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续资治通鉴长编》

2024-05-15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续资治通鉴长编》

    (1)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2)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3)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强军队战斗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续资治通鉴长编》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

    (1)目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减轻人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  (2)后果和影响:免役法的实施,一方面增加了财政收入;另一方面又加重了人民负担, 引起广泛反对,是导致变法失败的重要原因。教训:改革者要取信于民,确保变法法令的落实;要关注民生,减轻负担,发展生产。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上书:“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

    (1)目的:增加政府收入,缓和阶级矛盾。影响:有利于缓解政府的财政危机、统治危机,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原本无需承担差役的对象也要交助役钱则产生了新的矛盾。(2)相似性:阶级矛盾尖锐(或统治危机严重)。不同之处:王安石以“理财”为中心,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以获取更多的财政税收;梭伦奉行“不偏不倚”思想,试图通过法律途径超越贵族和平民的狭隘集团私利,来化解社会矛盾。效果:王安石变法遭到守旧官僚的群起反对,后来新法相继被废除;梭伦改革无法满足贵族和平民两方面的利益,但却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上书:“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

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

     (1)问题:政府要不要“理财”。实质: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触动利益: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2)措施: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免役法。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济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和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由第(1)问中王安石和司马光都在强调自己的“理财”观念,可概括出讨论的焦点是“理财”。材料二,三句话的核心是“变”,所以争论的实质是要不要变法。而触动的肯定是保守派的利益,明确保守派包括哪些人即可回答。第(2)问“理财”措施根据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即可。重视货币的原因结合宋朝大环境回答。    

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

     (1)政府要不要“理财”。祖宗之法是否可变。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6分)(2)措施: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答对3个得6分)原因:宋代商品货币经纪活跃,王安石有前瞻性。(4分)         试题分析:(1)题依据材料比较容易看出双方争论的焦点是理财问题,实质围绕要不要变法展开争论。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即得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2)依据所学知识,王安石变法理财的主要措施有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青苗法等。第二问联系宋代商业发展的史实分析原因。点评: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1、变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2、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3、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4、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

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

    (1)抑制大地主、高利贷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2)大地主、大官僚立场上。(3)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属于封建统治阶级,都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王安石通过抑制“兼并”,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巩固了封建国家政权,有利于农民发展生产,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设。    

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若此行之,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缺食;

     (1)举措:青苗法。(1分)意图:帮助农民渡过灾荒;保证农业生产;限制高利贷剥削。(3分)(2)境遇: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善,实际负担更为沉重。(2分)原因:变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北宋的统治,其指导思想偏重于为政府积累财富;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地方官府强制借贷、硬性摊派等。(4分)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缺食...常在于新陈不接之陈。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符合王安石变法青苗法“在每年夏秋两收前,可到当地官府借贷现钱或粮谷,以补助耕作。”结合所学,其主观意图主要是帮助农民渡过灾荒;保证农业生产;限制高利贷剥削。。(2)根据材料和所学,熙宁变法,一般指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当时“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颁布了“农田水利法”、均输法、青苗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并推行保甲法和将兵法以强兵。但由于未处理好具体实行的问题以及与反对者的关系,同时偏重于为政府积累财富,存在操之过急,用人不当的问题,结果事实上使得农民处境没有根本改善,实际负担更为沉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若此行之,非惟足以待凶荒之患,又民既受贷,则于田作之时,不患缺食;

8. 材料一 (王安石说)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 材料二 (司

1·兼并之家指的是那些地主阶级,没看见豪民啊
2·材料一指出青苗法对农民阶级有利
3·司马光认为在实施过程中官僚和地主阶级会随意提高利息,这样农民的负担会更重。他指出问题的目的是想阻止这项政策的实施。因为在那时他和王安石是对立的。
4·我认为是有道理的。赵翼的结论与王安石的目的并不矛盾,王安石的本意是想利民的,但是他没考虑到这些因素,导致这项政策加重了农民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