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一定是正确的吗?

2024-05-15

1. 历史一定是正确的吗?

历史就是过去的事实,没有正确与错误一说,只有真实和虚假的区别。但历史上的人物却有正确与错误的评价,这必须是与这段历史无关的后人才能给出的结论。在中国,也许结论要过去很多很多年才能得出,只要有利益人存在,历史就很难做到真实。

历史一定是正确的吗?

2. 初中历史学不好怎么办

一、从现实入手,回望历史历史尽管是过去的事情,但是和现实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历史是人类的记忆,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延伸,任何现实问题都能从历史中找到根源。我们学习历史决不只是单纯为了猎奇而去翻检陈年旧帐,而是要立足现实,面向未来。学习中如果我们能从现实问题入手,就找到了一个适当的切入点,就能在我们的脑海中激活相应的那段历史,获得更加深刻的印象和真切的感悟,感受到历史学习的兴趣与价值。那么如何找到好的突破口呢?一是利用纪念性活动。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经常会有周年性的纪念,届时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都会有大量报道,还会提供许多背景资料,这就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极好的条件和氛围。比如,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各种记念活动很多,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候去回望那段历史,肯定会有和平时不一样的感觉。二是通过现实中的一些现象,追溯历史,类似于文学上的倒叙。比如,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许多不安定的地方都能看到它的影响,那么这样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是怎么发展起来的呢?我们可以沿着这个思路去回顾美国200多年的历程,总结、认识它的起步、发展。 二、倡导有思想的历史学习面对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有些同学感到特别的无从下手、难以把握。其实盲目地沉到琐碎的历史片断中去自然会无所适从,同学们可以尝试整理一些相关的史实,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观点去统帅史实。这样可以让琐碎的知识获得一种生命力,让死的内容活起来。并且还要学会用清晰的思路,把自己的想法有理有据地表达出来。比如,对一些影响较大的著名人物,我们可以把散见于各课的内容组织起来,写出一篇关于他的人物传记,并且得出你对此人的看法和评价,对重大事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在这样的过程中,多种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三、注重挖掘历史事件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历史不可能是孤立的,而逐课的学习有意无意中将历史割裂开来,变成了一个个的片段。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始终要有一种整体的观念,要突破“课”的限制,挖掘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历史的发展中,总是前面的事件引出后面的事件,后面的事件呼应前面的事件,环环相扣,连续不断,历史是不可能停顿、中断的。在总复习阶段要学会自己总结归纳,把知识按一定的学习主题重新整合起来,把看似零散的知识立起来、活起来,把隐含的关系挖掘出来。有人说,要把历史学成“立体”的。我想,所谓的“立体”,大概也就是这种横向与纵向的联系吧。经常这样思考,对不同的历史现象,我们就可以较准确地分析出它们的实质,无论碰到什么题都能迎刃而解,这是读书时要注意的问题。书本决不仅仅是读过即可的,光记住一些时间、地点、事件是没有用的,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用历史思维去思考、去研究,去探索事件背后的东西。相信你不久就会发现,历史是越读越有味的。      比如前面提到的在“美国的历程”的归纳中,我们会看到“独立战争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的叙述,那么它如何体现出来呢?在几课之后,可以找到“1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在南北战争的影响中说到“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这又如何印证呢?实际上就是几年以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高速发展,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工业大国”。单从时间上就可以看出奥妙,我们的思维只需要往前跨出一小步,把它们之间隐含的内在关系揭示出来,就可以形成整体的认识。        联系对比可以是多方面的,横向可比同一时代不同国家、地区间的差异,纵向可看同一国家、地区的发展轨迹。角度不同,更能折射出历史的迷人之处和魅力所在,只有从更多角度的细致观察才有可能获得更加全面、准确、客观的认识。因此,我们要特别注重从不同角度梳理历史。比如在美国发展的每一阶段,我们还可以对比一下当时的世界形势、当时中国的状况等。 四、放宽视野观察历史,才能思路开阔历史学习和研究,总是以后人的眼光看待前人的事情,因为有了时空的距离,才使我们能够更加方便全面地去考察特定时代的人和事。我们在学习中要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和便利,尤其是在总复习阶段,要以更加宽阔的视野去重新审视历史,把事件放到更加广阔的背景、环境中去观察认识,得到更加理性的判断,提高自己思想的境界与层次,摆脱浅陋与狭隘。比如从1840年开始列强发动的五次侵华战争,单个看、综合起来看、放在中国近代史范围中看、放在东亚范围看、放在世界范围看,是不同的视野,也会有不同的但是更加准确、客观、清晰、完整的认识。 五、多分析揣摩出题人思路,掌握一定考试技巧我们毕竟要面对考试,所以我们在谈论学好历史的同时中也绝不回避考试技巧的问题。现在的历史题,单纯考知识本身的已经很少了,往往都是考你对某一事件的分析,这就需要用到读书时积累的那套功夫,当然此外也还有一些技巧,例如做选择题时,常常碰到一些诸如问“根本原因”、“实质”之类的问题,这通常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方面去分析,只要是有关于这几方面的选项,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至于材料问答题,则更需要你的思考与分析能力。首先是分析,通过回想老师在讲这部分内容时的介绍,尽量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不要担心想太多,只要你觉得有道理的,都有可能是正确的。更何况现在的考试一再强调“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要有创新,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你就要尽可能地多想一些。最忌讳的是认为自己不会,就什么都不写。最后,答题的时候,字迹一定要清楚。要答得层次分明,逻辑性强,每点内容不要罗嗦,但一定要把要点概括地讲出。每点都要用序号标明,这样才能清晰明了。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历史,也都有着自己的历史。过去是古人的历史,现在是今人的历史,未来是后人的历史。真诚希望同学们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能找准方法,注意培养好的学习兴趣,把历史学好。
说一句现实点的话,现在是应试教育,你只需要会背就好了,以后根本用不着这些东西。

3. 常常听人说历史分为古代,近现代,这样的一个时间的分界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

历史阶段性划分是有着不同的标准的,不同学派有着不同的分法,但大体上是以能体现其学术思想,比较公认的划分法有一下几种,
一西方划分法,他们把文字记述开始以前的历史,只能依靠文物考古研究的时代,称为史前时期,或史前文明,有了文字记载但国家尚未确立,历史记述杂乱不堪,并伴有大量的神话记载的时期称为传说时代,国家建立以后无论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统称为农业文明或农业时代,以人类走向工业社会的开端的标志性事件,也就是1500年前后大航海,或地利大发现为标准,区分古代史与近代史的,将二战以后作为现代史的开端,
当然我们认为应该以十月革命为划分,而我们的划分方法,以马论为基础,将世界历史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结合中国的文化也以此划分了不同阶段,原始社会被换分为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将原始社会后期国家开始以前,称为氏族时期,或称为传说时期,太古年间,将奴隶社会称为上古或先秦时期,将封建社会称为古代,将1840年以后西方入侵封建社会尚未结束以及尚未正确找到方向的时期为近代,将,1919年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作为现代史的开端,建国以后称为当代

常常听人说历史分为古代,近现代,这样的一个时间的分界到底是以什么样的标准来?

4. 中国近现代史究其根本是一段怎样的历史?

简单来说:挨打和反抗,侵略和反侵略,诸侯混战。

5. 怎样才能把初中历史学好?

初中历史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初中历史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万门)合集。适合各阶段学生日常辅导,中考冲刺,技能提升的学习。

怎样才能把初中历史学好?

6. 如何认识‘史益人智‘。历史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学习历史对我们每?

这应该是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意思是说,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从而看出历史的兴衰。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了解他们发生的背景,确定发生这样的事情的原因,如何进一步发展,怎么扩大了事件的规模,最后又是如何结束的。
通过分析学习,了解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就可以在以后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能够更正确的应对,减少损失,提高应对的效率。

7. 中国近现代史指的是哪一段历史?中国近代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中国自1840年以来的170多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起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 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为止,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

中国近现代史指的是哪一段历史?中国近代历史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

8. 关于历史上出现的传染病?

1、古希腊“雅典大瘟疫”
公元前431年,古希腊最大的两个城邦——斯巴达和雅典爆发了战争,长达27年之久,史称“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爆发的第二年,即公元前430年,雅典爆发瘟疫,并且持续大约三年之久。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对其进行了详细记载,“人们像羊群一样地死亡着。存活下来的人不是没了指头、脚趾、眼睛,就是丧失了记忆。” 这场瘟疫是人类历史上记载较详尽的最早的一次瘟疫,直接导致了近1/4的雅典公民死亡。这场瘟疫导致雅典在战争中失败,古希腊文明由盛转衰。
2、古罗马“安东尼瘟疫”
公元164—180年,安东尼王朝统治下的罗马帝国爆发了伤寒、天花、麻疹以及中毒性休克综合症等多种瘟疫。罗马史学家迪奥卡称,当时罗马一天就有2000人染病而死,相当于被传染人数的1/4。最后,整场瘟疫导致罗马本土1/3人口死亡,总死亡人数估计高达500万。这场瘟疫加剧了古罗马帝国的衰落。
3、拜占庭“查士丁尼瘟疫”
公元541到542年,查士丁尼皇帝统治下的拜占庭帝国爆发大规模鼠疫。都城君士坦丁堡 40%的城市居民在此次瘟疫中死亡。据史料记载,大量尸体不论男女、老幼和贵贱,覆压了近百层,埋葬在一起。之后,鼠疫反复爆发,每次发作的威力均未有丝毫减弱。由于感染鼠疫而导致人类繁殖能力受到损害,拜占庭帝国和地中海世界人口损失极为严重。
4、欧洲黑死病
欧洲黑死病,是指中世纪时期席卷整个欧洲的鼠疫大瘟疫。患者皮肤出现许多黑斑,死亡过程极其痛苦,所以称为“黑死病”。1347年至1353年,这场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此病在随后300年间多次在欧洲卷土重来,严重的冲击了基督教在欧洲人们心目中的威望,对欧洲历史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5、美洲大瘟疫——天花
15世纪末,欧洲人发现美洲新大陆。16-17世纪,欧洲人将天花病毒带进美洲,致使美洲土著人种受到极大冲击。研究者指出,欧洲殖民者把天花患者用过的毯子送给了原住民。随后,瘟疫肆虐,由欧洲传来的腮腺炎、麻疹、霍乱、淋病和黄热病等病也接踵而至。欧洲人踏上美洲大陆时,这里居住着2000-3000万原住民,约100年后,原住民人口剩下不到100万人。这场瘟疫被史学家称为“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
6、美洲瘟疫——黄热病
1648年,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首次爆发大规模黄热病。17至19世纪,该病通过交通运输、人员流动传入北美和欧洲等地,成为美洲、非洲及欧洲部分地区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造成了大量死亡及部分社会活动瘫痪。黄热病目前是世界卫生组织唯一强制免疫的疾病。
7、19世纪的霍乱
霍乱共有7次全球性的大流行,其中有6次是在19世纪,因此也被称为“19世纪的世界病”。霍乱导致的死亡人数无法估量,仅印度,百年间就有超过3800万人死亡,欧洲则仅在1831年里就死亡90万人。 霍乱病的发作,引发了欧洲在供水和排污方面的一场思想革命,并波及美国及全世界。
8、西班牙大流感
1918年3月,“西班牙大流感”首先爆发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一年之内席卷全球。到1920年春季,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近4000万人死亡。其名字来源,因为当时西班牙有800万人感染了流感,甚至连西班牙国王也感染了此病,所以被称为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西班牙大流感全球平均致死率约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非常致命,当时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致命的传染病。
9、俄国斑疹伤寒
1917年10月俄国“十月革命”前后,俄国斑疹伤寒严重流行,约300万人死亡。斑疹伤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虱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军每况愈下,军纪松懈,疏于除虱,导致东战线上发生大规模斑疹伤寒。后来,该病蔓延到俄国境内,适逢俄国因革命而动荡不堪,瘟疫迅速传开。
10、仍在肆虐的瘟疫——疟疾
疟疾是一种由蚊子传播的威胁生命的寄生虫疾病。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殖民非洲、亚洲等地的欧洲部队发生了疟疾,特别是在东非的英军,感染疟疾丧生者达10万以上。现在,疟疾已成为全球最普遍、最严重的热带疾病之一,每年全球约有2亿宗病例发生,百万人死亡。疟疾导致的死亡,90%发生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且大部分是儿童。2019年,世界第一批疟疾疫苗在非洲三国家试验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