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

2024-05-16

1. 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

隋朝末年,隋炀帝派遣李渊到山西镇压反抗势力,李渊在太原着手网罗英才,扩充自己的力量。后来无路可退,决定在太原起兵造反。

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

2. 李渊与刘武周谁先起兵

刘武周起兵是在大业十三年二月,当时马邑郡的太守是王仁恭,刘武周是他手下的鹰扬府校尉。刘是本地土豪,在马邑很有号召力,加之刘本人骁勇善战,因此王太守非常器重他,让他担任自己的亲兵队长,负责自己的起居安全。不料这亲兵队长的职务给刘武周提供了方便,刘竟然与王太守的一名侍妾发生了私情,这件事如果发作出来,刘武周的性命一定是不保了,刘敢如此胡闹,也算色胆包天。
当时隋朝的统治已经风雨飘摇,连皇帝杨广都借口巡幸到江都避难去了,马邑地处突厥边境,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死于突厥之手。刘武周早就为前途发愁,做了偷情之事后,更加日夜担心与侍妾的私情被太守发现,最后终于决定索性起兵干一番事业,就算要死也不能作为奸夫而死。
  刘武周
于是刘武周派人四处散播王仁恭的坏话,说他贪财吝啬,不恤百姓,实在对不起马邑人民。这的确也没冤枉王仁恭,当时正是灾荒,郡中已经有人饿死,官府的粮仓明明有储备,但王太守却拒绝赈济灾民。另外,王性格吝啬,凡所得财物,极少肯分给手下兵将,因此也不得军心。做了一段时间的舆论准备,刘武周认为时机成熟,于是装病在家修养,马邑各路豪杰都来探望,刘精神抖擞地出现在大家面前,宣言说,如今形势危急,大丈夫岂能坐待灭亡,谁肯与我共图大业?所有豪杰都当场表示效忠,愿随刘一同起兵。刘武周是王太守的亲兵队长,要下手除掉王简直不费吹灰之力,第二天刘就发动兵变杀了王仁恭,派人将王的首级号令全城,事先约好的各路豪杰一起动手,没费什么力气就控制了局面。刘随即下令开仓赈济灾民,此举大得人心,马邑郡下属各县全部投降,刘当仁不让,自称太守。
李渊便与儿子在大业十三年六月起兵反隋,并从河东(今山西永济西)召回长子李建成和四子李元吉。李渊叛乱后,一面遣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始毕可汗派兵马相助,一面召募军队,并于七月率师南下。此时瓦岗军在李密领导下与困守洛阳的王世充激战方酣,李渊乘隙进取关中。
十一月攻拔长安,在关中站稳了脚跟。李渊入长安后,立炀帝孙代王杨侑为天子(隋恭帝),改元义宁,杨侑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又以杨侑名义自加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进封唐王,总理万机。
所以是刘武周先起兵,约早3个月,但是最后被李世民打败,被突厥人所杀。

3. 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

隋朝末年,隋炀帝派遣李渊到山西镇压反抗势力,李渊在太原着手网罗英才,扩充自己的力量。后来无路可退,决定在太原起兵造反。

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

4. 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
李渊有四个儿子。第二个儿子李世民那时候刚十八岁,是个很有胆识的青年,平时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人们也觉得他慷慨好客,喜欢跟他打交道。他看准隋朝的统治长不了,心里早有了自己的打算。
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刘文静,十分看重李世民。李世民也把他看作知心朋友。刘文静跟李密有亲戚关系。李密参加起义军以后,隋炀帝下令捉拿李密亲友。刘文静受到株连,被革了职,关在晋阳的牢监里。
李世民听到刘文静坐了牢,十分着急,赶到牢监里去探望。李世民拉着刘文静的手说:“刘大哥,我来探望,不但是为了叙叙友情,主要是想请您帮我出个主意。”
刘文静早就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他说:“现在皇上远在江都,李密逼近东都,到处都有人造反。这倒是打天下的好时机哩。我可以帮您收集十万人马,您父亲手下还有几万人。如果用这支力量起兵,打进长安,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可以取得天下。”李世民高兴地说:“您真说到我心里去了。”
李世民并不害怕,说:“父亲要告就去告吧,儿才不怕死呢。”
李渊当然不会真的去告发,只是叮嘱他以后别说这样的话。
第二天,李世民又找李渊说:“父亲受皇上的委派,到这里讨伐反叛的人。可是眼看造反的人越来越多,您能讨伐得了?再说,皇上猜忌心很重,就算您立了功,您的处境更加危险。只有照我昨天说的办,才是唯一的出路。”
李渊犹豫了许多时候,才长叹一口气说:“昨天夜里,我想想你说的话,也有道理。我也拿不定主意。从现在起,是家破人亡,还是能化家为国,就凭你啦!”
李渊把刘文静从晋阳牢监里放了出来。刘文静帮助李世民,分头招兵买马。李渊又派人把正在河东打仗的另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来。
太原的两个副留守看到李渊父子的举动反常,想出来阻挠。李渊借口他们勾结突厥,把他们抓起来杀了。
李渊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人备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约他一起反隋。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
李渊稳住突厥这一头,就正式起兵反隋。李渊自称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做左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做司马,又把兵士都称为“义士”。他们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向长安进军。一路上继续招募人马,并且学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官仓发粮给贫民。这样一来,应募的百姓就越来越多了。
唐军到了霍邑(今山西霍县),遭到隋朝将军宋老生的拦击。霍邑一带道路狭隘,又正赶上接连几天大雨,唐军的军粮运输中断了。兵士中还纷纷传说突厥兵正准备偷袭晋阳。李渊动摇起来,想撤兵回晋阳去。
李建成也支持他弟弟的主张。李渊这才改变了主意,取消了撤兵的打算。
八月的一天,久雨刚刚放晴。唐军一早沿着山边小路,急行军来到霍邑城边。李渊先派建成率领几十个骑兵在城下挑战。宋老生一看唐军人少,亲自带了三万人马出城。李世民带兵居高临下从南面山头冲杀下来,把宋老生的人马冲得七零八落。宋老生急忙回头想逃回城去。李渊的兵士已经占了城池,把城门关得紧腾腾的。宋老生走投无路,被唐军杀了。
唐军攻下霍邑以后,继续向西进军,在关中的农民军的配合下,渡过黄河。留在长安的李渊的女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号称“娘子军”,响应唐军进关。
李渊集中了二十多万大军攻打长安。守在长安的隋军,要想抵抗也没用了。李渊攻下长安以后,为了争取民心,宣布约法十二条,把隋王朝的苛刻法令一概废除,并且暂时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侑(音yòu)做个挂名的皇帝。
第二年(公元618年)夏天,从江都传来了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渊才把杨侑废了,自己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这就是唐高祖。

5. 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

隋朝末年,隋炀帝派遣李渊到山西镇压反抗势力,李渊在太原着手网罗英才,扩充自己的力量。后来无路可退,决定在太原起兵造反。

李渊为何在太原起兵?

6. 李渊太原起兵

李渊本来是隋王朝的贵族,靠继承祖上的爵位,当上了唐国公。公元617年,隋炀帝派他到太原去当留守(官名),镇压农民起义,开始他也打过几个胜仗,后来看到起义军越打越强,越打越多,他也感到紧张起来了。

李渊有四个儿子。第二个儿子李世民那时候刚十八岁,是个很有胆识的青年,平时喜欢结交有才能的人。人们也觉得他慷慨好客,喜欢跟他打交道。他看准隋朝的统治长不了,心里早有了自己的打算。

晋阳(今山西太原)县令刘文静,十分看重李世民。李世民也把他看作知心朋友。刘文静跟李密有亲戚关系。李密参加起义军以后,隋炀帝下令捉拿李密亲友。刘文静受到株连,被革了职,关在晋阳的牢监里。

李世民听到刘文静坐了牢,十分着急,赶到牢监里去探望。

李世民拉着刘文静的手说:“刘大哥,我来探望,不但是为了叙叙友情,主要是想请您帮我出个主意。”

刘文静早就知道李世民的心思。他说:“现在皇上远在江都,李密逼近东都,到处都有人造反。这倒是打天下的好时机哩。我可以帮您收集十万人马,您父亲手下还有几万人。如果用这支力量起兵,打进长安,号令天下,不出半年,可以取得天下。”

李世民高兴地说:“您真说到我心里去了。”

李世民回到家里,想想刘文静的话,越想越觉得有道理。但是要说服他父亲,倒是个难题。正好在这个时候,太原北面的突厥(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可汗进攻马邑。李渊派兵抵抗,连接打败仗。李渊怕这件事给隋炀帝知道了,要追究他的责任,急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李世民抓住这个机会,就找李渊劝他起兵反隋。李渊一听,吓得要命,说:“你怎么说出这种没上没下的话来。要是我去报官,准会把你抓起来。”

李世民并不害怕,说:“父亲要告就去告吧,儿才不怕死呢。”

李渊当然不会真的去告发,只是叮嘱他以后别说这样的话。

第二天,李世民又找李渊说:“父亲受皇上的委派,到这里讨伐反叛的人。可是眼看造反的人越来越多,您能讨伐得了?再说,皇上猜忌心很重,就算您立了功,您的处境更加危险。只有照我昨天说的办,才是唯一的出路。”

李渊犹豫了许多时候,才长叹一口气说:“昨天夜里,我想想你说的话,也有道理。我也拿不定主意。从现在起,是家破人亡,还是能化家为国,就凭你啦!”

李渊把刘文静从晋阳牢监里放了出来。刘文静帮助李世民,分头招兵买马。李渊又派人把正在河东打仗的另两个儿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召了回来。

太原的两个副留守看到李渊父子的举动反常,想出来阻挠。李渊借口他们勾结突厥,把他们抓起来杀了。

李渊又听从刘文静的计策,派人备了一份厚礼,到突厥可汗那里讲和,约他一起反隋。突厥可汗觉得这样做对他们有好处,就答应帮助李渊。

李渊稳住突厥这一头,就正式起兵反隋。李渊自称大将军,派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别做左右领军大都督、刘文静做司马,又把兵士都称为“义士”。他们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向长安进军。一路上继续招募人马,并且学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官仓发粮给贫民。这样一来,应募的百姓就越来越多了。

唐军到了霍邑(今山西霍县),遭到隋朝将军宋老生的拦击。霍邑一带道路狭隘,又正赶上接连几天大雨,唐军的军粮运输中断了。兵士中还纷纷传说突厥兵正准备偷袭晋阳。李渊动摇起来,想撤兵回晋阳去。

李世民对李渊说:“现在正是秋收季节,田野里有的是粮食,哪怕缺粮!宋老生也没有什么可怕。我们用义兵的名义号召天下,如果还没打仗就后撤,岂不叫人失望。回到晋阳,是断断没有生路的。”

李建成也支持他弟弟的主张。李渊这才改变了主意,取消了撤兵的打算。

八月的一天,久雨刚刚放晴。唐军一早沿着山边小路,急行军来到霍邑城边。李渊先派建成率领几十个骑兵在城下挑战。宋老生一看唐军人少,亲自带了三万人马出城。李世民带兵居高临下从南面山头冲杀下来,把宋老生的人马冲得七零八落。宋老生急忙回头想逃回城去。李渊的兵士已经占了城池,把城门关得紧腾腾的。宋老生走投无路,被唐军杀了。

唐军攻下霍邑以后,继续向西进军,在关中的农民军的配合下,渡过黄河。留在长安的李渊的女儿也招募了一万多人马,号称“娘子军”,响应唐军进关。

李渊集中了二十多万大军攻打长安。守在长安的隋军,要想抵抗也没用了。李渊攻下长安以后,为了争取民心,宣布约法十二条,把隋王朝的苛刻法令一概废除,并且暂时让隋炀帝的孙子杨侑(音yòu)做个挂名的皇帝。

第二年(公元618年)夏天,从江都传来了隋炀帝被杀的消息,李渊才把杨侑废了,自己即位称帝,改国号为唐。这就是唐高祖。

7. 李渊太原起兵的原因是什么?

如果隋炀帝不是各种瞎折腾的话,李渊或许就以唐国公终老一生了。然而,隋炀帝就是喜欢折腾,当时征高丽的事情已经惹得人人怨恨,隋炀帝仍然是乐此不疲。转眼之间,全国各地揭竿起事者多达几十人,而李渊只是其中一个。李渊能够建立300年的大唐江山,和两位女子息息相关,是这两位女子坚定了李渊起兵的决心。如果要论起功劳的话,给这两位女子颁发特殊贡献奖一点也不为过。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时,李渊还是太原留守兼领晋阳宫监。隋炀帝是一个狂热的旅游爱好者,又不爱住旅馆,听说住旅馆容易被坑。隋炀帝四处游幸,也建了好多行宫,而晋阳宫就是其中的一座行宫,有钱人的玩法就是不一样。行宫里该有的都有,宫女自然不会缺,这些都是隋炀帝的私人物品,谁挪用或使用了,那可是要斩头的,李渊只是负责保管的。本来也没什么大事,可是社会上突然流传起一句谶语“桃李子,有天下”,又有说“杨氏将灭,李氏将兴”。隋炀帝听说后,怀疑?国公李浑,就把李浑全家给杀了。但是杀了李浑后,整个局势好像没有改善的样子。隋炀帝又把怀疑对象转移到了他表哥李渊身上,隋炀帝就此要召见李渊。李渊越想越怕,于是推说重病,并重金打点了隋炀帝身边的人,才暂时得以不去。
躲得过初一,到了十五怎么办?看着当时的形势,李渊常常愁叹。就在李渊得过且过的时候,底下有三个人开始行动起来了,他们分别是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副监裴寂,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他们觉得身处乱世,想图存唯有起大事一条路。问题是,万一李渊不同意怎么办?虽说赔钱的生意没人做,杀人的买卖有人干,但起大事真的要斩头的,做还是不做,这是一个超大的问题。为了落实此事,他们三人心生一计,由与李渊私交非常好的裴寂出面实施。
第二天,裴寂作为晋阳宫副监在晋阳宫设宴,邀请李渊前往。李渊做为正监,赴宴也是正常之事。两人美酒下肚,微醉之际,突然看见两美人缓缓走来。裴寂指引两美人坐在李渊两边,重行劝酒,喝到酩酊大醉。等李渊醒来之时,发现自己和那两位美人睡在了一起。这两位女子,一位姓尹,一位姓张,都是晋阳宫的女子,换句话说,她们是隋炀帝的女人。李渊意识到自己惹上了灭门的大祸,真的被儿子李世民给坑爹了。李渊对此事寝食难安。
紧接着突厥士兵入侵马邑,李渊派兵去拦阻,但都打了败仗。不久,江都那边传来了隋炀帝的消息,隋炀帝派特使来问罪李渊兵败突厥之事。李渊更加惊恐。裴寂趁机说,睡宫女还有败于突厥这两件事情加起来是要灭族的,唐公真的要接受这样的结果吗?李渊又想起?国公李浑之死,觉得已经退无可退了,于是下定了决定,起兵图大事,就此拉开了辉煌大唐的序幕!而在这中间,那两位女子虽不是主谋,但用她们特殊的身份以及特殊的行为让李渊坚定了信心,颁发特殊贡献奖,应该没有问题吧?

李渊太原起兵的原因是什么?

8. 李渊太原起兵是怎么回事?

隋王朝传到第二代杨广手里,便走向崩溃。隋炀帝杨广接位以后,不惜消耗大量民力和物力,大搞“建设”,又调动百万大军两次进攻高丽,无功而返,各地人民不堪重负,纷纷起来造反,形成天下大乱之势。隋炀帝率宫妃和百官南游后避驻江都,命镇守太原的唐公李渊镇压“盗匪”,李渊亦颇尽力。后来,隋炀帝因李渊抵御突厥不力而欲加罪,迫使李渊铤而走险。李渊便积极搜罗人才,身边的次子李世民“密结豪友”,加紧进行起兵前的准备。李世民的好友、晋阳县令刘文静因受瓦岗军首领李密的株连,被捕入狱。李世民趁探视之机,在狱中和刘文静拟定了起兵计划,并通过隋朝的晋阳宫副监裴寂将这个起兵计划转告给李渊。李渊蓄谋已久,当即表示同意。


李渊在太原起兵,做了许多准备工作。首先以抵御突厥南侵为名,招募军队,十天之内就有一万人应募而至。接着又清除异己,扫清起兵的障碍。太原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对招募军队心存疑虑,打算逮捕应募入军的逃犯长孙顺德和刘泓荃等,以便从他们口中探听招募的真实意图。李渊闻讯,即令李世民领兵埋伏太原城内,以防不测。次日,李渊召王、高二人到议事厅议事,刘文静以勾引突厥南侵之罪状告王、高二人。李渊即将王、高二人逮捕入狱。两天以后,突厥果然兵临城下。李渊命令裴寂等人做好战斗准备,并打开太原的所有城门。突厥人不知虚实,以为太原有备,在城外只停留了两天,便匆匆北撤。这次突厥入侵,太原军民都以为是王威、高君雅勾引来的,一致要求将其处死。李渊便将王、高二人斩首示众,李渊除了心腹之患。


李渊起兵,为了取得突厥的协助,李渊亲自写信给突厥始毕可汗,信中提出,如果突厥能够协助举兵起事,在战争中所获得的战利品,将全部归突厥所有,并不惜向突厥可汗以臣自称。始毕可汗立即回信,答应出兵相助,并要李渊“自作天子”。


李渊又将在河东和长安的长子李建成、四子李元吉和女婿柴绍等召到太原,准备起兵。李渊在太原设大将军府,自任大将军,以裴寂任长史,刘文静任司马,以李建成为左领军大都督,统左三统军,以李世民为右统军大都督,统右三统军。又令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发兵五百相助。临行前,李渊叮嘱说:“请突厥出兵,只不过是制造声势而已,以防刘武周偷袭太原,如出兵过多,无法控制,只会给百姓带来祸害。”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七月,李渊亲率三万大军,沿汾水河谷南下,向关中进军。李渊大军进展迅速,经隰县、灵石等县,十日后抵达霍邑。霍邑位于鼠谷南端谷口,西邻汾水,东据霍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隋长安留守代王杨侑命隋将宋老生率两万兵屯守于此,迎击李渊。此时,霍邑一带淋雨如注,道路泥泞。李渊命军队在距霍邑五十里的贾胡堡暂时休整,并派人从太原增运一个月粮草。


七月二十日,河南瓦岗军首领李密派人送来书信,要求与李渊联合。李密此时已建号魏公,拥众十余万人,兵多将广,势力强盛,故在信中言词傲慢,目中无人。而李渊却在回书中卑词推奖,以骄其志,使其进攻洛阳,坐收渔人之利。


八月三日,天气转晴,李渊下令军队向霍邑推进。为了引诱宋老生出击,李渊率少数老弱之兵,迅速开赴霍邑城下,就在城下设置军所,调兵遣将,指手画脚,作出要立即攻城的态势,而以主力部队殿后,准备围歼宋老生军队。宋老生在城上看到太原军势单力弱,发倾城出动,发起攻击,双方一接触,李渊就向后撤退,当宋老生率隋军进入伏击圈后,李渊会合主力部队将隋军团团包围。隋军在太原兵的前后夹击之下,全部被歼,宋老生也在阵中被杀。战斗进行了仅半个时辰,李渊就占领了霍邑。接着,李渊又引军继续南下,九月上旬抵达河东城下。


河东城是山西地区的军事重镇,是隋朝连接东、西两京的咽喉要道,城高坚固,又有骁将屈突通指挥守城。因此,太原兵久攻不克。为了减少伤亡,保存实力,李渊采纳了李世民和裴寂等人的建议,亲率主力从梁山(今陕西韩城东黄河中)和龙山(今山西河津西黄河中),渡过黄河,进入关中;留少数兵力继续包围河东城,以牵制河东隋军。九月十六日,李渊率军渡过黄河以后,一面令李建成率部屯驻永丰仓(今陕西华阴东),防御潼关和河东隋军,一面派李世民率部沿渭水向长安挺进。李世民拔除了隋朝设在长安周围的军事据点,完成了对长安的包围。长安城内的隋军,已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但仍负隅顽抗,作最后挣扎。李渊将军府从朝邑移至长安城东春明门外,亲自指挥攻城。经过十多天的激烈战斗,长安城被攻破,李渊率部顺利入城。李渊在查封府库,安抚百姓以后,将代王杨侑扶立为帝,改元义宁,自己入居宫城的武德殿,自称大丞相,掌握军政大权。


义宁二年(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扬州被宇文化及缢死,李渊便废掉杨侑,在太极殿登极称帝,国号为唐,称唐高祖,改义宁二年为武德元年。以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并署百官,随才任用。至此,唐王朝正式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