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东吴开国元勋,地位高于张昭周瑜,孙权却不敢重用

2024-04-28

1. 此人是东吴开国元勋,地位高于张昭周瑜,孙权却不敢重用

孙权接掌江东之初,全靠一帮老臣们的全力辅佐才稳住了阵脚继而开创了伟业。从表面上看,张昭和周瑜在当时是被孙权捧得最高的两位主要大臣,一文一武正好震慑百官、统揽全局,所以他们二人在当时的地位极其尊贵、显赫。不过在这帮老臣当中,还有一个人的地位远超于张、周二人,他就是东吴的开国元勋之一朱治。 朱治最初是县里的一个小吏,举孝廉之后被州里聘请为从事跟随在孙坚身边,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被晋升为司马开始统兵。曾先后跟随孙坚平定地方叛乱,征伐董卓、黄巾等叛逆的军事行动。跟十二虎臣当中的程普、黄盖等人一样,同属于第一批最早跟随孙氏家族的将领。 不过在这几位老将当中,朱治跟孙家的渊源最深。这主要是因为在孙策时期朱治曾有恩于孙家。据《三国志•朱治传》中记载,孙坚去世之后,朱治开始辅助投靠了袁术的孙策。后来朱治发现袁术气量狭隘且嫉贤妒能,不是成就大业的明主,所以就力劝孙策另辟蹊径、蓄积能量,将来平定江东以开创自己的事业。后来朱治被太傅马日磾举荐为吴郡都尉,而当时的吴景也位居丹阳太守。随后孙策受袁术之名征讨庐江的时候,刘繇害怕被孙策和袁术兼并,所以就在二人之间「 ”遂构嫌隙”。 而当时孙策面临最大的威胁,是家人都还在刘繇的管辖范围之内,所以畏首畏尾不敢放手一搏。在这关键时刻,朱治出面帮他解决了这个巨大的难题。朱治派人悄悄地从曲阿将孙策的母亲,以及孙权、孙翊等兄弟们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加以保护,为孙策免除了一起后顾之忧。在后来孙策平定江东诸郡的时候,朱治不仅跟随在身边协助征伐,并且在这整个过程中担负起了保护其家人的重要任务,对孙氏家族「 ”甚有恩纪”。 这就是朱治跟孙家结下的渊源,所以在孙权接掌江东之后给予了朱治以最高的礼遇。这在《三国志•朱治传》中有明确的记载,从孙权接掌江东一直到晋升为吴王之后,每次朱治觐见,「 ”权常亲迎,执版交拜,飨宴赠赐,恩敬特隆”。不仅如此,就连跟着朱治随行的属下都「 ”皆得奉贽私觌”。从这一段记载就能够看出来,朱治所受到的待遇要远高于张昭、周瑜等人。 不过,我们通过其个人传记还能发现另外一个问题:朱治享受孙权如此高的礼遇,却没有得到重用。据《三国志•朱治传》载,孙权十五岁的时候被朱治举荐为孝廉,后来孙策去世之后朱治随同张昭、周瑜等人一起辅佐孙权接位。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孙权晋升朱治为扶义将军并任命为吴郡太守。后来「 ”征讨夷越,佐定东南,禽截黄巾余类陈败、万秉等”,再往后朱治就没有在重大的军事行动中出现过。一直到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朱治被册封为毗陵侯,第二年又被晋升为安国将军。 通过这一段记载我们就能看出来,除了孙权刚接位的时候重用过朱治之外,在后面的时间根本就没有重用过他。至于孙权为什么不重用朱治,这在诸葛瑾个人传记当中有一段记载应该能够说明问题。 据《三国志•诸葛瑾传》载,吴郡太守朱治是孙权表举的将领,孙权曾经对他很有意见,但是又对他极为的敬重,不好意思说他,所以就经常的闷闷不乐、忿忿不平。这就是朱治没有得到重用的原因。这其中就有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了:朱治既是开国功臣,又跟孙氏家族极有渊源,那么孙权对他究竟有什么意见呢? 我们通过《三国志•朱治传》的中的记载,就能发现朱治跟江东其他将领们的不同之处:极重情义且心思异常缜密。这是他的优点,同时也是孙权对他有意见的地方。自孙坚去世之后,朱治完全把孙家的事当成了自己的家事,把孙策、孙权等兄弟们看得跟自己的孩子一样,除了尽心尽力的辅佐之外还关怀备至。其中有两个很典型的事件,就能看出来这一点。 第一个是孙翊的性格急躁,喜怒哀乐全部都挂在脸上,行为处事又过于鲁莽,所以朱治就以长辈的身份数次对其进行责备并跟他讲其中的道理。从这件事上就能看出来,朱治完全没有把孙翊当成外人,对他的过错进行批评教育,这完全就是父亲对儿子的一种关爱行为。 第二个事情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10年),曹操大军南下进入了荆州之后,孙权忙于召集群臣商讨对策而无暇顾及其它事情。就在这个时候,孙权的堂兄,时任豫章太守的孙贲,因为惧怕曹操的威势准备将自己的儿子送过去当人质,借以表示臣服。朱治知道这件事以后,没有告诉孙权就自己跑到豫章去面见孙贲,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并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最终阻止了孙贲。 这个事件跟当时孙策起兵的时候,朱治私自从曲阿把孙氏一家人悄悄的接出来加以保护是一样的,即体现出了朱治尽心竭力的辅佐孙氏兄弟成就伟业,为他们剪除后顾之忧的臣属之意,也体现出了他心思异常缜密的性格特点。 说白了,孙权对朱治的意见就是因为他管得太多、操心太大了。这就好比是孙权在自己家里种了一棵果树,朱治作为一个外人,不仅帮忙挖坑填土、施肥除草,而且还要每天查查树上结了几个果子是一样的道理。这在孙权后来对他的一个评价当中也有体现,「 ”权常叹治忧勤王事”。朱治的境遇正好也应了我们常说的那句老话:「 ”适可而止,过之则忧!” 参考书籍:《三国志》 
   

此人是东吴开国元勋,地位高于张昭周瑜,孙权却不敢重用

2. 张昭在东吴的地位和周瑜不相上下,为何不被孙权重用?

因为在赤壁之战以前,以张昭为首的东吴士林们做了一件让孙权非常生气的事情,就是主张投降曹操。作为文官之首,张昭为了能劝服孙权,没少在孙权面前说这说那,可事情并没有像张昭想的那样发展下去,因为刘备来了,孙刘联合了,然后曹操被打跑了。从那时候开始,张昭就从一线重臣,沦落为了政治花瓶。

张昭出身士林,在清流中的地位很高,也是孙策指定的托孤大臣。他和周瑜一文一武,在东吴的官场上不相上下。但如果论政治能力的话,张昭其实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东西。在孙权管理东吴之后,张昭顶多就是让他别乱跑,要注意安全,千万别像你哥哥一样,等等,其他的基本没什么记载。

张昭的地位如此之高,为什么他会想着让孙权投降曹操呢?因为张昭很想做中原的士林名士,而在孙权这里,他只能算是东吴的名士。也正因为他的地位高,所以在赤壁之战之后,孙权虽然给他面子,但在心里已经非常疏远他了。后来东吴选丞相,孙权先是用孙邵,后是用顾雍,就是不把这个位子给张昭。

后来,辽东的公孙渊派人来东吴,想和孙权一起对抗曹魏。孙权很高兴,张昭却很反对,可孙权已经习惯和张昭对着干了,不管张昭说什么,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后来,孙权果然被公孙渊给摆了一道,孙权意识到自己错了,就主动去找了张昭,和他缓和了关系。其实,谋臣跳槽很正常,孙权生气也没错,可当政的是孙权啊,张昭只能受着了。

3. 张昭在东吴的地位和周瑜不相上下,他为何后来不被孙权重用?

因为在孙权两次困境中,张昭都选择了妥协投降,孙权对其基本上失去了信任。
张昭出身世家大族,张昭这一支是属于淮泗集团,而孙氏家族的崛起,绝对少不了淮泗集团的帮助,这首先便是张昭的出身优势。孙坚逝世后,孙策自领会稽太守。而张昭则作为孙策的左膀右臂,为孙氏家族占据江东六郡,击败各路军阀奠定基础。

后来孙策遇刺,和刘备一样,刘备搞一个夷陵托孤,说什么不能成大事,君可自取之,孙策也是这一套,让张昭“自取之”。其实这不过是说说客套话,好让你帮忙办事更尽力些。不过与夷陵托孤不同的是,刘备委派两个托孤大臣,一个李严,一个诸葛亮,孙策就委任张昭这么一个,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张昭,在孙权即位后,政治地位是周瑜远不能及的。

但张昭却逐渐走下坡路,主要是这两件事:
1.人质事件
在官渡之战后,曹操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基本上坐稳了中原霸主的位置,但曹操想的是统一全国,进而打压讨伐各地军阀,孙权也被列入其中。曹操命令孙权将其子送至许都为人质,而以张昭为首的保守派表面上犹豫不决,其实已经默认了曹操的命令。但孙权拒绝了。
2.赤壁之战
这个其实大家都清楚,曹操南下,欲消灭刘备顺便拿下东吴。自然,又是形成保守派和主战派,张昭谏言投降曹操,孙权对其非常失望,后周瑜等人主张连刘抗曹,孙权才鼓起勇气与曹操决一死战。

有言:患难见真情。张昭在孙权两次人生最大的困境,乃至关乎东吴生死存亡的时候,根本不站在孙权的立场上,一味妥协让步投降。
孙权要的是天下大权,而张昭要的是汉室复兴,自然也就不受重用了。

张昭在东吴的地位和周瑜不相上下,他为何后来不被孙权重用?

4. 张昭在东吴的地位和周瑜不相上下,他为何后来不被孙权重用?

我们知道三国时期的吴国实际奠基者是孙权的哥哥孙策,孙策为人骁勇而且善于笼络人心所以在他南下的时候很快就占据了江东。然而不幸的是孙策就在自己创立江东基业后不久便被仇敌行刺,当是孙策刚占据江东而且自己的儿子尚且年幼,于是就将江东之主的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孙权这时候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了保住江东基业孙策在临死的时候将孙权托付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分别是周瑜和张昭。周瑜后来成了东吴的大都督掌握着江东的兵权,张昭则负责处理东吴内政,两人可以说是一将一相成了支撑江东的两大支柱。然而和周瑜不用的是张昭到了后来逐渐被孙权疏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被孙权重用,那么张昭为什么会被孙权孙权疏远呢?
据裴松之注引《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中记载在孙策临终之前曾对张昭有一句嘱咐,原文为“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孙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张昭如果孙权不能胜任江东之主那么张昭就可以取代孙权自为江东之主,如果这个记载属实的话,那么孙策托孤张昭足可以后来刘备在永安托孤于诸葛亮了。也由此可见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甚至要比周瑜还要高。在孙策去世之后张昭也没有辜负孙策对他的期望,张昭和周瑜等人按照孙策的遗命拥护孙权为江东之主,之后张昭帮助孙权安抚百姓讨伐叛军为江东的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张昭在江东最有影响力的时候,直到赤壁之战爆发前后张昭在江东的地位才一落千丈。
赤壁之战的结果我们知道是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大胜了曹操,然而在没有决定胜负之前孙权和刘备这边的胜算是很小的。曹操不仅善于用兵而且当时又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所以江东这边以张昭为代表的主和派觉得和曹操动武的胜算不大最好的策略就是向曹操投降。但孙权这时候得到了周瑜鲁肃等人的支持再加上刘备取得了和刘备的同盟,所以它决定孤注一掷和曹操一战到底。事后证明孙权的决策是对的,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退回了北方,孙权保住了江东基业成为了独立一方的霸主。赤壁之战爆发时张昭力主孙权投降曹操,这是张昭一生中犯的重大错误,后来在孙权称帝的时候张昭准备曾向其褒赞功德,但还没等张昭开口孙权就对张昭说道,当初如果听从你的意见投降曹操的话我怎么会有今天呢?孙权此话一出张昭跪伏在地羞愧无比。
张昭后来逐渐被孙权冷落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他直言纳谏性格。孙权经常喜欢出行猎虎有几次打猎的时候险些被老虎所伤,张昭得知之后就以为君者应该学会自我保护不宜以身犯险对孙权经行劝谏,孙权表面上答应张昭不会再出行狩猎了但事后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张昭再劝谏孙权的时候孙权的表现就是笑而不答。孙权称吴王的时候当时群臣力主让张昭当丞相,但是孙权却任命资历远比张昭低的孙邵为丞相,孙邵因病去世之后孙权又让顾雍出任丞相之职。终张昭一生始终无缘丞相之位,张昭晚年一度请辞了自己的职务赋闲在家彻底远离了东吴的政坛。

5. 孙权为什么一直不重用在东吴的地位和周瑜不相上下的张昭?

在他南下的时候很快就占据了江东。然而不幸的是孙策就在自己创立江东基业后不久便被仇敌行刺,当是孙策刚占据江东而且自己的儿子尚且年幼,于是就将江东之主的位置让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孙权这时候也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少年,为了保住江东基业孙策在临死的时候将孙权托付给了两个人,这两个人分别是周瑜和张昭。周瑜后来成了东吴的大都督掌握着江东的兵权,张昭则负责处理东吴内政,两人可以说是一将一相成了支撑江东的两大支柱。然而和周瑜不用的是张昭到了后来逐渐被孙权疏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被孙权重用,那么张昭为什么会被孙权孙权疏远呢?

张昭剧照
据裴松之注引《三国志·吴书·张顾诸葛步传》中记载在孙策临终之前曾对张昭有一句嘱咐,原文为“若仲谋不任事者,君便自取之”。孙策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告诉张昭如果孙权不能胜任江东之主那么张昭就可以取代孙权自为江东之主,如果这个记载属实的话,那么孙策托孤张昭足可以后来刘备在永安托孤于诸葛亮了。也由此可见张昭在孙策心中的地位甚至要比周瑜还要高。在孙策去世之后张昭也没有辜负孙策对他的期望,张昭和周瑜等人按照孙策的遗命拥护孙权为江东之主,之后张昭帮助孙权安抚百姓讨伐叛军为江东的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一时期可以说是张昭在江东最有影响力的时候,直到赤壁之战爆发前后张昭在江东的地位才一落千丈。

赤壁之战东吴水军剧照
赤壁之战的结果我们知道是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大胜了曹操,然而在没有决定胜负之前孙权和刘备这边的胜算是很小的。曹操不仅善于用兵而且当时又拥有绝对优势的兵力,所以江东这边以张昭为代表的主和派觉得和曹操动武的胜算不大最好的策略就是向曹操投降。但孙权这时候得到了周瑜鲁肃等人的支持再加上刘备取得了和刘备的同盟,所以它决定孤注一掷和曹操一战到底。事后证明孙权的决策是对的,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退回了北方,孙权保住了江东基业成为了独立一方的霸主。赤壁之战爆发时张昭力主孙权投降曹操,这是张昭一生中犯的重大错误,后来在孙权称帝的时候张昭准备曾向其褒赞功德,但还没等张昭开口孙权就对张昭说道,当初如果听从你的意见投降曹操的话我怎么会有今天呢?孙权此话一出张昭跪伏在地羞愧无比。

孙权剧照
张昭后来逐渐被孙权冷落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他直言纳谏性格。孙权经常喜欢出行猎虎有几次打猎的时候险些被老虎所伤,张昭得知之后就以为君者应该学会自我保护不宜以身犯险对孙权经行劝谏,孙权表面上答应张昭不会再出行狩猎了但事后依然我行我素,后来张昭再劝谏孙权的时候孙权的表现就是笑而不答。孙权称吴王的时候当时群臣力主让张昭当丞相,但是孙权却任命资历远比张昭低的孙邵为丞相,孙邵因病去世之后孙权又让顾雍出任丞相之职。终张昭一生始终无缘丞相之位,张昭晚年一度请辞了自己的职务赋闲在家彻底远离了东吴的政坛。

孙权为什么一直不重用在东吴的地位和周瑜不相上下的张昭?

6. 张昭在东吴的地位和周瑜不相上下,他为何后来不被孙权重用?

一、我觉得应该是张昭是一个特别的有心计的人,那么他是想有自己一定的地位,那么他对孙权来说肯定是一个威胁,所以孙权作为一个君主来说,他最不可以忍受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他怕张昭会夺取他的地位,所以说他不会重用张昭,才把他弄成一个没有实权的人,但是周瑜不一样,周瑜是一个特别忠心的人,所以说孙权才会重用周瑜。

二、作为一个王者来说孙权肯定是特别善于选人的,那么既然他选择周瑜来中用,说明周瑜就是一个对他比较好的人,比较信任的人。那么张昭可能是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触犯了胸前的底线,也有可能是他想篡位,所以说才会得不到争权的重用,因为在当时地位对于一个男人来说真的是特别重要的,谁都不会想被别人抢去。

三、并且张昭的为人是特别死心眼的,他没有周瑜懂得变通,所以说不管在什么时候,他都不可能比周瑜更能得到人的信任,这也是他人格上的一个缺陷,所以说他不受信任和他自己是有很大的原因的,并且从前也是一个比较小心眼的人,所以如果他做了什么,对不起送钱的事情,他一定会记忆在心的。

通过我在上面的总结大家就知道了,张昭的为人是不如周瑜的,那么孙权又是一个比较小心眼的人,所以说对于这种事情他肯定是不会忍让的。又因为他是一个君主,所以说不希望自己的并未遭到别人的抢夺。所以才不会动动他。

7. 张昭在东吴的地位和周瑜不相上下,他为何不被孙权重用?

三国时期可以说出现了大批大批的人才,其中吴国的人才也是不少的,比如周瑜鲁肃张昭。
那么,为什么在东吴张昭和周瑜的地位相当,但是张昭却不受孙权的重视呢?首先说在东吴呢,张昭是文官的首领,而周瑜是大都督,可以说尽管对于张昭是阳示恩宠,但是却没有什么实权的,所以呢,周瑜才是孙家真正宠幸的臣子,而张昭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参谋长而已。


而且呢,在赤壁之战的时候呢,可以说张昭是一个坚定的主降派,是一个投降主义者,而周瑜却是一个主战派,而孙权恰好和周瑜一样,也是希望可以和曹操决一死战的,而且后来在周瑜的主持之下,孙权成功的战胜了曹操,所以周瑜更加得宠,而张昭因为意见不和所以彻底的失去了孙权的喜爱。
正是因为赤壁之战,所以呢,张昭彻底的失宠了,而周瑜呢,可以说更加得得宠。

张昭在东吴的地位和周瑜不相上下,他为何不被孙权重用?

8. 三国历史上东吴“老才”张昭为何不被孙权所重用?

我们很多人都看过《三国演义》。剧中的张昭被笔者描写成一个畏首畏尾的头像拍,而且目光短浅,心胸狭隘,那么历史上的张昭真的是这样吗?说到张昭,他是三国时期东吴的老臣,很早的时候他跟随孙策创业。他跟谢东武两次托孤的大臣,在孙策死后,张昭一直帮助孙权,用自己毕生的精力辅佐孙权,并且为东吴的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

按理说像张昭这样的开国元勋不应该不受到重用,那么这是为什么呢?第一件事情就是很多时候张昭都会直谏而惹得孙权很不高兴。孙权以前特别喜欢射猎,但是张昭却屡次却见说君王不应该老是在荒野上与猛兽相斗,这让孙权很是扫兴。第二件事情就是在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带83万人兵临赤壁,东吴上下都很惊慌。

当时除了周瑜和鲁肃之外,其他人纷纷都主张投降,而代表人物就是张昭。后来,孙权取得胜利后便大宴群臣,而且还蔑视和羞辱张昭。我来张照便车年老多便交出了兵权和官位,孙权便封他为辅吴将军,从此他便赋闲在家。其实要说起张昭投降的主张,他真的有错吗?其实不是,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

张昭就想,无法与曹操抗衡,如果硬是要打仗,只会玉石俱焚。但是如果投降于曹操,就能维护孙吴的利益,虽然有可能让孙权失去称王的机会,但是对中国的历史进程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现在看来,其实张昭的主张真的是很高明。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