分南安地(今泉州)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郡治今泉州南安丰州。
  自此,莆田方有独立之县冶,所辖之地相当于今莆田区域范围。
  隋开皇九年(589)再置莆田县,由于南安郡人口不足而被撤销,下辖的莆田县也被撤销。
  唐朝武德年间 622年,莆田再次置县,至闽国时期,属泉州.宋太平兴国年间析平海军(今泉州)莆田、仙游地设立兴化县,后改兴化军,领兴化、莆田、仙游3县。
  元朝末期明朝前,泉州莆田出现亦思巴奚战乱.明洪武二年(1369)为兴化府,正统十三年(1448)裁兴化县。
  清朝前期开始莆田仙游两县属兴泉永道(莆田、泉州、永春、德化、大田、厦门)。
  明宣德六年(1431年),郑和第七次下西洋,航经湄洲湾时,修葺并扩建妈祖庙。
  莆田各卫水手亦多随郑远航。
  景泰四年(1453年)全省乡试中式90名,莆田县占44名,时有“一邑半榜”之誉。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福建巡抚金学曾檄各府县栽种自吕宋国(今菲律宾)引进的番薯(地瓜),以佐五谷。
  枫亭民众始育番薯苗,销往莆田、永泰及泉州府各县,为当时福建最大的番薯苗基地。
  是年,刑部郎中仙游人郑瑞星主持修筑杜陂上游一段16里长的陂渠,俗称“官陂”。
  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水师督施琅率军自平海起航攻澎湖、台湾,郑克塽(郑成功之孙)降,中国重归统一。
  清朝前期开始莆田仙游两县属兴泉永道(莆田、泉州、永春、德化、大田、厦门)。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莆田人林麟焻、朱元春修《莆田县志》36卷(今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
  1878年哲理中学(今莆田第二中学)创办,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创办兴郡中学堂(今为莆田第一中学)。
  1912年废府,属南路道,道治设厦门,1914年改名厦门道,原泉州府、兴化府、永春直隶州所辖各县隶之。
  (现有江苏省兴化市)。
  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 *** ”即“福建人民 *** ”成立时属兴泉(泉海)省(今莆田市、泉州)。
  民国23年(1935年)10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同安、晋江、南安、仙游、莆田、金门、安溪、永春、德化、惠安。
  1949年8月21日解放后,莆田、仙游2县属第五专区(驻泉州),1950年属泉州专区,1955年属晋江专区(驻泉州)。
  1983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地区,将闽清、永泰、福清、长乐、平潭5县划归福州市,将莆田、仙游2县划回晋江地区(泉州)。
  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莆田市,以莆田县部分行政区域为该市行政区域,将晋江地区的莆田、仙游二县划归莆田市管辖。
  析莆田县地置城厢、涵江2区。
  将莆田县的城厢镇、城郊公社成立城厢区,将莆田县的涵江镇、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区。
   

莆田历史事件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