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魏延计谋,走子午谷奇袭长安?

2024-05-14

1. 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魏延计谋,走子午谷奇袭长安?

话说诸葛亮一生竭尽全力地北伐,力图实际一统天下的夙愿,然而,事实并不如愿,诸葛亮在伐魏中连遭数次失败后,蜀将魏延向诸葛亮献了这样一个计谋:出奇兵制胜。

具体来说就是:分两步走。
第一步是大部队,还是由诸葛亮派大军四平八稳地出斜谷,吸引魏军的主力和注意力。
第二步是奇兵队。由魏延率一支精简奇兵循穿过“原始森林”——秦岭,东出“鬼见愁”的子午谷,然后直取“黄龙”——长安。

理由有两个:
第一,这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时曹魏守长安的夏侯??歉觥八奈奕嗽薄薄??抻挛弈保?薜挛薏牛?銎姹?晒ο凳?大大增加。
结论是:这样虚实并用,出奇不意,可以一举拿下长安,夺取关中,这样一来魏国很快就会树倒猢狲散,被彻底消灭。

出人意料的是,诸葛亮竟然直生生地拒绝了如此事半功倍的妙计,为此魏延很不满,甚至怠慢军情,不肯听诸葛亮的调遣,以至于后来诸葛亮以他脑后有反骨而设计斩杀之。但后人多半对诸葛亮不出子午谷袭长安感到叹息,似乎认为如果诸葛亮采纳魏延之计,北伐一定会成功,魏、蜀的命运将彻底改变。
那么,诸葛亮究竟是什么原因不出子午谷袭长安呢?

首先,排除诸葛亮为一已之私而不顾全大局这一情况。史书都记载诸葛亮是个谨慎的人,但他的谨慎不代表胆小,而是代表稳重。试想想诸葛亮不是做事稳重,他也不能带着刘备在乱世中站稳脚跟,并且在蜀中建立属于自己的根据地?因此诸葛亮不出兵子午谷显然不是因为过于谨慎这个原因。
同时,诸葛亮虽然对鲁莽的魏延颇有微词,但他并不是眼里容不下一粒沙的人,他也断然不会因为对魏延有陈见就不采纳他的计谋。因此,可以排除诸葛亮“私心”做怪的这个原因。

其次,诸葛亮其实是赞同出兵子午谷袭长安的计谋的。刘备请他下山时,他在《隆中对》中就阐明了这样的观点:“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为了与宛洛之军互相呼应,出秦川之军必然要从子午谷等地正面攻击长安,而不可能象后来诸葛亮北伐时那样仅在秦陇交界处活动。如果这样做,则祁山之师与宛洛之师相去遥远,难以形成首尾相应之势,由此证明,《隆中对》中的秦川之师应该是准备出子午谷直捣长安的。

那么,为什么后来诸葛亮却弃这一方案不用了呢?
这和当时的形势有关。诸葛亮三分天下的宏图里,制定了“联吴抗魏”的战略定位,而在其中,荆州是至关重要的“核心地”。只要占据此战略要地,联吴有资本,伐魏有条件,可谓进退自如,立于不败之地。然而项羽后来的大意失荆州却是诸葛亮所始料不及的,更为严重的是引起了刘备的征吴之举,彻底打乱了诸葛亮的“联吴抗魏”的战略部署,随后吴蜀彝陵之战后,蜀军精税部队几乎殆亡丧尽,刘备也因此殒身白帝城。
如此战略要地和战略部署都改变了,联合东吴共同伐魏也就只剩下纸下谈兵了。再加上继位的刘禅昏庸无能,留给诸葛亮的现实是,经不起大的折腾,更经不起大的失败。

而出子午谷袭长安说白了就是一次真正的大冒险之举。虽然有出奇制胜的诱惑,但也有全军覆没的陷阱。要知道,与蜀国的衰退相比,魏国的强大却是与日俱增,曹魏的继承人是位明主,又拥有司马懿这样的超级谋臣相辅佐,以司马懿等人的眼光,末必看不到这一条进军路线,如果加强防范,设计埋伏圈等着蜀军往里面钻,那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而一旦失败,损失是无蜀国无法承受的。再加上诸葛亮也知道刘禅身边小人当道,如果他的伐魏大军惨遭失利,小人又会乘机向刘禅进谗言,到时候他本人也吃不了兜着走。
再退一万步来说,即使子午谷袭长安成功了,魏国各地的军事力量明摆在那里,听闻有长安有难,一起来合救长安,只怕孤军深入的蜀军也要遭遇灭顶之灾。

其实,诸葛亮晚年,之所以竭力全力伐魏,以他的智谋自然知道这是“逆天而行”,是注定不会成功的。但他之所以还要乐此不彼,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早已调整了战略部署:改以消灭魏国的伐魏为力求自保的伐魏。当时蜀魏强弱明显,蜀国统一中原已是痴人说梦了,因此蜀国当时可做的是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如果守呢?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所以诸葛亮采取了以攻为守的办法逐渐拓展边疆地区,一方面想进一步加强控制蜀北战略要地的控制,另一方面也证明自己为蜀国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

终上所述,诸葛亮不出子午谷袭长安是受内忧外患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有不得已的苦衷。

诸葛亮为什么不采纳魏延计谋,走子午谷奇袭长安?

2. 诸葛亮当年为什么没有听魏延之计 从子午谷挥军直取长安 灭魏???

魏延的目的不是什么歼敌,而是攻城。可子午谷地势险峻,骑兵尚且不能行,更何况要打长安或者潼关,不带攻城器具是不可能的。一般白刃战的负伤人数大概在1:1左右。而已5000人打有号称天险的潼关,绝非易事。而从子午谷到潼关,先后要经过长安、蓝田、渭南、华阴四郡。潼关之北有冯翊。自汉朝起,左扶风、右冯翊是防止西羌的据点,驻有重兵。魏延突击一旦打不下潼关,必将陷入合围。打武关倒有可能,从汉中到武关一路都是山,可以突袭。  
再有,魏延打潼关的最近的路是经蓝田、越华山、过华阴。可是,华山自古有天险一说,更有自古华山一条路之称。魏延军从子午谷到潼关具体距离我还没有查出来。但是就现在地理来看。渭南市包括华阴、潼关。古潼关遗址现在叫港口镇。在渭南最东面。到子午谷最少300公里。淮海战役中,我军为围剿黄百韬兵团,命令各部全力追击。在华东平原,在除武器外,丢掉一切装备的前提下,创下了一昼夜行军180里的速度,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以这个速度来看,即便是平原,全天24小时,保持每小时行军3.75公里的速度。也要3.3333333·······天。算3天零10个小时。何况走的是天险华山。速度最少减半。也就是要6天。你不可能24小时不睡。除去每天睡觉两个时辰,到了潼关也是疲敝之师。潼关城墙最矮处高16米,最高处达30米。你要不要带攻城器具?强弩之末,还想打潼关?  
而且,魏延没有休息时间。既是轻装,你能带几天干粮???又没有粮草供应,必败无疑。还有,这个计划是要与诸葛亮会合。可惜,诸葛亮能否在短期内突破斜谷,与魏延会合?这是个未知数。诸葛亮当然不会这样冒险送了自己手下一员大将的性命。  
 当时蜀国北部边境隘口是汉中和绵竹关。魏延如果要经子午谷取长安,必然是轻军而出。那么,蜀军主力必然要随后增援,否则,魏延孤军深入,必败无疑。就是打下长安他也守不住。蜀军主力若出绵竹,则要经祁山、天水到天水有两条路可走。一条,经街亭、安定到长安,一条经陈仓、五丈原至长安。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兵出绵竹,路途太远,是来不及及时支援长安的魏延孤军的。那么,蜀军必然出阳平关,经五丈原直捣长安。只有这样,才能及时支援魏延孤军。可是,主力若到长安,那南安、天水的魏军难道就不会偷袭你的成都???长安到汉中有子午谷险道,那么你怎么知道绵竹关就没有险道可以偷渡呢?就算不打成都,天水、南安、安定之军难道就不能从后偷袭街亭和五丈原,断蜀军粮道吗?不要跟我说当时魏军没有大将在天水、安定。姜维可不是白痴。当时他掌管的可是天水郡的军事啊!!! 

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可是大家是否注意到了, 
“以正合”是基础,“以奇胜”是建立在“正”的基础上的。如果一个计划连后路都无法保障,这个计划可行吗?邓艾为什么敢偷渡阴平。是因为蜀国当时主力跟随姜维被钟会牵制在剑阁。蜀中再无大将镇守。且当时,魏军势大,后主昏庸,朝野内外,投降魏军的呼声很高。在朝内就以谯周为首。因此,他敢孤军深入。可是魏延偷渡子午谷呢? 

兵书上还有一句话:“未料胜、先料败”。就是说打仗之前,要先考虑到打败仗的因素,再考虑到打了败仗要采取的补救措施。世上所有人用兵,没有人会不管自己的后路的,遭前后夹击乃兵家之大忌。从来没有人会只顾前插,不管后路的。马超初战曹操时,虽然主要败在曹操和贾诩的离间计之下。但是,他被徐晃、朱灵偷渡,袭其后路也是败因之一。二战曹操,初期兵势不可谓不盛,几乎占领整个凉州。就是因为只顾东进,不顾后路。轻易相信韦康旧部。事后,韦康“故吏民杨阜、姜叙、梁宽、赵衢等,合谋击超。阜、叙起於卤城,超出攻之,不能下;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 

诸葛亮当年为什么要平定南蛮,为什么要让李严守永安宫。就是为了北伐时,没有后顾之忧。这是老成谋国的策略,居然有人如此非议,惜哉!!! 

若是荆州尚在,则荆州军可一路出上庸,取长安。一路攻打宛城,牵扯魏军许都援军。西川兵一路出汉中,取长安,一路经略陇西。这才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可这时候,荆州以失,如果敌军断了西川到长安的粮道,如之奈何?

3. 三国时诸葛亮若听魏延的话兵出子午谷,能攻克长安吗?

即使可以攻克长安,用现在一句话说就是: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那个时期的长安已经没有诸葛亮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了。再者诸葛亮也要考虑拿下长安之后的问题,如若魏延拿下长安,诸葛亮的统治地位必将受到影响;如将功劳全部归他,必然功高震主。诸葛亮不可能不考虑这些后果。最后,即使拿下长安,已魏国的实力也能反攻回来,蜀国守不住的,那时候守城不利的锅又要有人来背。

三国时诸葛亮若听魏延的话兵出子午谷,能攻克长安吗?

4. 为何诸葛亮不采用魏延计谋,出奇兵从子午谷直取长安呢?

我觉得诸葛亮没听魏延的话算是对了,按当时的条件来说确实有点异想天开,首先摆在面前的就有六大问题。一、道路难行。二、时限过短。三、敌军不退。四、辎重粮草。五、敌方援军。六、一旦晚到那就是臭棋一招,不单没有什么奇谋效果,而且还凭空少了一支生力军。

一、道路难行,这个容易理解,所谓奇谋就是在敌方想不到的时间,以敌方想不到的方式,出现在敌方想不到的地方。但是子午谷太过难行,人还好说,路上吃喝辎重粮草怎么办,5000人打野食那就开玩笑了。
二、时限过短。10天到,这个时限根本不可能,不眠不休也够呛,路程是不远,但是那都是需要栈道才能前行的,包括丞相在内走斜谷也要有栈道,你走的快没用,那个时代的栈道尤其是偏僻的栈道维护保养的都不够好,等把栈道都修复了再通行,这本身就耽误了极多的时间。
三、敌军不退。魏延从哪儿得知的人家见了你就会跑呢,你哪来那么大威势呢,人家打不过就不能龟缩在城里防守等救援么,为什么就非要跑哩······太过于自信了,长安城可是大城不是土卡拉堆起来的,再说城将就是再废物,左近还有郭淮呢。

四、辎重粮草。就算敌人跑了,他会给你留粮草?就是再傻的将领手底下也得有几个明白人吧,跑就跑了还把粮食留给敌人打保卫战那不是傻的没边了。没有粮食你魏延吃什么。
五、敌方援军。如果魏军不逃跑,一直坚守,你能打几天?说不定几天时间人家援军就到了,一旦郭淮赶过来那必定会包一个皮比馅厚的大饺子!还奇谋,最后会变成笑话吧。
六、一旦晚到那就是臭棋一招,不单没有什么奇谋效果,而且还凭空少了一支生力军。

5. 如果诸葛亮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能打下长安吗?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曾经五次向北落第,但是都没什么进展,在演义中的精彩讲述中,把诸葛亮当主角的人都觉得非常可惜,在向北扩张的期间,有一个奇谋一直被争论,那就是魏延提出来的一次奇谋,大家都知道诸葛亮用兵很谨慎,从不冒险,这对一个指挥官来说也是有很大问题的,很有可能他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导致向北扩张一直是徒劳的。这里,我们来猜想一下, 如果那时候诸葛亮同意了出兵子午谷的奇谋,真的能占领长安吗?
     
 从三国志记载的信息来看,魏延的计划前提,认为魏军主力得知子午谷出兵的消息,还需要20多天才能集结到长安,那时候诸葛亮的大军已经从斜谷过来了。但事实上在真实 历史 中,曹魏的主力不但集结起来,而且挺进到长安以西几百里的街亭、祁山,打得诸葛亮全线退兵,然后魏军班师,这所有的一切都只用了50天。推算起来,魏军到长安的时间应该不超过10天。魏延对魏军出兵的速度评估是完全错误的,很可能是他自己被打个措手不及。
     
 另外,有人说魏延就算失败了也只损失几千人,不比街亭损失大,这是错误的。魏延并不是要自己单枪匹马打下雍州,他是自己去突袭长安,让诸葛亮的主力从斜谷跟进配合。所以,按照他的规划,蜀汉主力最后是集结在长安、再考虑到前面说的打不下长安的风险,以及魏军主力可能比他估计的快一倍时间到达,结果是蜀军主力在长安城下进行一次比 历史 上更加不利的会战,遭受更加惨重的损失。至于这损失后,魏国会不会大举南征,还不好说。毕竟长远的发展相对于魏国是更有利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蜀汉是要面临比 历史 上更加难熬的日子了。
     
 按照魏延的说法,魏延率领五千兵直取长安,长安是一座宏伟的大城,城池坚固,易守难攻,五千兵精兵就能攻下?更何况魏延还属于疲惫之师,只能说很难,按照魏延的说法,守城主将夏侯楙,直接会弃城逃跑,这个非常的不可靠,一个偌大的长安城,还守不住五千兵的进攻,这是守又不是让你出城pk,再者就算夏侯楙逃跑,这么大个长安城,难道长安城所有大将都会跟着逃跑,万一有人不逃跑呢?魏延怎么办?强攻?那是找死。
     
 况且名将郭淮就在旁边,魏国属于平原,支援时间只需一两天就能到达,魏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拿下?假如魏延取下长安城,那么他的五千兵,能守住魏国大军的进攻?等待诸葛亮的支援?诸葛亮赶到长安,按照专家的预算,最快也需要二十天,魏延五千兵能守得住这么长时间吗?等待诸葛亮来支援?如果魏国支援长安,须三天,那么魏延要放手魏军十七天的进攻,诸葛亮才能赶到,魏延能守住?
     
 假如魏延成功等待诸葛亮支援,诸葛亮也进长安城了,那么接下来的结果就是,蜀军与魏军展开正面对决,蜀军能打得赢魏军吗?就蜀军几万军队,跟兵力比自己多好几倍的对手对抗,加上长安平原作战,魏军的铁骑,蜀军对抗的的了么。蜀军适合野地作战,魏军适合平原作战,在长安城蜀军怎么打?如果魏军采取围而不攻,切断敌方粮道,蜀军将不战自败,蜀军一旦进入长安城,长安就成为蜀国的孤城,没有支援,跟魏国硬碰硬那是找死,最后的结果是冲出魏军的曹魏,退回汉中,那么长安这种城就是得到又放弃,毫无意义而言,白忙活一场。
     
 如果魏延在坚守长安等待诸葛亮时,被魏军攻破,而且封锁消息,然后埋伏好,等待诸葛亮率大军来然后全部歼灭,那蜀国不得提前灭亡?或者魏军提前在这地方埋伏,魏延不是全军覆没?但是以夏侯楙的才能,应该没这个智商,但是夏侯楙也不会无能为力,怕魏延的五千兵。但是等曹真他们赶到,魏延就没那么好运了。
     
 子午谷虽然是一条奇谋,但是在当时的形势下不适用,如果单独是夺取长安,这个长安拿来毫无意义,没有其他险要地方作为屏障,长安对于蜀汉来说是孤城,而且夺取长安这个过程当中,影响因素太多了,风险性太大了,最主要的魏国统帅是曹真,不是匹夫之勇,曹真的军事才能,都能陪诸葛亮玩上一阵子,其军事才能绝对不低于魏延。

如果诸葛亮采纳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能打下长安吗?

6. 假如诸葛亮听魏延子午谷偷袭长安之计,会怎么样?

1, 难以完成的子午谷之计。完成子午之计必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同时满足,一个不能少)第一:魏延率军从褒中出发,循秦岭东行进入子午谷,循子午谷到长安,完成这个行程必须用10天的工夫。第二:曹魏长安守将夏侯楙得知魏延军突然到来时必须要弃城逃跑,不作抵抗。第三:夏侯楙逃跑时,必须留下大批可供蜀军食用的粮草辎重。第四:魏军的增援部队必须要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而诸葛亮大军从斜谷出发,必须在20天内赶到长安,增援魏延。第五:万众运行子午谷险道不能走漏半点消息,没有魏军拦阻。以上五点都是完成子午谷之计必需的环节,但是都难以如同魏延所想般完成。先说第一个,首先魏延能保证在10天之内穿过子午谷而到达长安吗?子午谷道长约600里,两边高山对峙,中间水流湍急,全靠架在山崖上的栈道通行。如果中间有坏道。就必须停下来修复后,才能继续通行。如果坏道一多,修复的时间就会很长,也就会延迟到达长安的时间,如果不能在10天内到达长安,那么魏军的细作就可能会得到情报而有所准备,使蜀军失去奇袭的效果。而且两年之后,魏军都督曹真伐蜀时就是从子午道走的,《三国志.魏书. 曹真传》说:“会大霖雨三十余日,或栈道断绝。” 《三国志。魏书。王朗附王肃传》也有说道:“曹真发已逾月而行才半谷,治道功夫,战士悉作。”曹真一个月才走了子午谷的一半,可见10天内走完子午谷是相当不容易的。再说第二个,魏军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这是事实,但他会不会害怕到“闻延奄至,必弃城逃走”呢?弃城而走在魏国是极大的罪,夏侯楙虽然是曹操的亲戚,也不敢冒这个危险吧。如果他不弃城逃走,而是据城而守,等待援军到来的话那又怎么办呢?就算长安守军再差再少,据城而守,难道会被区区五千兵马攻破?即使夏侯楙真的弃城逃走,还有曹魏雍州刺史郭淮呢!这个有胆有谋的郭淮已成为雍州刺史,当时正在天水。就算长安被攻破,那么蜀国军队就处在天水魏军与来援的魏军两处的夹击,怎能长久?再说第三点。即使魏延成功占领了长安,怎能保证曹军就一定留下大批粮草辎重给蜀军呢?如果曹军把粮食运走或是干脆将其付之一炬的话,蜀军能空着肚子守城吗?再说第四点,谁又能保证关东援军一定会在20天后才到达长安。远的不说,就拿司马懿袭击孟达来说,孟达估计司马懿要一个月后才能赶到上庸,结果司马懿只用了短短的8天时间就赶到了,杀了孟达个措手不及。而且从关东到关中,一路上一马平川,没有什么天然屏障,正利于曹魏的铁骑昼夜急驰。“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率军从斜谷出发到长安,要行千里栈道,加上一路还有曹军从中阻拦,怎能保证就一定能赶在曹魏援军到来之前到达长安?万一落在曹军后面,魏延军被曹军灭掉不说,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会屯兵于坚城之下,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最后说第五点,魏延根本不能担保在子午谷中没有魏军与魏军探子,如果有魏军和探子在道中等着魏延,那么不但魏延的计策泡汤,就连能否到达长安都是问题。

2, 合适蜀国的战略。蜀国国力最弱是众所周知的,魏延的战略既不适合蜀国,那么什么战略才适合蜀国呢?蜀国靠的是山险,就算兵少,只要堵住山路要口,据险关固守,敌军再多也难有作为。长安附近一片平坦,以蜀汉总兵力都远不如曹魏的情况下,光是占领长安,却没有险山要关可以据守,决定无法守得住,而且是在不利的平原地带和曹魏硬碰硬大对决,那等于把自己置于死地。蜀汉的国力居三国之末,当时的人口也不多,实在玩不起这种危险动作(刘备的惨败是很惨痛的经验教训)。相反地,凉州多山,只要占领险关要道,曹魏兵力再多也难以夺回去。加上蜀中无良马,到了长安平原很难与魏国强大的骑兵对抗。而凉州产良马,如果蜀国占据凉州,将使蜀国有更大的力量对抗魏国。这就是诸葛亮舍长安攻凉州的最大原因,也就是诸葛亮制定的蜀国战略。在当时的环境下,整体兵力不多,战略计划却好高骛远,这是兵家大忌。两方比较,魏延的计策远不及诸葛亮的周到安全。而且魏延的计策短视,没有长远的计划,计划偷袭长安后就别无后着。远远不及诸葛亮计划得周全。因此魏延的子午谷之计不值得被采用。


天天/:) 回答时间 2007-08-30 01:04


其他答案当然会有改变,魏延直接就战死了,就不用日后和杨仪吵架了。
简单来看 
首先,魏国也知道子午谷的重要性,魏国多次分兵多路伐蜀,都有兵马走过子午谷,所以不可能不在这里设防 
其次,子午谷地形险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只要有少量兵马,就可以把魏延的一万人马完全困死在这个地方,而且魏延地形不熟,在里面迷路的可能性也不小 
再次,曾有人把子午谷奇谋和邓艾险度阴平作比较,邓艾即将走出阴平时,发现诸葛亮曾在这里陈了一千兵马,大惊失色,说如果刘禅没有裁撤这些兵马,自己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可见这都是极大的冒险
最后,夏侯懋会不战而逃,也只是魏延的主观臆测,而且此时魏国尚书钟繇也在长安,还有张颌,郭淮等多人,如果他们坚守,魏延的下场也只有死亡

天天/:) 回答时间 2007-08-30 01:03


3, 外交战略。吴国表面上虽是蜀国的盟国,但是吴国内部对吴蜀联盟有什么看法呢?恐怕有想过吞并蜀国吧。始终蜀国位于吴国上游,顺江而下,对吴国是个威胁。加上荆州问题一直困扰着吴蜀两国。若不是魏国一直对吴蜀二国虎视眈眈,加上诸葛亮专注北伐,吴国也一直想北上占领魏国的徐州和寿春等地。所以两国一直没有互相攻伐。而很多人也说,如果诸葛亮采用魏延的子午谷之计,再让吴国配合出兵,将有很大可能成功消灭魏国。但是吴国会不会出兵呢?吴国如果占据徐州、扬州,就是放弃了长江之险与魏国强大的骑兵、步兵集团在广阔的平原上交战。以吴国善水之兵,弃其长处与北军在北方争雄,能胜利吗?远的不说,当年曹操就是放弃了北军善马之利,与吴国在南方争霸才遭到赤壁大败。相反,吴国北上,恐怕也会遭到曹操南下的同样问题。吴国既然有前车之鉴,能北上冒险吗?吴国国政是在魏蜀二国中保持平衡,维持三分,蜀国若成功占领关中,势力大盛,对吴国的威胁将会加大。始终,蜀国灭魏之后,一定会顺江而下,灭吴统一。吴国在这种环境底下,很有可能会乘蜀国无力兼顾益州之际袭取益州,霸据长江上中游,巩固内防。然后与蜀再建同盟,维持三分。而蜀国若失去益州之地,为了继续进行与魏的斗争,也会忍气吞声接受吴国的盟约,以免两面受敌。诸葛亮设立攻西凉的战略时就已想到了这一点。因为占据西凉,有险可守,就算益州陷落,起码可以保住蜀国不亡。如果按照魏延之计占领关中,不攻西凉,一定需要大量兵力防守各处关隘,因为关中乃一平原,险要之处极少,蜀军一定要全军出动,才有可能守住关中。蜀军全军出动,益州必然空虚,若此时吴国来袭,失去益州在所难免。就算能与吴再建交,也难以保存关中,因为必会受到来自洛阳、西凉两处魏兵的侵袭。因此在外交问题困扰之下,魏延之计根本不是万全之策,诸葛亮不采用绝对正确。

4, 子午谷、阴平两次偷袭计划。很多人说,阴平之计成功了,是个好例子。因此魏延之计也有可能成功。这点我不同意。诸葛亮北伐时,后有弱蜀需要负担,前有强魏需要应付,能不谨慎吗?而邓艾偷袭阴平之时,后有强魏不须担忧,前有弱蜀弱将弱兵,当然可以放胆进行偷袭。此外,邓艾的成功也是侥幸,当时蜀国已经人心思变,先不说废弃的营寨,只说马邈如能坚守,邓艾也不会成功的。两个偷袭计划处在不同的环境底下,怎能拉到一起谈呢?

战略部分总结:魏延的计策有那么多的漏洞,值得弱蜀采用吗?因此,诸葛亮坚持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

总结:无论在国力、战略方面都不允许蜀国进行子午谷计划,诸葛亮怎能采用这种既无安全又没远虑的计策。因此,诸葛亮不应该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袭之计。

7. 三国中诸葛亮为何不让魏延出子午谷取长安???

长安,什么城? 曾经的国都,大城,城防多,沟壑险,易守难攻。。。
其一,若魏延5000精兵捷径取长安,倘若被埋伏,绝对是剩不下几个人的了。。。再说若不给精兵,又如何取这险要的长安城。。。。。。结论:风险过大,分兵的做法又降低了主力部队力量。
其二,若魏延成功取得长安,那诸葛知道魏延脑后反骨(魏延后来确实也造反了),取得长安,易守难攻,曹魏在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急于夺回长安的,那给了魏延喘息机会,说不定早早的就造反了,之后也许还被劝降到魏国,也未可知。
其三,若魏延取长安成功后,未反,诸葛要平定西凉诸郡,不能马上去长安回合,那魏延得了首功可以歇着看风景,诸葛最后干了受累不讨好的活(镇压or安抚西凉,别忘了还有羌族呐,那时候马超死了吧,若马超在羌族无虞,马超死则羌族难平,只能送礼搞定)
其四,诸葛就算勉强接受这种情况,在平定西凉前,需要去长安接收魏延兵权,再夺近处的关隘,以便布防,预防魏国反击。此时在上庸的孟达也归属魏国了吧,若此时司马懿出奇兵借孟达西城通过,可支取汉中。诸葛此时哪还有兵/? 出来时精兵全带上了,剩下老弱新兵守汉中。。。司马懿什么人,也是大才。。。肯定同时反击长安,同时亲自领兵进犯汉中,汉中若失,蜀国就被一分为二了,诸葛在外无补给,就地取长安西凉等地补给,那必然民心要损失;而汉中若丢,之前诸葛投资的田地啦,都没咯。。。这时蜀国刘禅最可能怎么做涅,投降吧。。。那诸葛就提前完成了姜维的任务。。。。呵呵。。。
 
总结:我个人觉得,诸葛出祁山,不让魏延出子午谷,绝对不是求稳。诸葛比谁都着急,他自己用了多少年才搞出机会来反击魏国呀,生命到了尽头,还不快点拼一回?我分析诸葛主要目的是想削弱魏国精锐实力,尤其是借机把魏国精锐都吸引过来,找机会灭掉对方精锐,以便图谋下一步策略。。。因为取长安后平定西凉,然后还得取洛阳,宛,许都,中间还有易守难攻的关隘,那时间太久了,诸葛等不了。。。他想削弱了对方精锐之后,再联合东吴一起,东吴分两路,中路离许都最近但不需精兵只需用众兵(人多威慑),东路要精锐牵制;此时若诸葛回身,从汉中取西城,大家知道孟达最终是个来去明白的人,孟达此时肯定和诸葛一路走啦,取道中路与东吴人多势众的部队回合,联合进攻宛和许都,此时围城打援,进一步削弱对方后,东路东吴精锐撤退,让魏国东路回防,疲于奔命,到了许都,这些兵将也都差不多该挂了。。。直接于许都、宛附近,进行大决战吧。。。(决战失败的话,魏国也差不多要完蛋了,剩下的任务交给后人去做,机会大大增加啦)按这个发展,似乎东吴有机会夺得天下。。。^_^

三国中诸葛亮为何不让魏延出子午谷取长安???

8. 诸葛亮为什么不兵出子午谷,袭击长安

  诸葛亮一向用兵谨慎,认为此计过于凶险且难以成功,故弃而不用。也有人认为,诸葛亮不采用的原因是,诸葛亮根本不打算攻打长安,他的目标应当是先取凉州,然后步步为营、逐步蚕食曹魏。
  子午谷奇谋: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名将魏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