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计划实施

2024-05-14

1.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计划实施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 四、组织实施   (一)明确责任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任务分工,分解责任,推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要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承担责任。要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成绩突出的基层教育部门,有关部门要加强总结、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  (二)加强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渠道,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把资金和投入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切实用好每一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三)开展督导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  省、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实施办法,把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本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请各省(区、市)于2015年底前,将本省(区、市)的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计划实施

2.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


重要意义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乡村教师实施主要举措


(一)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三)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五)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六)推动城镇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六)推动城镇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八)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

3.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关于人民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意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
  会议指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关键举措,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因地制宜制定符合乡村学校实际的有效措施,把准支持重点,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
  会议强调,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要把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坚持分类指导,坚持探索创新,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新机制,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在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强化医保支付和监控作用、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构建各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的服务体系、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都要大胆探索、积极创新。要落实政府的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要立足我国国情,加快推进改革试点,尽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会议指出,人民陪审员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要通过改革人民陪审员制度,推进司法民主,促进司法公正,提升人民陪审员制度公信度和司法公信力。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围绕改革人民陪审员选任条件和选任程序、扩大人民陪审员参审范围、完善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机制、探索人民陪审员参审案件职权改革、完善人民陪审员退出和惩戒机制、完善人民陪审员履职保障制度等重要环节开展试点,提高人民陪审员广泛性和代表性,发挥人民陪审员制度的作用。
  会议强调,改革人民法院案件受理制度,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目的是要通过改进工作机制、加强责任追究,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立案难”问题,保障当事人诉权。人民法院要明确登记立案范围、规范登记立案程序、健全配套机制、制裁违法滥诉、强化立案监督,逐步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司法规律的立案登记制度,坚决杜绝“有案不立、有诉不理、拖延立案、增设门槛”等现象。要强化法治意识,积极配合做好工作,坚决杜绝干预、阻挠人民法院依法立案现象发生。要加强诉讼诚信建设,加大对虚假诉讼、恶意诉讼、无理缠诉行为的惩治力度,依法维护正常立案秩序。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5-2020年),是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施工图和总台账。要组织好规划实施,注重政策统筹、方案统筹、力量统筹、进度统筹,确保改革任务相互协调,改革进程前后衔接,改革成果彼此配套,及时解决实施中的矛盾问题,努力把各项重要举措落到实处。
  会议强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任务很重,时间很紧。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加大改革方案出台力度,试点工作要抓紧抓实。出台的方案一定要有可操作性,细化改革任务的责任主体、完成时限、考核问责等。改革方案通过后,能公开的要向社会原原本本发布,以利社会共同监督落实。要抓好改革方案的进度统筹、质量统筹、落地统筹,理清各项改革的“联络图”和“关系网”,增强改革的有序性。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

4.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办法措施

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乡村教师队伍备受“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困惑。尽管如此,330万名乡村教师依然用自己的坚守,撑起乡村教育的一片蓝天。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农村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短板,已影响到全局的发展。补齐短板,重点在教师队伍建设。国家出台《计划》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进行顶层设计,正当其时。”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说。如何“下得去”建立补充机制、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乡村教师中,有“马背上的校长”徐德光,没有路,他花一年时间为孩子们砍出一条路,没有书,他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有在“天梯”小学坚守20多年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妇,背着孩子攀爬天梯,为彝家孩子传授文化知识……这些乡村教师的坚守固然令人敬佩,但眼下必须正视的事实是——更多教师把到乡村执教视若畏途。针对乡村教师“下不去”的难题,《计划》提出4项改革举措,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介绍,《计划》将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除此之外,为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计划》推进三方面改革: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逆向流动”,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的相对稳定。如何“留得住”为教师提供“越艰苦待遇越高”的差别化补助,编制、职称政策向乡村倾斜谈起乡村留不住教师,湖南凤凰县县委书记颜长文直摇头。凤凰县位于武陵山区腹地,村小、教学点和个别乡镇学校地处偏远、条件艰苦,“年轻教师不愿进、在职教师想调动,村小教师想调到乡镇、乡镇教师想调到县城……”在腊尔山片区、山江片区的乡镇学校,每年都有近200份调动申请报告。怎样才能留住人?“乡村教师工作之艰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在城乡差别还将长期存在的情况下,按平常政策很难吸引并留住乡村教师。”许涛重点介绍了4个“不平常”的政策: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并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要求各地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多年来,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不一样,城市高于乡村。《计划》将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并将其向乡村倾斜,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改变过去只按生师比因素核编的模式,能有效解决农村地区生源少、编制紧、教师补充难的困局。”罗伟其说。除此之外,《计划》还将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倾斜,并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以任何手段占用和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乡村教师评职称,外语和论文是个老大难。许涛介绍,“《计划》要求各地完善针对乡村教师的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改进乡村教师评审标准,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除此之外,《计划》还做出了一个暖心的规定:由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由省、县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可按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提高农村教师的荣誉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教师到农村从教。”罗伟其说。只要用心,就能留下人。凤凰县从2009年起给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发津贴,建设教师公租房,让教师安居乐业。颜长文说:“农村学校教师要求调动的人数逐年下降,特别是腊尔山片区学校,以往每年近百人申请调动,现在仅十几人申请调动。”如何“教得好”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对全体乡村教师进行培训由于种种原因,当前乡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为此,《计划》高度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的教化作用,将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要让乡村教师“教得好”,提升教师素质刻不容缓。《计划》提出: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及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优化培训内容,注重师德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值得一提的是,“国培”计划为乡村教师做出了改变。从2015年起,“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将调整方向,重点聚焦乡村,集中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校长培训。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5.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计划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为深入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部署和要求,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明显缩小城乡师资水平差距,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特制定乡村教师(包括全国乡中心区、村庄学校教师,下同)支持计划。一、重要意义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村教育,帮助乡村孩子学习成才,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在稳定和扩大规模、提高待遇水平、加强培养培训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乡村教师队伍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教育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广大乡村教师为中国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但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当前乡村教师队伍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于解决当前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总体要求(一)基本原则。——师德为先,以德化人。着力提升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引导乡村教师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村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重视发挥乡村教师以德化人、言传身教的作用,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保乡村教育正确导向。——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合理规划乡村教师队伍规模,集中人财物资源,制定实施优惠倾斜政策,加大工作支持力度,加强乡村地区优质教师资源配置,有效解决乡村教师短缺问题,优化乡村教师队伍结构。——提升质量,提高待遇。立足国情,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领域、最紧迫任务,打出组合拳,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标本兼治,加强培养补充,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地位待遇,不断改善乡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改革机制,激发活力。坚持问题导向,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拓宽乡村教师来源,鼓励有志青年投身乡村教育事业,畅通高校毕业生、城镇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的通道,逐步形成“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地位待遇越高”的激励机制,以及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使用机制。通过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带动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二)工作目标。到2017年,力争使乡村学校优质教师来源得到多渠道扩充,乡村教师资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能力水平稳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较好保障,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三、主要举措(一)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乡村教师头脑,进一步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切实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党建工作,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关心教育乡村教师,适度加大发展党员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教育,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落实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二)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鼓励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统筹规划、统一选拔的乡村教师补充机制,为乡村学校持续输送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扩大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实施规模,重点支持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贫困地区补充乡村教师,适时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鼓励地方政府和师范院校根据当地乡村教育实际需求加强本土化培养,采取多种方式定向培养“一专多能”的乡村教师。高校毕业生取得教师资格并到乡村学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关规定享受学费补偿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城镇退休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到乡村学校支教讲学,中央财政比照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给予适当支持。(三)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实行差别化的补助标准,中央财政继续给予综合奖补。各地要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依法为教师缴纳住房公积金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在现行制度架构内,做好乡村教师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实施边远艰苦地区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各地要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统筹予以解决。(四)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按照城市标准统一核定,其中村小学、教学点编制按照生师比和班师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县级教育部门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按照班额、生源等情况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并报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和财政部门备案。通过调剂编制、加强人员配备等方式进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学点、村小学倾斜,重点解决教师全覆盖问题,确保乡村学校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严禁在有合格教师来源的情况下“有编不补”、长期使用临聘人员,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占用或变相占用乡村中小学教职工编制。(五)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各地要研究完善乡村教师职称(职务)评聘条件和程序办法,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切实向乡村教师倾斜。乡村教师评聘职称(职务)时不作外语成绩(外语教师除外)、发表论文的刚性要求,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注重师德素养,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城市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称(职务),应有在乡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六)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为组织城市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各地要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区一体化管理、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县域内重点推动县城学校教师到乡村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教师到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采取有效措施,保持乡村优秀教师相对稳定。(七)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到2020年前,对全体乡村教师校长进行360学时的培训。要把乡村教师培训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经费投入,确保乡村教师培训时间和质量。省级人民政府要统筹规划和支持全员培训,市、县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履行实施主体责任。整合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和中小学校优质资源,建立乡村教师校长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将师德教育作为乡村教师培训的首要内容,推动师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穿培训全过程。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利用远程教学、数字化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破解乡村优质教学资源不足的难题,同时建立支持学校、教师使用相关设备的激励机制并提供必要的保障经费。加强乡村学校音体美等师资紧缺学科教师和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训。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5年起,“国培计划”集中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教师校长培训。鼓励乡村教师在职学习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八)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国家对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以上的教师按照有关规定颁发荣誉证书。省(区、市)、县(市、区、旗)要分别对在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10年以上的教师给予鼓励。各省级人民政府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建立专项基金,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优秀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在评选表彰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等方面要向乡村教师倾斜。广泛宣传乡村教师坚守岗位、默默奉献的崇高精神,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心支持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的浓厚氛围。四、组织实施(一)明确责任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是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责任主体。要加强组织领导,把实施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一把手负责制,细化任务分工,分解责任,推进各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将计划落到实处。要将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纳入地方政府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加强考核和监督。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管理、规划和指导。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履职,切实承担责任。要着力改革体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对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方面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成绩突出的基层教育部门,有关部门要加强总结、及时推广经验做法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表彰。(二)加强经费保障。中央财政通过相关政策和资金渠道,重点支持中西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要把资金和投入用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最薄弱、最迫切需要的领域,切实用好每一笔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要制定严格的经费监管制度,规范经费使用,加强经费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坚决杜绝截留、克扣、虚报、冒领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三)开展督导检查。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每年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进行专项督导,及时通报督导情况并适时公布。国家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对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对实施不到位、成效不明显的,要追究相关负责人的领导责任。省、市、县、乡各级人民政府要制订实施办法,把准支持重点,因地制宜提出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支持政策和有效措施,将本计划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化、具体化。请各省(区、市)于2015年底前,将本省(区、市)的实施办法报教育部备案,同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计划

6.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介绍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实施计划。

7.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所指的对象有哪些

4月2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计划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例如,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市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举措。

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乡村中小学生有4000多万,让他们获取知识、不断成长的是280多万乡村中小学教师。他们的工作岗位既包括乡镇中心学校,也有大量偏远的村小、教学点。但是这个庞大的职业群体,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和重视。收入少、地位低、工作条件艰苦,是这个职业的群体特征。

近些年关于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村教师收入的文件也下发了许多,但自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农村撤点并校,以促进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导向,农村教育的衰落和优秀农村教师的流失、短缺,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可以说加剧的趋势一直没能被扼制。

随着计划生育国策实行30多年,有些农村也出现少子化现象。孩子少了,农民对教育自然越来越重视。农村教师师资水平的整体下降,反过来加剧了农村的空心化。在一些地区,农村缺少教师,而在一些地方,农村教师老龄化严重,都是这一职业群体缺乏吸引力的表现。

教育部2010年教师节前公布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人数,其中农村教师472.95万人。而今年春节前,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公布的数据则是280多万农村中小学教师。这其中当然有农村学校减少的客观因素,但是由于职业吸引力不强,教师流失也是重要因素,特别是一些优秀教师选择离开,对乡村教育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打击。

也有研究者曾对全国11个省23个区县185所中小学5900名教师展开过调研,结果发现,相比于“承认与尊重”(23.4%)、“职业晋升机会”(22.1%)和“子女教育”(19.7%)等其他因素而言,乡村教师群体最在意的因素是“工资水平”,比例高达74.2%。

其实,在大量乡村教师中,有许多有教育理想和理念的好教师,他们根植于土地,希望用知识和墨香点燃农家子弟的梦想,但是他们被囿于现实的困境中。有学者将其归纳为“干得好”与“无发展”的矛盾。研究者发现,以村小教师为代表的乡村教师获得高级职称的平均年限比城市教师晚五六年,“干得好”却“无发展”,不能坚守就会离开,而无法离开的那批人,在农村心态消极。有些家庭生活困难的教师,业余或者部分工作时间从事其他体力劳动。

此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的十条具体措施,直指现存问题,而设定的“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路径原则更是符合事实需求。笔者认为还应该关注几个问题。首先是不能切断乡村教师的发展,不光能留得下,还应该出得去进得来,可上可下。让一些有理想有信念的农村教师成为乡村知识分子,让他们所供职的学校成为乡村的精神高地。而对那些不适合教育岗位的教师,打开大门,让他们重新选择。

其实,乡村不仅有一批教育坚守者,还有一批志愿者,他们自愿到乡村去进行教育实践。把传播知识当成是自己理想,对工作不计报酬,不辞辛苦。这其中既有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也有在城市工作几十年退休后的教师,他们用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让农村的教育试点生动别样。

此外,各地教育部门这些年进行的各种乡村教师培训不可谓不多,每到假期,总有各地教师到大城市参观学习。但是,许多培训只有校级领导有资格,而且反复叠加,普通教师少有机会。而且,对这种走出来的培训效果要重新评估。单纯讲座和讲课的形式,也让农村教师感觉是坐而论道。有时乡村、城市反差巨大,培训反而成了农村教师脱离乡村的促进剂,或者产生“永远无法改变,可以无所作为”的反作用力。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师培训,还需共同探讨。


近几年,各地涌现出一批基层自发产生的教育实验,还有一批活跃的教育NGO,他们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因地制宜,把培训送到乡村、送到教师工作的场景中去的培训经验,更加符合实际。

2012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大规模的撤点并校被叫停,小规模学校在各地保留下来或者被恢复,近两年各地小规模学校、教学点,甚至是复试教学重新登上历史舞台。在一个以农耕文化为根基发展起来的大国,在经济高速奔跑多年之后,重新深思乡村教育的价值意义重大,此时,农村教师在乡村实现教育理想恰逢其时。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所指的对象有哪些

8.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通知内容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  2015年6月1日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阅读