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正式上线,碳交易市场开市有何深远意义?

2024-05-13

1.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正式上线,碳交易市场开市有何深远意义?

7月16日9:30,全国首个碳交易撮合成功,成交价格为52.78元/吨。共成交碳16万吨,成交金额790万元。据报道,首批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的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2162家,这些企业的碳排放超过40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碳市场。

碳交易市场是通过碳排放权交易来达到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目的。实际上,二氧化碳排放权是作为一种商品买卖的。需要减排的企业将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他们成功地减少了排放,他们可以出售超额配额,如果他们排放过量,他们必须在碳市场购买配额。他们成功地减少了排放,他们可以出售超额配额,如果他们排放过量,他们必须在碳市场购买配额。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将碳排放量减少到8000吨,再增加2000吨可在碳市场销售。其他公司由于扩大生产的需要,无法满足原有的碳排放限额,所以他们可以购买市场上出售的碳排放限额。它不仅控制了碳排放总量,而且鼓励企业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效来实现减排。

根据上海环境交易所发布的《关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事项的公告》,碳排放配额交易应通过交易系统进行,交易系统可以采取协议转让、单向招标或其他符合规定的方式进行。协议转让包括上市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通过对当地试点碳交易数据的前期市场分析,到2020年,北京碳排放价格平均在80元/吨以上,上海平均在40元/吨以上,其余也维持在20元/吨到50元/吨之间。

7月16日,完成交易60余笔,成交25万吨,成交1278万元。未来全国碳市场工作,我们将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严格数据质量管理,确保任务的落实。虽然未来2000多家电力企业的碳排放权将在全国市场交易,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减少排放的动力将会减少,因为“用钱买配额”不是碳市场的方向。事实上,根据节能减排技术的进步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工业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分配的碳排放配额是企业不能乱排放的“约束”;碳价格是迫使企业不断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水平的又一法宝。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正式上线,碳交易市场开市有何深远意义?

2.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碳指的是什么

法律分析:碳排放交易,是指运用市场经济来促进环境保护的重要机制,允许企业在碳排放交易规定的排放总量不突破的前提下,可以用这些减少的碳排放量,使用或交易企业内部以及国内外的能源。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
法律依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
第三条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应当坚持市场导向、循序渐进、公平公开和诚实守信的原则。
第四条 生态环境部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的温室气体种类和行业范围,由生态环境部拟订,按程序报批后实施,并向社会公开。

3.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启动,碳排放权是什么?如何交易?

由政府确定“节能减排总额”,进而确定碳排放量,再根据各个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配额。有些企业的碳排放量不够用,有些企业有富余,这时就可以在官方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自由买卖碳排放量。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已经是21世纪工业生产的核心。以往的粗放型经济已经向集约型经济转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便是我国政府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生产的真实写照。对排放污水的企业,国家要求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处理废水,合格后才能排放。否则会被处以行政罚款,严重的还会被关停整改,甚至要负法律责任。
而二氧化碳的排放是众多工业生产中绕不过去的一环。二氧化碳的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国家对二氧化碳的总排放量是有规定的。根据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分配额度。一些减排设备优秀的、效能好的企业,他们的碳排放量就有富余;一些企业效能差、排放二氧化碳水平不高的企业,碳排放量就不够用。这就需要一个能够自由买卖碳排放权的平台,于是计划于今年6月底开启的“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运而生,目前已有两千多家电力企业在官方网站登记。
具体的交易过程就是有富余的企业将自己的配额拿出来拍卖,需要配额的进行拍卖,价高者得。这能极大的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和更新换代,环让自己的生产过程更加绿色、清洁。大家都不是傻子,从国家这些年的政策走向可以看出绿色生产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方向。既符合国家大势,还能将多余的碳排放权“变现”,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即将启动,碳排放权是什么?如何交易?

4. 将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纳入门槛可能再降低吗?

19日,发改委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近日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电力行业)》,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

张勇介绍,在对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运维任务进行公开征集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确定由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牵头承建两个系统,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江苏、福建和深圳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营。

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发改委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开展全国碳市场建设,主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发电行业的数据基础比较好,产品相对单一,容易进行核查核实,配额分配也简便易行。二是这个行业的排放量很大,目前发电行业纳入的企业达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过30亿吨。碳市场建设要遵循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在先期启动发电行业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其他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总的来看,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将来纳入碳市场的门槛可能还要进一步降低,把更多企业纳入到碳市场的管理范围。

5.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成交额近2.5亿元

   中新经纬客户端7月26日电 26日,生态环境部召开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介绍,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平稳。
     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启动仪式举行。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约4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生态环境部公布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首日的碳排放配额成交量410.4万吨,总成交额2.1亿元,全天成交均价51.23元/吨。 截至7月23日,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总成交量483.30万吨,总成交额24969.68万元 。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启动上线交易以来,市场交易活跃,交易价格稳中有升,市场运行平稳。
     刘友宾表示,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建立健全全国碳市场联合监管机制,加强对全国碳市场各环节的监管,有效防范市场风险。在发电行业碳市场运行良好的基础上,扩大行业覆盖范围,逐步纳入更多高排放行业,逐步丰富交易品种、交易方式和交易主体,提升市场活跃度,充分发挥全国碳市场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引导气候投融资的作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助力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碳中和愿景。(中新经纬APP)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总成交额近2.5亿元

6. 2020年碳排放行业占比

2020年碳排放前三的行业分别是燃煤电厂、钢铁和水泥,这三个行业的排放量占比超过了全国总量的60%其中,燃煤电厂排放量高达35.39亿吨二氧化碳,占比超过总量的1/3,为34.11%,是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其次是钢铁、水泥行业,这两个行业分别排放了15.98和11.12亿吨二氧化碳,对总量的贡献均超过10%,分别为15.4%和10.71%。石油化工、工业燃煤供热和工业燃煤锅炉等20个行业贡献了剩下不到4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7. 全球为什么推进碳排放权交易

  推进碳市场的七大理由
  1. 碳市场设定了清晰的碳价格
  碳市场通过建立温室气体 (GHG) 排放权市场,对二氧化碳进行了定价。这意味着那些由温室气体排放所导致的成本,例如对公共健康的影响、极端天气、特定动物或植物种类的灭绝等,将变得显而易见。这些成本可通过碳市场机制整合入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中。碳价的确定让污染者付费原则得以实施。
  2. 碳市场机制限定了碳排放的上限
  在一个碳交易系统中,政府设置清晰的碳排放控制目标,即所纳入各行业的最大允许的排放总量水平。这一方法可确保达到预期的环境效益。同时,通过该总量控制水平随时间推移的逐步下降,碳市场向各行业和投资机构传递出长期的市场信号,提供了可预期的减排路径。
  3、提供灵活性: 参与的企业可自由选择其在何时何地以及如何完成减排
  碳市场系统为企业提供了巨大的灵活性,它们可以自由决定履行减排义务的最佳方式。企业可以选择通过减少其生产排放量并向其他企业购买排放配额,或两者选其一的方式履行义务。政府通常允许企业“储存”未使用的配额供以后使用。在许多系统中,国内或国际的碳抵消项目配额也被允许。这些多元化的选择,不仅对于企业,而且对于社会整体而言,都有利于将整个碳市场实现总量控制目标的成本降低到最小。
  4、碳市场可适应不同地区的经济和政治情况
  碳交易系统并非一成不变,它可以根据地区不同的经济和政治情况调整其制度系统设计,并适应不同新的社会需求。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正在全球不同地区和层面运行,其中包括城市、州、省、国家和跨国家区域。不同区域的碳市场在设计中都根据其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和能源系统状况、技术水平、政府架构等,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5. 碳市场可向政府提供额外的收入来源
  政府可以选择向企业拍卖碳排放配额。拍卖所带来的财政收入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再投资,例如资助低碳绿色项目,或者补助低收入家庭。
  6. 碳市场可提供一系列额外收益
  碳市场的首要目标是减少碳排放,而设计良好的碳交易系统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包括改善空气质量,逐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更有保障的能源安全,以及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7. 碳交易系统可通过相互联接,创造出更大规模、更高效率的碳交易市场
  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碳交易系统的相互联接 (linking),创造出更大规模的碳交易市场,这将带来更多(并可能更便宜)的减排选择。当不同系统直接或间接连接时,碳配额在双方的系统中可交替互换。

全球为什么推进碳排放权交易

8.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启动会带来什么 影响?

19日,发改委召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工作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经国务院同意,发改委近日印发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电力行业)》,标志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完成了总体设计,并正式启动。

张勇介绍,在对承担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运维任务进行公开征集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确定由湖北省和上海市分别牵头承建两个系统,北京、天津、重庆、广东、江苏、福建和深圳市共同参与系统建设和运营。

发改委气候司司长李高表示,发改委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开展全国碳市场建设,主要考虑几个因素:一是发电行业的数据基础比较好,产品相对单一,容易进行核查核实,配额分配也简便易行。二是这个行业的排放量很大,目前发电行业纳入的企业达到1700多家,排放量超过30亿吨。碳市场建设要遵循稳中求进的工作要求,在先期启动发电行业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其他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总的来看,成熟一个行业,纳入一个行业,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将来纳入碳市场的门槛可能还要进一步降低,把更多企业纳入到碳市场的管理范围。

李高表示,2011年以来,发改委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广东、湖北、深圳等7个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从2013年开始交易,到今年11月,7家试点累计配额成交量超过两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超过46亿元。而且从试点范围看,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出现双降的趋势,起到了碳市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作用。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